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省委一号文件解读(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07:12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 |||||||||
中共四川省委农办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文件: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其中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加快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经费保障
解读:今年,省委、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2006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人数达1351万人、金额达26.4亿元,其中免学杂费974万人、金额21.18亿元,免费提供课本250万人、金额1.82亿元,补助寄宿生生活费127万人、金额3.4亿元。各地严格按照省上制定的公用经费最低拨款标准定额安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财政公用经费,并逐步建立逐校足额编制经费预算机制,确保资金及时足额落实到位。严格测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每年改造校舍面积,按每平方米400元的造价进行补助,今年全省中央、省、市三级政府将投入6亿元。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高效使用。 文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试点步伐,扩大覆盖范围。 解读: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反映较为强烈的现实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十一五”期间,在重点抓好73个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要加快试点工作步伐,尽快扩大覆盖范围,力争到2008年在全省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时,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医药管理体系。 文件:加大各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农村“五保户”供养、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灾民和特困户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解读:社会保障是农村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加大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投入,并形成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方,资助农村五保对象和农村特困户全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优先将因病、因残、因灾导致家庭丧失主要劳动力和难以维持日常基本生活的农村家庭纳入保障范围,逐步扩面提标。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文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解读: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农村基层的领导核心。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基层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头人作用,使新农村建设扎扎实实向前推进。文件明确要求,要逐步扩大乡镇党委领导班子的公推直选试点,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建设,继续搞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大力开展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继续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组织乡镇干部到村帮助等工作。通过这些措施,必将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文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 解读: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通过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力量之所在。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就是要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制度和热点问题公示制度,民主协商重大事项,让村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参与村务管理;建立基层民主政治监督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新农村建设的保障措施 文件:适应“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解读:文件特别要求各级财政投入“三农”资金的增量和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要高于上年,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幅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同时强调“三个主要用于”,即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国家基本建设资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十一五”期间,我省各级财政对“三农”投入年均增幅将在10%以上。2006年,省级财政安排新增“三农”支出预算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7%。今年我省着重在农业科技研发和转化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方面加大投入。 文件: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坚持注重实效。坚持节约原则。坚持认真为农民群众办实事。 解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不能急于求成。文件最后强调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的收入水平不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一样,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分步推进。要探索适宜的发展路子和措施办法,切忌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来搞。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下指标,不强迫命令。要抓好试点,树立典型,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不能开小灶、垒大户,不能搞推广不开的试点。要把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