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走出一片新天地(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5日08:46 天津日报

  左图老职工为企业二次创业进行技术攻关

  本报记者祁小龙摄

  本报记者林楠马波

  一个曾经的利税大户,一段刻骨铭心的困顿历程。

  2006年的春节,曾经被市政府列为特困企业的天津油毡厂走出窘迫的沼泽,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春景。职工们得到了一份厚重的“年礼”———领回他们期待已久的拖欠工资和集资款,报销了积压多年的医药费;退休职工拿到了补发的统筹外养老金,又一批下岗职工重新上岗。职工们的不平和怨气,都化为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激,化为“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干劲。春节期间,职工们放弃休假,自愿投身企业“二次创业”的建设中,用激情干热“三九”天,用创造报告春消息。

  还人心一个公平给职工一个希望

  油毡厂曾经是国家二级企业,主导产品“基建牌”油毡是辉煌一时的部优、市优名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基建牌”油毡供不应求,企业为一时之利,购买外地乡镇企业油毡,贴牌经营,引发假冒“基建牌”油毡充斥市场,自毁了信誉。九十年代中期,企业没有跟上市场变化,引进设备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从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滑入恶性循环。1998年全面停产,1999年被市政府列为特困企业。

  市场滑坡后,企业将生产线承包给个人,职工上岗必须交8000元,作为集资款和股金。由于没有履行书面承包协议,导致责任界定不清。几任承包,不仅没有给企业带来转机,职工的集资款和股金也血本无归。企业存蓄的原材料消耗殆尽,几千万元的应收款成为“死账”。

  1996年起,职工的尘肺职业病体检和认定、医药费的报销都停止了;随后,拖欠工资,欠缴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停止启动医险等一系列情况相继出现。到2003年底,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集资款、医药费、公积金及退休职工统筹外养老金累计达一千多万元。1176名职工,除528名离退休人员外,550多人下岗,在岗职工不足百人。企业靠出租厂房和地块勉强维持,在岗人员的工资仍得不到保证。

  职工利益无法保证,企业秩序更难维护。管理无序,围墙破损,外来车辆随便出入。机器设备被损被盗,企业房产随意出租。有人上班拿不到工资,有人不上班照拿工资,企业每年挤出有限的钱报销医药费,也只被极少数人享用着。严重的不公,使大家心里憋着一股怨气。职工们说:“‘三个代表’写在纸儿上,职工利益说在嘴儿上,个人事情跑在腿儿上。”并多次反映油毡厂的问题,市领导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多次指示解决好油毡厂的问题。建材集团多次采取措施,派工作组更换该厂负责人,多次换班子,恶化的局面没能改观。

  环渤海建材中心批发市场党委书记、总裁李庆云,看到油毡厂的现状非常痛心。2004年春节刚过,向建材集团提出由“环渤海”接管油毡厂的建议,集团领导立即做出决定:环渤海股份公司对油毡厂实施托管。“环渤海”立即组建班子,深入油毡厂,先后组织召开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听干部、群众、退休老职工讲心里话。在退休职工座谈会上,75岁的全国“特模”叶桂馨打开了“话匣子”。叶大爷因工伤造成腿疾,尽管生活不宽裕,还坚持资助2名希望工程的儿童。年龄大了,腿病也重了,沉重的医药费负担,使叶大爷不得不拖着病腿,推着小车,卖点小物件维持生计,但为希望工程的捐款依旧坚持着。当腿病拖住叶大爷推车叫卖的脚步时,老人对希望工程的捐助也无奈中断了,叶大爷也曾想报销点医药费,但被回绝了。

  老劳模吴学勤一家三代五口都在油毡厂,两人退休,三人下岗,直至吴学勤病故,拖欠的医药费也没解决;退休职工蔡淑芳患癌症,为了借钱治病把房本抵押给别人……

  听到这些,新班子都落泪了。他们说,职工这些“心里话”是对新班子的考问。“环渤海”党委立即决定:从解决职工的切身利益入手,实施油毡厂“二次创业”,还人心一个公平,给职工一个希望。号召环渤海市场员工“学劳模,献爱心”,开展捐款救助活动。“环渤海”职工一次性捐助6.2万元,解决了油毡厂6名劳模的前欠医药费。

  以爱心行动为起点,油毡厂职工的前欠医药费报销全面启动。新班子根据大病住院、病故等不同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报销办法,交职代会通过。每月挤出资金排序解决。从此,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都通过职代会制定具体解决方案。欠职工的“旧账”一个一个地还,不公平的事一个一个地扳。职工们怀疑和冷漠的坚冰,开始一点点地消融。

