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网络时代的文化激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09:29 解放日报

  

网络时代的文化激荡

  3月 20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举行第四届“文化讲坛”。

  演讲篇

  熊澄宇:新媒体与文化产业

  陈天桥:互动娱乐产业发展的文化思考

  杨澜:向“想像力”致敬

  (刊第18、19、20版)

  对话篇

  司仪:尹欣(解放日报周末部记者):各位来宾早上好,欢迎参加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第四届“文化讲坛”。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熊澄宇先生、陈天桥先生、杨澜女士担任演讲嘉宾,他们将共论“网络时代的文化激荡”。

  细心的来宾可能已经发现,今天的“文化讲坛”实现了一个重大的突破———“文化讲坛”迎来了它历史上第一位女嘉宾,而且这位女嘉宾非常有代表性,因为她掌管着“天下女人”。因为杨澜女士的到来,“文化讲坛”也迎来了第一位既做演讲又做主持的女性嘉宾。今天的活动将由杨澜女士为我们主持,大家欢迎她!

  杨澜:大家好,谢谢司仪。我也发现前三届演讲嘉宾都是男士,非常荣幸能够来参加这样一个在业界享有盛名的“文化讲坛”。首先代表我们三位向主办单位表示感谢,的确是你们的认真和热情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全场笑)

  昨晚聚会的时候,看到了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正在开发的电子报,我们为你们勇于尝试、勇于创新的职业风范和勇气而感慨。

  说一件小事,前几天带小孩去滑冰,我不小心把尾骨给摔断了,老胳膊老腿了。(全场笑)所以呢,今天沙发不能坐,我现在坐的是尹社长的办公椅子,(全场笑)还真是坐得非常舒服,这并不是我留恋你们集团社长的椅子,(全场大笑)而是这种人情味让我非常感动。

  (三位嘉宾演讲结束后)我还要继续工作呢,接下来是大家提问的时间。

  新旧并存,传统媒体需重新定位

  解放日报经济部记者陈江:请问熊澄宇教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争,有人认为是重在技术之争,有人认为是重在观念之争。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您是不是可以给我们说一说,传统媒体应该怎样应对新媒体的竞争?

  熊澄宇:我刚才说了四个词,就是并存、互补、融合、创新。新的不会取代旧的,它是一种并存的态势,这在媒介发展史上已经证明了。前几年,我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一个策划会,在谈战略的时候,当时有很多人担心,说随着网络的发展,电视这样一种媒介形态可能会萎缩,会消亡。但是我们看到网络在中国发展了十多年,电视仍然是主流媒体,所以我想这样一种并存的态势恐怕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甚至会一直走下去。

  那么怎么应对?这里面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所谓应对,内涵就是主动,而从主动的角度去思考,我想它应该是怎么和时代同步,也就是我在演讲中所说的,对传统媒体的重新定位和解读。

  最近我们给广电总局作了一个报告,涉及到数字化以后的内容规划、政策管理。其中很主要的一点,就是提出对媒体的功能,特别是社会功能恐怕要重新加以确定。从这样的角度来说,传统媒体的发展不仅仅是在形式上要向社会发展的趋势靠拢,从功能上、观念上、社会需求上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技术上的变化,形式上的变化,是很容易做到的;内容上的变化,功能上的变化,是不太容易做到的。

  我曾经参加过国家信息化的有关讨论与研究,当时的朱基总理任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他曾对国家信息化有个说法:中国的国家信息化重点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而不是电子。也就是说,技术可以提供一个平台,这样一种平台现在应该是很成熟的,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去推动我们政府服务功能的转化。传统媒体的发展也是这样,它更重要的不是形态上的变化,而是媒体定位、媒体功能、媒体观念上的变化。

  人们需要娱乐,但更需要令人信服的观点

  新闻晨报记者霍中彦:杨澜女士,您好!大多数人把电视当作娱乐的工具,而您试图给它注入文化的元素。索尼总裁近来发表了一个观点,大意是讲,在新媒体时代,媒体就等于是娱乐。您怎么看待这样一个观点?新媒体所带来的娱乐化的道路中,传统的媒体产业和文化产业应该如何共处?

