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新农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09:54 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曾业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篇章中,重点谈到了培养新型农民的问题,强调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培养新型农民确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新农村建设需要来看,无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发展;无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无论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都需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性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我国现有2.4亿农户,8亿农民,建设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家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是建设新农村首要环节。从当前我国农民的教育情况看,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而初中的仍占49%,小学及小学以下的还占38%,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还占7个百分点。这就进一步表明培养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是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为迫切的要求。

  具体来讲,培养新型农民就是要造就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一代新型劳动者。要总结历史经验,吸取过去农民教育中的教训,防止实用主义和教条主义倾向,避免出现宗旨与行为背离、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引导农民走近知识、走向市场、走向富裕、走向文明,提高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获取、吸收、交流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提高转岗的专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的实用技术,为城乡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直接动力。从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稳定粮食生产,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际出发,要大力开展对农民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让留在农村的农民掌握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养成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人。从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出发,要大力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让走出农村的农民,适应现代城市、城镇的文明要求和生活节奏,最终融入市民行列。

  从实践中来看,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农村教育是农民学科学、学技术,实现职业转化的必要文化基础。为保证农村适龄青少年上得起学、念得起书,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失学不辍学,决不再产生新的文盲、半文盲。国家制定的“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07年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要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作为一件大事、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培训效果。首先,要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结合农时季节需求,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了能用,用能致富,把农业发展转入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其次,要面向城乡劳动力市场需求,围绕农民转岗就业,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农民就业能力强起来,就业途径就会多起来,收入水平就会高起来,农民素质总体上发生根本改观,建设新农村的步伐就会大大加快。

  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看,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塑造人的事业,是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是新农村建设中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的重要任务。推进新农村建设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