  带着感情搞改革解开包袱是财富

  不同层面的座谈,一系列的调研,职工劳资底档混乱的问题,拖欠工资、集资款、医药费的问题,资产出租没合同,租户拖欠租金、水电费问题等等,一个个浮出水面,乱若团麻。有人劝李庆云小心这个“虱子棉袄”。李庆云说:“油毡厂改制再难还能比‘危改’难吗?我们要感觉难,就难在感情上、思路上、能力上还有差距。”

  接手一个特困企业,如何面对职工情绪?如何看待企业困难?信心在哪里?工作的切入点在哪里?观念不同,认识不同,处理的方法和结果大不一样。新班子没有把企业的困难和职工当成包袱,而是剖析着“包袱”里的财富。“企业有资产优势,有产业工人的优良传统,咱们既然能干成国家二级企业,照样能在‘二次创业’中闯出困境!只要人心齐,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新班子在职代会上与职工的激情对话,赢得掌声阵阵,引起了强烈共鸣。

  要想人心齐,先得求公道。由于企业困难时间长,形成的历史欠账多,情况复杂。要还职工一个公道,绝非易事!围绕职工提出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新班子规定“三不”:不躲、不推、不回避;“约法三章”:把心放正、把一碗水端平、把问题摆在桌面上。他们除了每周设固定信访接待日,职工随时找领导,班子成员随时接待,决不敷衍。接管当月,先解决了职工反映强烈的保险问题。为全厂职工补交了养老保险,办理了医疗、工伤、失业险。

  职工曾经拿钱买岗位的8000元集资款和股金,已经“打水漂”亏没了,职工心疼也没办法。怎么办?李庆云说,“职工的血汗钱白白亏没了,职工怎么活?该还职工的钱必须还,这叫理儿!”在企业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钱先期偿付。到目前,2003年以前的127.5万元集资款全部返还职工。

  为了“公平”二字,2005年初,他们抽调专人进行职工情况摸底。走访、查档、找根据,翻出了近10年的各种报表和台账凭证,按岗位与近千名职工逐人逐项复核。失去联系的挨家挨户查找,天津郊县,河北农村,只要有线索,他们就找到家。有时为了核实一个退休职工的情况,他们跑一个星期,行几百里路。整整一年,新班子把在档职工的状况及前欠款问题全部核实清了。职工前欠款近300万元。新班子及时拿出偿付办法,先期偿还退休职工(含病故职工)前欠工资及统筹外养老金。方案一公示,职工便奔走相告,对于这些为此奔走了多年,也失望了多年的退休职工,这个冬天无疑是最暖的暖冬。春节前,“还欠款”的职工大会召开了,整个会议室坐满了人,叶桂馨老人接过久违的前欠款动情了:“企业现在还非常困难,这些钱我不要了,请捐给生活更困难的职工吧。”老人的举动激起了全场的掌声,职工们感动了,再一次被真情和真诚感动了。

  与此同时,另一个难题,也就是企业停止多年的职工伤残、职业病认定,又摆在新班子面前。尘肺、烫伤等曾经是油毡生产行业的高发职业病和伤残病。一种责任感、一份真感情,告诉新班子这不能回避,必须敢于面对。于是,近200名职业病、伤残和重大疾病职工的查体和劳动能力鉴定又启动了。在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市职业病防治院,建材集团劳人部的热心帮助下,这项耗资十几万的系统查体“工程”,使186名职工的职业病、伤残等级获得认定,享受到政府职业病救助金和企业相关补助。比如,老职工刘金平被鉴定为伤残“4级”,过去每月要花5000元看病,现在按规定享受了工伤保险,医药费全部报销,每月还享受护理费和上调的退休工资。目前,这项造福职工的查体和劳动能力鉴定“工程”仍在进行中。

  一项项政策出台,一件件实事兑现。“环渤海”托管后,先后召开了6次职代会,议案21项,出台新规定、新办法27项,理清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155项,落实率达100%。

  职工们做梦都想,但做梦也想不到的一个个“意外”收获,使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党的政策的温暖,看到了企业的希望。于是,他们用真诚回报真诚。现任安保队长高恩起,在“环渤海”接管近半年的时间里,不理睬新领导,就是打头碰面也不说话。他说,我不信他们。一桩桩、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触动了他,他感慨地说:“我从16岁进油毡厂,接触了十几届班子,经历了油毡厂的兴衰,‘环渤海’的领导不一样,在企业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扑下身子带头干,办事真地道,真公道!跟这样的领导干,企业肯定有出路。冲这,我就得干好本岗工作。”高恩起几乎不歇班,把安保队伍带得有声有色。重新上岗的老职工,在他的队伍里展现出全新的风采。

