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绚烂至极归平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09:29 解放日报

  很少有一个电视剧导演能始终坚持情感之路不换风格,却又创造一个又一个收视率的神话。但是,赵宝刚做到了:《渴望》、《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像雾像雨又像风》、《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别了,温哥华》……

  每一部剧都掷地有声,泛起涟漪一串。

  赵宝刚,究竟凭什么秘诀独占鳌头,凭什么魔力长盛不衰?

  业界言:言情与造星是他的独门秘籍。的确,在“赵氏星工厂”里,葛优、王志文、徐静蕾、陆毅、袁立、陈坤……一长串观众耳熟能详的名字,在他独特的情感剧中一个个浮出水面并绽发光芒。

  2006年,刚过“知天命”年龄的赵宝刚,人生脚步也迈入金色秋季。绚烂至极,复归平淡。当我们听着他叙述时,他的语调是那样平静……

  此番见到赵宝刚,已是第二次。

  第一次,他在去年上海电视节上担任评委。一席对自己当年艰难生活的回顾,话语诙谐,又充满智慧。

  这一次,他带着荧屏新作《风吹云动心不动》来上海,围绕身边的是观众熟悉的明星,但他依然是发布会上最大的“明星”。

  当人们还按照习惯期待他的下一个“星”是谁时,他在对本报记者的单独采访中表明:“我的事业正面临人生的一个临界点。无论‘言情’还是‘造星’,都已成为过去式。接下去的五年,荧屏上的赵宝刚作品,将是全新的。”

  北京导演,上海“情结”

  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赵宝刚,有着割舍不了的上海“情结”。

  赵宝刚细说渊源:“我父亲是上海人。大跃进的时候,家里连我一共有四个孩子,粮食不够。当时,在上海的爷爷奶奶伸出援助之手,每个孩子都被轮流接去爷爷奶奶家过一年。所以,我小时候在上海生活过一段时间。”

  后来,《像雾像雨又像风》在全国热播,观众在见识赵宝刚唯美电视美学的同时,也窥见了赵宝刚心中的老上海风景。当然,除了风景之外,电视剧里也融入了父辈的故事。赵宝刚说:“《像雾像雨又像风》里,有一些故事取材于父亲年轻时的真实事件。”

  如今,赵宝刚的作品、又一部以老上海为背景的《风吹云动心不动》,已在上视电视剧频道播出,也接受着上海观众的检验。

  两次反思,寻求高点

  业界习惯于称赵宝刚为“言情剧大师”。然而,面对当时姹紫嫣红的绚烂景象,今天的赵宝刚却不愿过多提及言情剧。

  “那都是过去式了。网上最近有人骂我,说赵宝刚近几年来抱着过去的东西炒冷饭,已经在走下坡路。我想,这话也许有点道理。不进则退,如果没有新东西带给观众,一个人的艺术生命也就差不多了。”

  一席话,坦然说出这个著名导演的内心反思。

  同样的反思,在十多年前拍完《皇城根》时已有过类似。那年,《皇城根》播出,遭到不少质疑,一篇文章直接写道:“奉劝赵宝刚一句,不要再当导演了。”

  赵宝刚没有恼火,花了两个月时间在家冥思苦想,总结自己当导演的得与失。他说:“拍《皇城根》,是为了表现改革开放背景下,人们如何面对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可能主题的假定性太强,导致了作品相对不自然,也算一次教训吧。”

  时至今日,再次被骂声所“累”的赵宝刚依然没有恼火,并再次选择了反思:“我特意歇了一年,总结自己以往的所有作品。接下去的五年,我的电视作品将不再会是单纯的言情,会带有更多人生体验的内容,表达上也不会像过去那样注重体现伤痛和悲情,而是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阳光的东西。”

  于是,快乐成为赵宝刚下一部作品的关键词。他透露:“下一部作品是一个讲述大学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奋斗的故事,将运用喜剧元素讲述生活、工作、感情的现实常态。”

  今日导演,当年青工

  直面批评,深刻内省,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很少。但这个已然能在中国电视剧市场掀起风浪的赵宝刚做到了。

  这也与他一直以来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关。倘若没有这样的进取心,现在的赵宝刚可能依然是钢铁厂翻砂车间里一名工人。

  “16岁那年初中毕业,我被分配到北京钢铁厂,成了一名翻砂工。”翻砂工的活并不好干,赵宝刚的回忆里依然带有余悸:“翻的是高温钢砂,很容易出工伤事故。有一次切割乙炔气罐,我违反操作规则吸烟,有个烟头没掐掉,结果一打开罐头盖就爆炸了,连房顶也炸飞了。当时所有的人都以为我死了,我幸运地躲在墙角逃过一劫。”

