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时报今推出《中小学升学服务特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4日10:27 青年时报

  ◆今年小学招生动态报告 ◆小学升初中政策

  ◆杭城民办中小学介绍 ◆解读升学心理转换

  ◆民办初中、小学不完全搜索图

  升学了,心理跟着环境一起换

  一年级坐不牢初中管太牢

  三个升学阶段专家给出三种解决方案

  时报讯幼儿园升小学、小学升初中,换了环境,生活、学习的地方不一样,孩子往往出现一些异常举动。这常常令不少家长、老师如临大敌,碰到问题时又束手无策。

  昨天,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浙江成长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家庭教育专家吴锦良教授。他给家长们的建议是,先别慌,只要你有无限的爱心、耐心和细心,然后再对症下药就行。

  幼儿园升小学

  现状:随便惯了,不习惯规矩

  

  在幼儿园里,孩子无拘无束,进入小学后,孩子对学校的规则、纪律不习惯。比如说,喜欢随便走,东看西看,更没有作业概念。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不一样,每一方面的问题都可能带来不良后果。

  到了小学,老师的要求肯定要多一些,对行为规范的要求也会比较高,甚至于面临的压力和受到的批评也会比幼儿园时多。这时,孩子的心理往往会发生微妙的变化,父母需要格外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

  案例:“先知”豆豆不肯上学

  豆豆今年7岁了,刚读小学一年级,很皮,上课很不专心。老师说,他坐在凳子上也不安分,老是摇凳子,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弄得老师没法安静上课。老师一批评,豆豆还要发脾气。

  “该怎么办啊?”豆豆妈妈无奈地说,打过了,骂过了,教育过了,豆豆还是老样子了。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赖在家里,不肯去读书。刚读小学一年级的林林经常在家耍赖不去上学,其理由是“老师教的都会,没意思”。面对这些“先知”的学生,老师们常常感到尴尬。

  建议:别随意说孩子有问题

  

  吴教授说,幼儿在6岁以前,因为年龄还小,在他们眼里,根本没有学校概念。有喜欢随便走动、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等不良习惯。其中,注意力不集中所占比例最高。

  他指出,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往往很着急,结果病急乱投医,往往会处理方式失当。首先,常拿自己孩子跟别人作简单类比,“人家行,你为什么就不行?”这种话很伤害孩子;其次,就是随意给孩子贴上主观认定的“标签”,像“你不认真、不专心”。要知道,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会使孩子变得脆弱,甚至留下心理阴影。

  吴教授说,每个孩子智力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孩子适应能力快,而且很快就能进行了学习状态,而有的孩子会很慢,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甚至于根本就适应不了新环境。

  “事实上,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孩子没有达到父母设定的标准,父母就认定孩子出问题了。

  吴教授建议,家长和老师应该把孩子视做独一无二的主体。具体地说,首先要避免做简单的比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不要老拿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更不要拿孩子跟自己孩提时代做比较;其次,不会随意说孩子有问题,而要注意方法引导孩子。

  小学升初中

  现状:学习压力会加大

  

  从小学进入初一后,最大的变化是课程增加、作业量增加;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的差距会拉大。而老师也比小学里抓得紧,因此往往带来沟通、心理上的问题。

  案例:初二男孩不肯上学谈起了恋爱

  14岁杨杨谈恋爱了。这在校园里可是爆炸性新闻,同学们传得沸沸扬扬。

  班主任马上通知家长,双方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坚决阻止孩子的“错误”。不料,倔强的杨杨不妥协,干脆跷课了。

  现在读初二的杨杨在小学时成绩还不错,进入初一后,对英语不感兴趣,常在英语课上呼呼大睡。结果,一学期下来,期末考英语成绩仅30多分。到了初二,课堂上更加听不懂了。

  为此,杨杨常受到老师批评,对学习也不再感兴趣,这个时间他开始留意起隔壁班的一位女生。

  建议:帮孩子多找找优势,用自信抵御压力

  

  这一阶段,孩子面临两个问题:

  第一,学业压力增加,尤其是升学压力,老师在意每个学生的成绩,总希望学生多做作业以提高学习成绩;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很快就会发现,与同学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第二,自我意识增强,越来越来有主见,开始注意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个时段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容易受创伤,也极易产生逆反心理。而这时,家长和老师会发现,不听话的孩子越来越多。还有,家长、老师多说几句,孩子就嫌弃他们啰嗦了。

  吴教授建议父母,父母一定要双管齐下,在心理和学习上进行引导。在心理上,让孩子觉得愉快、舒坦,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建立孩子自身的优势,让孩子变得更自信,提高孩子的心理适应能力,以此来抵御学习上的压力;而学习方面,在整个过程中,要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于早恋问题,家长该“疏”不宜堵,一定要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初中升高中

  现状:家长常走不进孩子的心里

   初中升入高一后,孩子们心理和生理日渐成熟,孩子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自我意识、个性、人生态度等初步形成,很多父母很难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同时,学习上的压力更加大了,父母所能起的作用越来越小,一旦有问题,父母会越来越觉得无奈。这里,家长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和孩子交朋友,让孩子的心灵窗户对父母打开。

  案例:“重高”压得他喘不过气

  17岁男孩小非在初中时,成绩非常优异,遗憾的是,中考考得不理想,父母托关系、交赞助费,让孩子进入重高读书。

  但没想到,一学期下来,儿子的成绩不仅没进步,反而退步了很多。

  后来,孩子便主动找父母谈话,希望能转回普通高中,但父母坚决不同意。交了几万元的赞助费,怎可说不读就不读呢?一学年后,小非的成绩更是一落千丈,心里也开始变得非常脆弱,还常喃喃自语“读书有什么用?不读书,我也能打工养活自己啊”。

  不料,没过多久,小非真的干脆不去上学了。他的条件是,转学普高。

  迫于无奈,他父母只好把小非转回到普通高中。但是,他们也发现,从那以后小非已经变得做什么事都没信心了。

  建议:要教育孩子,先理解孩子

  

  吴教授认为,进入高中后,压力加大,又是完全陌生的环境。而小非作为一个借读生,俨然成了边缘化的学生,成绩也开始退步。由于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甚至想以退学来逃避。

  孩子越大,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自然就越小。像心理问题,孩子懒得告诉父母;生理问题,又觉得父母不一定帮得上忙。还有,网络、英语等时尚元素,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明显。这时,常有父母感到无奈:孩子宁肯跟同学煲电话粥,也不愿跟父母说一会儿话。

  对此,吴教授建议,父母要有正确的定位,要教育孩子,得先理解孩子。只有当孩子能接受父母,双方已经建立了一种和谐的亲子关系时,父母的想法才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而孩子也能理解父母的苦心。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就是父母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方式,尽量不要提“要求”,而是多发表一些“看法”或“希望”。

  (详见时报33-40版 教育特刊)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时报记者 方秀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