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省委省政府召开省直机关加强效能建设动员大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5日04:37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本报讯(通讯员宗禾记者洪波吴林红)3月24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在安徽大剧院召开省直机关加强效能建设动员大会。会议强调,省直机关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以加强效能建设的实际行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加速安徽奋力崛起的进程。

  省委书记郭金龙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省长王金山代表省委、省政府作动员报告。省政协主席方兆祥,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杨多良,省委副书记王明方,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负责同志,省委督查组组长等出席会议。各省辖市主要负责同志,省直各单位、中央驻皖单位在职副厅级以上干部和各单位效能办负责同志,共约850人参加了大会。

  郭金龙在讲话中指出,加强省直机关效能建设,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民创业、实施“十一五”规划、实现奋力崛起的重要保证,是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的具体举措。近年来,省直机关效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安徽又快又好发展,影响社会风气和安徽形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体制机制障碍、事业心责任感缺乏和思想工作作风不正。省直各部门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切实打好效能建设这场攻坚战。

  郭金龙强调,加强效能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要坚持深化改革,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该放的权力要主动放,该减的程序要果断减,该降的门槛要坚决降,该承诺的服务要明确承诺,不该收的费用一分也不能收。要注重制度创新,建立完善机关内部的权力运行机制、工作责任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要加强协调配合,自觉树立全局观念和全省一盘棋思想,提高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

  郭金龙强调,加强效能建设,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改进机关作风。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意识;始终坚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始终坚持勤政廉政、廉洁奉公,把省直机关建设成为勤劳廉洁、务实高效的战斗集体。

  郭金龙要求,省直机关要立即行动起来,迅速传达会议精神,组织干部职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各单位领导班子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自觉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主动征求市级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找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制定加强效能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确保效能建设取得实效、取信于民。

  王金山在讲话中指出,加速安徽崛起,必须打一场效能革命的攻坚战。加强效能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省直机关一些部门和干部在工作效能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思想不解放,缺乏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二是行政审批偏多,抑制了发展活力;三是“三乱”有禁无止,群众反映强烈;四是政令不畅,部门本位主义严重;五是衙门习气重,行政效率低;六是诚信意识淡薄,损害安徽形象的事件时有发生。各级各部门要以追求卓越的理念,以自我革命的精神,以一抓到底的决心,打好这场攻坚战,以效能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民,推动崛起。

  王金山指出,提升效能,必须在解决关键问题上取得明显突破。当前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一是更新思想观念,切实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取得突破;二是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在简政放权上取得突破;三是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在规范机关行为上取得突破;四是创新管理方式,在提高行政效率上取得突破;五是确保政令畅通,在推进工作落实上取得突破;六是加强信用建设,在树立安徽良好形象上取得突破。

  王金山强调,要雷厉风行,确保机关效能建设取得实效。省直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标本兼治、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动真格、使真招,不走过场,务求实效。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边整边改;强化监督,开门整风;严格考核,标本兼治。要高标准、严要求,从自身做起,从现在抓起,在全省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努力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事事创效能的良好氛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