  艰难的工作环境,没有吓退这个日后将创造电视剧传奇的赵宝刚。“要干就干出个样来!”当日那个16岁的孩子在工厂门口暗暗下的决心后来成为现实:钢铁厂12年工作期间,他干过全车间的所有工种,铸造、电工、钳工、焊工,都达到青工一流水平。此外,他也是连续8年的先进生产者、2年的新长征突击手。

  回顾这段岁月,赵宝刚非常平和:“一个人,要懂得把痛苦当作经历,把经历当作快乐。欲望太高,奢求太多,难有平和的心态。但是理想是不能缺少的,为理想做好每一件事,就会很快乐。”

  《渴望》成功,当成导演

  赵宝刚的最大爱好是文艺。当工人时,他在沉重的劳动之余参加文艺活动,找青艺的老师学话剧,到工人文化宫练美声。1980年,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培训班招生,赵宝刚没费事就考上了。

  机遇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1984年,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四世同堂》开拍,赵宝刚得到了扮演二少爷瑞丰的机会。就是这个不大不小的角色,让他一夜成名。“这部电视剧对我来说,是一个人生转折点。当时我只是个业余演员,仔细看了剧本并琢磨过人物后,我对林汝为导演说我能演。林导当时直率地说,李雪健都不敢说能演,你居然敢说?两个月后,林导正式通知我来演。”

  《四世同堂》改变了赵宝刚的命运。同年,他从钢铁厂调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他的编制是“看仓库工人”。

  命运仿佛跟赵宝刚开了玩笑。赵宝刚揶揄道:“当时中心提出三个条件,第一不许当演员,第二不给分房子,第三和爱人两地分居不解决户口问题。我毫不犹豫都答应了。这也意味着我的演员生涯刚开了个头就结束了。”

  但是,他以一种更平静的方式,为下一次的爆发做了准备。办公室沏茶倒水的几年里,赵宝刚潜心钻研电视剧制作的各项流程。7年后的1991年,他又迎来了机会。

  这一次,是做《渴望》的“导播”。名为“导播”,20集后却是真正的导演。“这是中国第一部室内剧,当时想找一个人来筹备,选中了我,我就带一拨人去摄影棚里,有点类似现场导演。当时的导演是卢晓微,导到20集时,剧本出问题了,卢晓微非常不满意。我做了一次决定,就是斗胆跟卢晓微说你来改剧本我来拍。他说让他想想,想了一宿后说可以。接下去,我们的分工是他改剧本我导。”

  《渴望》大获成功,赵宝刚正式被调到了导演组。

  眼光独到,不断“造星”

  日后,这个叫赵宝刚的导演,制造了电视剧史上的一系列传奇:不仅所导的电视剧创收视新高,许多原本籍籍无名的演员也一个个成为星光熠熠的大腕。

  第一个就是在《编辑部的故事》里“发迹”的葛优。赵宝刚回忆:“开始的想法是让葛优演余德利,因为他之前演的都是这类角色。后来,有一次演员集中起来对词,葛优表现得非常出彩,就决定让他演李冬宝。”难怪连葛优也曾说:“很多人觉得对我最重要的导演是张艺谋和冯小刚,其实还有赵宝刚。是他发现了我身上的喜剧天分。”

  往后推,如今的才女导演兼美女演员徐静蕾,也是在赵宝刚的《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后进入公众视线的。当时,连原著作者海岩都不同意由她主演,但赵宝刚说:“徐静蕾不能算漂亮,但她往那边一站,就让人特别舒服、顺眼。”

  还有王志文、陆毅、袁立、苏瑾、孙红雷、陈坤、于娜、印小天……但是,对于业界人士奉送的“造星大师”称号,赵宝刚连称不同意:“大师不敢称,造星也许吧。其实,关键还是在演员本身。电视剧是做给观众看的,不是自娱自乐的东西。电视剧也好,演员也罢,首先要看观众是否接受,是否喜欢。如果观众接受并喜欢,演员也就自然而然成‘星’了。另一方面,可能因为我拍了较多青春情感类的电视剧,挑选的演员以偶像型居多,也就更有了造星的‘嫌疑’了。”

  没想刻意造星,但成了“造星大师”;想当演员,却一不留神成了导演;拍出作品挨了骂,却在骂声中汲取养分再成长。当那些春花烂漫的情感剧渐渐从荧屏上淡出后,他的艺术生涯的轨迹又将出现新的拐点……

  

绚烂至极归平淡

  赵宝刚和他的影视作品:电视剧《渴望》(左上图);电视剧《过把瘾》(左中图);电视剧《永不瞑目》(左下图);题图: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

  李君娜 本报实习生 廖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