  杨澜:我觉得媒体实际上是一个平台,人们在上面可以唱不同的戏,所以媒体也是一个信息传播的渠道。它可以成为教育的平台,可以成为物流的渠道,可以成为体育赛事播出的平台,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动娱乐的内容火爆程度的上升,并不意味着媒体就变成纯粹的娱乐工具了。其实,全球有那么多媒体,从事娱乐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从世界范围来讲,现在的确存在着泛娱乐化的潮流,包括西方所谓的一些很传统的大报和大电视台,他们也都发出这样的一种感慨和困惑。传统意义上的严肃、权威新闻的时代,似乎已经被更加多元化的个性解读,甚至是被故意以巧取胜、无奇不有的个性化表述不断冲击。

  但是物极必反,我认为一定会取得某种平衡。人们虽然需要娱乐,但更需要让他们信服的观点、分析的方式和为他们指明方向。所以,不能对此片面理解,以为严肃新闻的精神就不复存在了。一定会达到某种平衡的,所以对此我并不是怀有很恐惧的心态。

  当然,在表达方式上,的确是受到了冲击。美国的克朗凯特当年说,越战使美国陷入了泥沼;而约翰逊总统说,我失去了克朗凯特就失去了这场战争,才考虑结束越战的问题。今天再让一个新闻主播拥有这样的影响力和权威性,拥有全民的敬仰,这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随着三大广播网的主播陆续退休、辞世,包括最近华莱士的退休,包括现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这样的传统大报,在报道新闻方式上、节奏上,对于新的介质的利用上,实际上是在改变报道和说话的方式。

  不过我仍然相信,就像在一个黑暗的隧洞里,人们永远是需要看到光明,过多的选择有的时候也会达到一个极限,而让人们厌烦。于是这个时候人们还会寻求一些声音,而这些声音能够代表主体的意志、价值观和对未来的取向。所以我相信,虽然传统的媒介受到如此大的冲击,但是我们还是会在品质、娱乐中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是娱乐,也是有有品质的娱乐和没有品质的娱乐之分的。

  媒体与娱乐,将在相互渗透中达到一种平衡

  新闻晚报记者谢正宜:陈天桥先生,现在您已经是中国游戏产业的领军人物了,您怎么看待网络和游戏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它们相对于传统文化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有没有相通的地方,或者矛盾的地方?

  陈天桥:这个问题跟前面那一个问题正

  好倒了过来。前一个是“媒体娱乐化”,这个是“娱乐媒体化”———娱乐怎么样和媒体结合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和杨澜差不多的观点。狭义地去理解娱乐,娱乐就只是媒体当中的一部分,就像网络游戏作为内容的供应者,可以给很多的媒体平台提供佐料。这是狭义的和最基础的合作。

  最关键的是,媒体和娱乐合作是广义上的。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刚才讲到的媒体泛娱乐化,或者说娱乐开始具有媒体所应有的功能。比如说盛大的网游,现在最高的时候同时在线人数为300万人,实际上可能已经超过了一个电视台在同一时间收看的观众总数。我们一天上线的用户是1600万,也就是在同一天有1600万个人上上下下,在这里活动。所以从广义的媒体上来说,盛大也是媒体。

  从广义的娱乐上来说,媒体现在出现了类似博客等娱乐化概念,广义的融合已经成为趋势。而娱乐是什么?正如我刚才所说,“存乎一心,千变万化”,这是娱乐的核心。现在媒体博客出现了,那博客是什么?博客就是依据我个人的观点来讨论很多的问题,可以从各个角度来探讨这种问题,这个也可以理解为媒体的泛娱乐化的表现。

  最近我也在思考,娱乐化和媒体化最终会达到一种平衡。博客上的文章现在也让我很头痛,每个人都可以写文章,说据内部消息,陈天桥“怎么的怎么的”,据陈天桥身边的人说“怎么的怎么的”,根本无法辨别真伪。但是当人家看到太多的陈天桥“怎么的怎么的”以后,当解放日报登出陈天桥的消息的时候,人们就会相信。

  所以,狭义是内容与平台的关系,广义是“媒体娱乐化”和“娱乐媒体化”的关系,而从根本上来说娱乐和媒体会达到一种平衡。

  杨澜:作为主持人,我做个补充。你说游戏与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过去你是看了《西游记》这本书,再去玩《西游记》的游戏,现在是玩了《西游记》的游戏,然后再去看《西游记》这本书。

  不同的时代,文化有不同的内涵

  解放日报周末部记者张航:熊教授,作为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主任,您是如何理解文化在生活中的力量的?