  过去,企业设备、资产被盗严重没人管,如何处置这些残损的闲置设备?职代会决定,由工会推选“工人管理委员会”,由职工全程参与资产处置的现场操作与监督。从招投标方案到资金的收缴,从过磅到清运,全部制定规范的流程,阳光操作。资产处置收入全部用于职工安置。

  过去,对租赁户的管理混乱没人问,企业流失严重。现在,责任到人,通过强化管理,仅水电费一项,2004年就比2003年减亏54.9万元,到2005年盈利38万元;通过强化资产管理,2005年租金增收82万元。

  盘活人气先抚平人心,盘活资产先管好资产。新班子接管两年,突出一个公道,树起一方正气,汇集一股热情。因此,油毡厂的“二次创业”也集聚了充足的底气。

  企业改制高水平首先是造岗能力

  职工依靠企业生存,企业依靠职工发展是生存与发展的互动关系,改制最终目的不是把职工推向社会,而是创造岗位解决职工的生活和就业,形成企业的和谐与稳定。“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发展理念,在企业改制中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怎样体现?李庆云说:“企业改革的高水平首先一条是创造岗位的能力,在不断创新中创造岗位,让职工各得其所,就是高水平;把职工改下岗、推出厂就是低水平。以人为本搞改制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新班子基于这样一种共识,确定了改革思路:以兴建“环渤海汽车城”为目标,以稳定和谐为前提,兼顾企业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为根本。并据此制定了《油毡厂整体改制实施方案》和《油毡厂职工分流安置方案》。《方案》规定:年龄偏大、就业能力差的职工,经过鉴定有职业病和患大病的职工,可选择内部退养,企业按规定上缴各种保险,并给一定的生活费;选择竞聘上岗的职工,企业安排岗位,各种前欠款分期返还;选择自谋职业的职工,企业给予一次性补偿金,同时各种前欠款一次性返还。

  职工们说,过去一说改制就是下岗,心里发怵。这次改制大不一样,多条道自己选择,心里豁亮。油毡厂第十九届职代会六次会议,全票通过了《油毡厂整体改制实施方案》和《油毡厂职工分流安置方案》。

  职工安置申报开始,当时春节临近,上级领导担心,怕弄不好职工闹意见。新班子一方面安排政策咨询人员答疑,一方面按《方案》规定分批公示申报人名单,坚持阳光操作。不存一个疑点,不漏掉一个人。到截止日期,改制工作组一直等到深夜,还真有人夜里11点40分到厂申报,一进门惊了:“没想到,这么晚你们还真在等我。”一个“没想到”包含了对安置工作的太多评价。

  春节前,首批200万元经济补偿金兑现,春节里,职工们又多了一份兴奋的话题。

  一头分流安置,一头创造岗位,两头并进解决职工就业问题。这是新班子最忙的一个春节,原有岗位定岗定责,新造岗位安置就业。500多名下岗职工,除自谋职业的,基本得到妥善安置。重新上岗的职工,非常珍惜自己的岗位,个个干得生龙活虎,沈砚洲就是在重新上岗后,靠实干当上劳资部副经理。

  油毡厂的改制,让职工坚定了一个信念:企业的前途掌握在职工手里,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是,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改变企业命运的“二次创业”。“环渤海”新建饰品城,想吸纳油毡厂职工,按常理这些职工应当争着去,因为“环渤海”的收入比油毡厂高很多,但职工们拒绝了。他们说:“企业现在虽然难,但这是我们自己的企业,我们要干出个样儿来!”职工的一番话,让新班子既感动也震动。因为,这是动力,也是压力。

  跳产创建大市场走出一片新天地

  根据油毡厂的区位优势和场地优势,在全国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环渤海汽车城”项目。利用“环渤海”品牌优势,吸引投资者,走多元体制道路,将油毡厂脱胎成服务天津,辐射周边,集汽车4S店、汽车装饰美容、车友俱乐部、汽车故障急救、汽配、旧车交易于一体的大型汽贸综合交易市场,填补天津汽贸交易大市场的空白。环渤海汽车市场一期工程已于2005年10月在荒芜了多年的油毡厂院内破土。从这天起,标志着油毡厂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环渤海汽车城建设和妥善安置职工这两条战线都是生产力,一定要把冬天干热!”这是新班子走进2006年的新年誓言。职工们应和着誓言,干热了冬天。他们说:“改制一年多,还是这些人,还是这块地,可心气大不一样了。真是思路对了头,一步一层楼啊!”带着感情搞改革,改出了上下同欲的合力;咬定高水平的发展,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油毡厂在“十一五”开局之年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跳产创建的环渤海汽车城已经列入本市重点建设项目。一个老企业焕发青春的亮点,一个国企改革的范例。“环渤海汽车市场”承载着众多的关爱与希望,在天津发展的新上升期乘势而上。

  责任编辑:刘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