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都市农民天堂——江阴三房巷村见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09:20 无锡日报 | |||||||||
本报记者朱海录 从江阴市区出发,沿澄杨线东行10余公里,便来到闻名遐迩的乡村都市———周庄镇三房巷村。放眼望去,8平方公里的村落厂房林立,住宅整齐划一,这里有全国一流的短纤生产基地、有398幢欧式建筑组成的农民别墅区、有被誉为“华夏第一书场”的三房巷书场……所见所闻,切身感受到三房巷现代化新农村的动人场景。
6000员工创造150亿销售奇迹一个只有6000员工的村办企业有多大活力?三房巷农民给出了惊人答案:村里所属的三房巷集团去年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人均达250多万元。三房巷高产值的秘诀何在?驱车行驶在偌大的三房巷老工业区,几乎看不到工人,同行的三房巷村副主任卞汝庆说,近几年,集团投入五六亿元资金对生产设备进行全面改造,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所需的工人越来越少。由三房巷农民自己创办的江苏三房巷集团成立于1980年,经过20多年的锤炼打磨,发展成拥有涤纶树脂、化纤布、化纤纺织、热电等18个经济实体的生产型企业集团。据介绍,化纤产品年产量超过160万吨,产值占据了三房巷集团90%的工业份额,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在国际市场也广受欢迎。除了老工业园区,三房巷占地1000亩的新工业园区也已初具规模:道路、电气等基础设施全部到位,不少新建工厂投入生产。加快主导产业扩张的同时,三房巷集团积极推进配套产业发展,目前已建成总装机容量6.5MW的自备热电厂1座、11万伏变电所一座、日供自来水2万吨的自来水厂一座,为主导产业提供了稳定的水、电、气,有力推动了主导产业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实力。去年,三房巷集团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17位。“向国际一流的短纤生产基地迈进!”,谋划“十一五”发展蓝图时,三房巷人发出了最强音。 农民天堂般的富裕生活站在澄杨路上,由398幢欧式建筑组成三房巷农民别墅区一览无余,然而,想走进去并非易事,必须通过大门口保安的许可。一旁的村委负责人补充说,别墅区还安装监控设备,农民生活在这里非常安全。10年前,三房巷村委投资1.8亿元, 建造了这些别墅,优价卖给农民,江阴市把别墅区列为全市12个旅游景点之一,虽然10年过去了,别墅区丝毫没有落伍的迹象:小桥流水、亭台轩榭,枝繁叶茂的桂花树、广玉兰把别墅区打扮得如同人间仙境。三房巷老村民除了每户有300多平方米3层别墅,75%的家庭还拥有私家车。卞汝庆开玩笑说,这里的农民如同生活在天堂里。他保守估计,老村民除了入股分红,光年平均工资就在3万元以上。 本村富了不忘带动其它村。 2002年3月,三房巷村与邻近的刘长巷、刘家桥等村合并,人口由原来的1500多人猛增到10085人,面积也有1平方公里扩展到8平方公里,现在的三房巷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村,更像个小城镇:村里有银行、菜场、超市,各种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并村后,三房巷村对全村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新工业区和农民5层公寓房,目前已有953户新村民住进公寓房,在集中居住的同时,新村民在福利方面也享受到了较高待遇:村民每人每年享有840元口粮补助,仅此一项,村里每年就支付900多万元;60岁以上的老人按年龄段每人每年享有600—10000元不等的养老费;水电煤气费享受优惠价;大病医疗村里给予照顾。 “藏金藏银,不如藏书育人”在三房巷村有这样的一句口头禅广为流传:“藏金藏银,不如藏书育人。”富裕起来的三房巷人崇文重教,做到物质精神双富有,精神文明方面的投入不胜枚举:1985年,村里建起了灯光球场和藏书1万多册的图书馆;1991年,新建了融江南古典风格及现代化设施为一体的三房巷书场和茶楼;1995年,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了综合性、多功能的全国村级首屈一指的三房巷文化活动中心;三房巷村是江阴有名的“一二三家庭读书工程”典型,家家有书橱、户户藏书,许多家庭购置了电脑,村民除自己订阅报刊杂志外,村委还给每户订阅了党报。对村里的教育事业,三房巷村更是不惜重金,先后共投入上千万元扩建、新建了中小学,本村学生小学到高中学费全免,对成绩优秀学生实行奖励,考取大学每学年补助2000元。“植于沃土中的禾苗,依靠雨露阳光才能蓬勃茁壮”,对三房巷村今天的辉煌成就,老书记卞兴才认为,得益于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仰仗于集体的智慧和村民的勤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