  杨澜:这个问题涵盖面很大,刚才熊教授说文化有183种解释,一句话就是说文化是所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就把所有从物质到精神全都包括在里头了。(全场笑)

  熊澄宇:文化在生活中的作用,可以从很多的角度去阐述。作为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主任来理解文化,更重要的还是从产业形态上去解读这个问题。

  文化产业这里面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文化的内容层面,是意识形态、精神层面上的;另一个是产业层面,是经济、物质层面上的。所以文化产业的核心词在“产业”,不在“文化”,这个“文化”是给产业做定语的。这个核心词意味着,首先要投入,但是结果是产出。所以在文化层面上的投入产出,起作用的恐怕得关乎各方面的需求,比如说对于物质形态、社会需求,还包括各种力量的博弈,国家权益、企业利益、人性的需求。

  不同的时代对文化的需求,或者对文化的产业表现,都具有不同的形式。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内涵。比如说,现在很多人去逛文物市场,这个会逛和不会逛是不一样的。会逛的人能抓到时代的核心代表的东西。比如,用文物业界的话来说,夏陶、商铜、周漆、汉玉、唐俑、宋瓷、明木、清画,这些都是时代的核心代表,都是文化,也都是文化产业。但是,它是和时代结合在一起的,它和生活的关系,就是所表现出来的和这个时代的关系。如果你找家具,你一定会觉得明代的家具是高峰,不论前朝后朝,都没有超过它。这就是和那个时代生活的关系。

  今天文化和生活的关系,或者说总体的文化产业形态,可能就是数字媒体娱乐业。因为这样一个行业里面包含了三个核心要素,叫作信息、传媒和文化。它们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点,能够从今天的时代特征上去展示文化和生活的关系。

  改变网络的无序,要靠每个人从身边一点一滴做起

  申江服务导报陈潇俊:刚才三位嘉宾为我们描绘了网络时代的文化框架。但我们发现,网络并不是一个太平的地方。最常见的现象就是,特别多的争吵纠纷网络都插了一脚,BBS、博客这些地方成了人们非理性谩骂的场所。有人说网络时代是一个没有文化、道德堕落的时代。请问陈天桥先生,您怎么看?

  陈天桥:我们必须要承认这样的现实,因为我本人也是受害者。(全场笑)所以大家有这样的认识非常正常。但反过来说,我觉得网络上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很正常。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最早的时候,网络通讯工具的出现,它是以陌生人作为交友的基础。如ICQ、QQ,“啪”地一大堆好友在上面,一看到对方可能是位女性,男孩子就跑上去问,“你是哪里的”,“我认识你呀”……这时候,大家对网络带来信息爆炸产生了巨大的好奇,是内心一种交往渴望的复苏,就呈现出一种混乱的状态。

  当我们很多人挂在QQ上以后,会经常受到很多骚扰。如果你的名字取得女性化一点,对方就会一天到晚给你发短信。这时候一种新的即时通讯就出现了,就是MSN。MSN是以熟人为机制的,如果你不认识对方,就不能加他为好友。MSN里面没有一个说寻找谁在线上,在一两百万人里头找熟人。因此这种工具得到了大量商务人士的认可,而且迅速地使陌生人无序的交往,变成了有序的交往。

  尽管现在网络的无序,是人类交往的渴望复苏以后产生的,但是就像杨澜刚才讲到的,在未来你一定会寻找到你在网络上的位置,寻找到一部分与你有相同价值观的人,这可能就是当代文化的具体表现。“存乎一心,千变万化”,这个变化是基于你内心的变化而动的。所以不要悲观,不要失望,网络文化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发展着的概念。改变网络的无序,要靠每个人从身边一点一滴做起。

  新媒体技术,以促进人类沟通实现自身价值

  解放日报周末部记者林颖:杨澜女士,您好!记得小时候看您主持的《正大综艺》,最喜欢的环节就是互动问答。有人说多媒体的互动应该是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您和您的"阳光文化"都有过不少互动的经历,还包括您刚才给我们展示的一种新的网络杂志。在互动的经历中,您最切身的感悟是什么?

