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不容回避的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09:41 云南日报

  ——“九湖”调查系列报道之二

  “它们使得鸟儿的歌唱和鱼儿在河水里的欢跃静息下来,使树叶披上一层致命的薄膜,并长期滞留在土壤里,造成这一切的原来目的,可能仅仅是为了少数杂草和昆虫。”这是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尔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对农药等化学药品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描写,它时刻提醒着人们:环保离我们每个人很近,近得让人无法回避。

  其实,环境污染是很多国家都遇到过或者正在面对的一个难题。被誉为“高原明珠”的九大湖泊,主要分布在我省的昆明、大理、玉溪、丽江和红河5个州市,湖泊流域面积8110平方公里,区域面积仅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肩负着支持农业、旅游业、特色产品开发和都市发展的重任。虽然这些年的综合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下面这组环境公报数据是不容回避的现实:“九湖”水环境功能达标率为50%,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其中抚仙湖和泸沽湖为一类水,阳宗海为二类水,水质优;洱海和程海为三类水,水质良好;滇池外海和异龙湖为五类水,水质中度污染;滇池草海、星云湖、杞麓湖为劣五类水,水质重度污染。特别是在“九湖”流域的部分地方,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肥力持续下降,农民为维持农田生产能力,更加依赖于增施化肥,“饮鸠止渴”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农田土壤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许多专家、学者呼吁,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我省“九湖”水环境污染的“元凶”,“寂静的春天”警钟仍在长鸣。

  “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是古代诗人孙髯翁对滇池草海旧时风光的描述。长期以来,尽管各级政府加大了滇池的治理力度,建立了一些污水处理厂,打通了西园排污隧道等,但由于极少数人环保意识较差,习惯性随意向滇池及河道乱扔垃圾或排污水,甚至粪便,加大了滇池的污染负荷。记者站在滇池岸边,虽然看不到蓝藻和随水上下跳荡的水葫芦,但却看见部分吃剩的食物被游客随手丢到水里,水面上还能零星看到破烂的塑料袋和矿泉水瓶。为此,记者想到了向昆明下水道乱排粪便的清运车、乱排废水的餐馆和直接排污入滇池的游船……

  滇池的污染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渐进过程。水质污染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富营养化日趋严重。造成滇池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呢?有关专家分析:一是历史原因。过度的砍伐和开垦,围湖造田,森林植被和湖滨带遭受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湖底淤积、蓄水量减少,生态恢复难度大,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丧失。二是自然原因。滇池属于半封闭性湖泊,没有大江大河水注入,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水体自净能力较弱,在自然演化过程中,湖面缩小,湖盆变浅,进入老龄化阶段,内源污染物堆积,再加之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水质状况受气象因素的影响较大。三是人为原因。随着昆明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加,滇池流域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处在滇池上游的几百万人等于把滇池变成了自己家的下水道和公共厕所,几乎所有的脏水、粪便都往滇池倾注,再加之滇池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加剧了滇池水质迅速恶化。

  其它湖泊现状又如何呢?近日,记者来到风景如画的抚仙湖畔,碧水荡漾的湖面很难见到飘浮着的饮料瓶、泡沫塑料等白色污染物,在沿岸和引洪区等集镇的醒目地段,保护环境的宣传牌随处可见。但记者发现有游人在湖边用肥皂搓澡,身上的污垢和肥皂泡沫一块流进清澈的湖水里。在岸边抽烟的人,干脆就将烟头和空烟壳扔进湖水中。几个来自昆明的游客边擦身边说:“滇池要不是被污染,谁还跑这么远的地方来游泳?赶紧游吧,我估计再过些年,抚仙湖也和滇池一样了。”据知情人士介绍,抚仙湖每年有200多万人次的游客,即使以每人每次游湖留下1公斤垃圾计算,每年留下2000多吨垃圾,这也仅是当地居民半个月的垃圾排放量。因为农民生产都用化肥和农药,粪便、垃圾还没有得到有效管护,天一下雨就入了湖。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每年排入“九湖”的污水量达2.5亿吨左右,占全省污水排放总量的30%以上,其中仅滇池每年的入湖污水量就达2.4亿吨。从监测结果看,“九湖”重度污染的比例占40%,有个别湖泊水质仍呈下降趋势。流域内过度的砍伐和开垦,使“九湖”的生态环境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湖床淤积,湖面缩小,一些湖泊出现沼泽化趋势。环保部门认定,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化肥农药残留物、垃圾等是污染湖泊的元凶。污染滇池的工业废水经过几年的认真治理,已基本实现无污染排放,但生活污水至今都还未得到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现在上升为污染几大湖泊的主要祸首。

  环保部门认为,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突出矛盾,使得有的地方污水、垃圾直接排放到湖泊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农村、农业面源污染加重,治理难度大,在管理上也存在亟待加强的问题;有的地方缺乏对湖泊自然规律的认识,影响了决策的科学性,有的地方执法监督和管理不力;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一方面州市县财政困难,项目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另一方面环保基础设施运行市场化机制和体制尚未形成,政策性收费偏低,导致污水处理厂建成后,运行费用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直接影响了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再建设。

  总之,尽管“九湖”在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农村面源污染以及湖泊内源污染等方面均做了大量的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湖泊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但“九湖”水质污染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有的湖泊富营养化和主要污染物的浓度还在加剧。环保部门的人士认为,要真正还“九湖”清澈的碧水,人们在肯定“九湖”治理保护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还要有忧患意识,不能低估以滇池为重点的“九湖”治理难度,更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严峻形势,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的不足与差距,清醒地看到肩负的重担和责任。

  尤祥能(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