  杨澜:虽然我现在并不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但是"阳光媒体投资"在新媒体,特别是在互动营销的信息流方面,依然有非常好的拓展。比如说像网络杂志,就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第一,它解决了不同地区的带宽不同、下载速度快慢不同的技术上的局限,通过一次免费下载浏览器,然后用推送的方式,直接发到你的电脑上面去。想看的时候,你点开就可以看,而不用限时地去下载。

  第二,它可以实现一个互动性。中国是个很大的市场,一个企业在全国可能拥有十多万家经销商,怎么去沟通呢?过去很多企业是做一本内部的企业杂志。但印一本杂志要8块钱,邮寄要5块钱,然后堆在办公室主任的桌上也没人看。资源消耗了却没有带来沟通的结果。但是用网络杂志的方式,就能知道这些信息:首先,谁看了杂志,数据库能反映出来。其次,现场可以回馈信息。比如我们给青岛啤酒做内部的网络杂志,过去厂家想从经销商那里得到具体的信息很难,客户的信息要从市级经销商反馈到省级,再反馈到地区级,最后上升到总部。但是通过网上的电子杂志,企业既省了钱,而且沟通非常及时。过去平面媒体所不能表达的视频信号、新的广告、总裁的讲话、货架的摆放方式,都可以通过网络传递得到,也能及时得到回复。

  媒体的功用在促进商品流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起到了一个新的作用。你在创造价值,你在为你的客户节省时间,提高沟通的效率,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我觉得最终的核心,还是在文化的价值观里面。任何表面形式上的革新,最后如果不能给实际生活中人与人的沟通带来帮助、促进或者提升的话,那么,仅仅是技术上的改变就不会直接带来文化价值,这个还是要通过满足社会结构和人性当中本身的需求来实现价值。

  报业不是产业链末端的信息提供者

  解放日报总编办公室实习生宋音:熊教授刚才说到网络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并存也好,融合也好,这些我都非常同意。但是,现在我们从结合和并存的情况来看,传统媒体往往沦为整个信息产业链的末端,拿食物链来比喻,就像处于食物链的低端,总是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就这个问题请您谈一谈看法,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熊澄宇:你的问题首先有一个前提,说传统媒体成了产业链的末端,对这个前提我不太认同。因为产业链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处于产业链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很重要的,它没有上下或者重要与次要的分别。

  从报业来说,现在全国的报业发展态势仍然很好。当然在全世界的范围之内,传统的纸质印刷媒体都受到了数字化的挑战。前天我和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参加一个产业评审活动,他告诉我,今天美国整个传统的报业都大幅度地下跌,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但是并不能说传统的报业就成为了产业链的末端。

  就拿中国来说,目前在众多媒体中报业仍然是比较好的媒介形态。我们知道我们的电视业大概除了中央电视台一年有100多个亿的广告收入以外,其他电视台的状况也很困难。拿网站来说,虽然现在大的门户网站上市以后,大家都看到那些CEO都成了亿万富翁,感觉到发展很快,但实际上这些网站不管是门户网站还是专业网站,随时都有崩盘的危险。我们的报业倒是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全国报业发展不平衡,其中有一些报业集团做得很好。我对广东的情况比较熟悉,广东的四大报业集团,总体情况在全国都属于前列。拿上海来说,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整个上海的文化产业里面也属于领军人物。按照中央的分类,我们的文化产业第一类就是新闻服务业,所以从这样一种情况看来,它仍然处于一种相对平稳的状态。

  产业链里面的分工,决定了报业有它的优势,就是它的信息优势,采编队伍的优势。这样一种优势可以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和新媒体的并存、竞争过程当中,内容决定需求,科技决定形态,资本决定规模。首先在内容这一块,别人是平台、是传输渠道,而报业才是主要的信息源。刚才陈天桥先生说,解放日报上刊登的陈天桥的消息和博客里有关陈天桥的信息,是有不同的含金量的。所以,报业目前仍然不处于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只是怎么把这样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变为可以实现的生产力,除了感觉到社会效益以外,还让企业的领导者,让我们所有的员工,都能够感觉到物质的力量,这恐怕是另外一种需要拓展的思路。

  

网络时代的文化激荡

  

网络时代的文化激荡

  

网络时代的文化激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