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吕文国“一杯清茶”别样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5日08:47 大众网-生活日报

  ■低调的吕文国,向来承受不了别人的求助。就像当记者告诉他,“我要公布你的名字”时,他多番推辞后还是说:“你看你的需要吧。”

  ■“需要”,是吕文国说的非常多的一个词。就像他帮助栾丽君、宫玉峰,以及更多他曾经帮助过的人,“我不是同情他们,就是看他们需要帮助。”

  ■他希望自己的生活,就像杯中的清茶那样,在一片温暖之中悄然绽放,把清香留给每一个人———所以,他在网上给自己起名“一杯清茶”。

  捐款和买房

  “这个事,意义不一样。

  钱,我有机会再挣回来。但像宫玉峰这种情况,机会一错过可能就完了。”

  记者(以下简称“记”):“清茶”大哥,感谢你对我们报道的关注。这一次,你主动捐出了10万元钱,资助宫玉峰进行手术。虽然咱俩之前已聊过很多次,但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你目前仍然是租房子居住。在决定捐10万元时,你有没有想过留着这些钱买房?

  吕文国(下面简称“吕”):我买得起房子,但现在还不舍得买。你想,一套房子动辄五六十万(元)、七八十万(元),我做生意嘛,不想一下子挪走那么多现金。租房子也方便,没什么的,就跟平时吃饭、抽烟、穿衣一样,特随便,我对这些都不是很讲究。

  记:不舍得买房子?这次一下子捐出10万元现金,怎么舍得?

  吕:这个事,意义不一样。钱,我有机会再挣回来。但像宫玉峰这种情况,机会一错过可能就完了。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帮助宫玉峰吗?他特平和、特可爱,他对未来、对理想的渴望,一下就让我想起当年,我年轻的时候。我一定要帮他,我曾经告诉过他,即便没有栾丽君转捐这10万元,我可能也会支持他进行手术,一个人资助他就是了,大不了再拖几年买房子。

  网络与现实

  “网络就是一种通讯方式,一种便捷的方式。利用同一个工具,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事,或许我们正是利用了它的长处。”

  记:前几天去烟台时,一些朋友都说,他们很多人现在也不知道你的真名,只知道你在网上叫“一杯清茶”。

  吕:的确,我们都是网友。可能是去年11月份吧,我在网上瞎玩,偶尔遇到“耳语轻风”,她当时跟我讲了栾丽君的情况。我当时就被打动了,因为栾丽君,也是因为“耳语轻风”,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重症肌无力患者。

  记:你随后去了烟台?

  吕:对。我记得就是去年烟台下第一场大雪的那几天,11月中旬吧,我正在青岛出差。“耳语轻风”给我打电话说,当地电视台要为栾丽君举行一期募捐节目,我连夜开车就去了,冒着大雪,能见度不超过15米,花了5个多小时才赶过去。

  记:在现场,你捐出了4万多元钱?

  吕:可以这么说吧,2500美元,另加2万元买下了一幅义卖的画,起价可能是几百元钱。

  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了宫玉峰。当时大家的关注点基本都在栾丽君身上,包括我,我当时对他一点都不了解,只是看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一边,看着现场不断有人给栾丽君捐款。后来我才知道他也得了白血病,也是一个大学生。我当时就觉得应该好好帮他,现场给了他1000元钱。你可以想想,当时他那样坐在现场,心里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现场爱心如潮,可他就像是一个被冷落了的客人。

  记:上次去烟台时还和同事开玩笑说,以前一提起“网友”,人们都比较反感甚至排斥。而见了你们,我才感觉该改一改这个思维定式了。而我在查阅了以前的报道资料后发现,其实,你一直在参与我们《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栏目的活动———2004年向两个特困对象慷慨捐助;2005年先后给《每周救助》所报道的张洪仁捐款1000元,向宋怀刚捐款3000元,向刘纯雁捐款1500元,向单亲女孩娜娜和欣欣各捐款500元,并又一次性捐赠价值15000元的新鞋赞助“为寒门学子送寒衣”活动。累积起来,你共向《每周救助》捐款3万余元。不同的是,那时你是吕文国先生,现在是网友“一杯清茶”。你觉得自己在这一变化中,角色有什么不同吗?

  吕:没什么不同。的确,网络曾经滋生了不少问题。但归根结底,网络就是一种通讯方式,一种便捷的方式。利用同一个工具,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事。人们不应该把对人的偏见强加到网络身上,网络本身没有错。我们利用了它的长处,更没有错。(开心地笑)

  “输血”和“造血”

  “我也穷过,知道对于一个需要钱的人,哪怕是你给他一元钱,他身上的那种感激也会传递给你,让你感到欣慰。但是,我觉得,比多少钱更重要的是帮他们树立信心。”

  记:刚才说到了你长期参加我们的《每周救助》栏目的活动,是什么促使你为这些人捐款?

  吕: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我也穷过,知道对于一个需要钱的人,哪怕是你给他一元钱,他身上的那种感激也会传递给你,让你感到欣慰。再一个就是,我从扬州来山东14年,几次事业的转折都是在山东人的帮助下才实现的。(记者注:在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中,吕文国一再提及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唐一林先生。)是他们那种乐观、豪爽、大方的性格,教我懂得去关心别人,就跟他们当年帮助我一样。

  记:你也曾穷过?

  吕:我的经历非常坎坷。1985年高中毕业,高考前一星期急性肺炎,没能参加考试;第二年,进了专科分数线放弃了;第三年,就到村里的小学作代课老师,想着边挣钱边准备高考,结果一年挣了不到600元钱,高考也因家里实在太穷而放弃了。但我就想着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摆脱家庭的贫困。以前,在村里人家可是都笑话我们家啊。(笑)

  记:你成功了。

  吕:暂时来看是这样。其实,我现在真的对钱一点追求都没有了。1999年—2000年的时候,一场变故让我从资产百万成为穷光蛋。我在家里整整想了两年,想清楚了很多事情。现在,我就想,每年一定要拿出收入的10%来资助别人。

  记:现在捐出了10万元,前几天给了宫玉峰1.2万元……零散地加起来,今年达没达到10%?

  吕:超狠了啊!(大笑)但我觉得,比多少钱更重要的是帮他们树立信心。捐助多少钱,仅仅是救急;而只有改变他的思想,才能真正有希望。现在,我资助一些学生就是这样,不仅要给他钱,还要不断告诉他我的打拼经历、我对社会的认识……就像宋怀刚(本报曾报道的一位带父亲求学的贫困大学生),以前基本不怎么说话,我就经常请他和他的同学吃饭,慢慢地现在一次比一次表现得好,至少在人际交往方面是这样。这就像是“输血”和“造血”的关系:输血很重要,这是救急;但更重要的是“造血”,这才是根本。

  非议与心态

  “就是渴望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平平静静、不甘寂寞地生活,不与人相争,安静自在,默默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帮助别人,我自己也收获快乐———我已经上瘾了,就要做下去。”

  记:我了解到,你是从2002年开始,就不断给家乡的敬老院、小学等给予资助。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有没有受到过非议?

  吕:有过。前几天还曾遇到过,就是有关栾丽君和宫玉峰的稿子被新浪网转载之后,竟有一自称是湖北一记者的网友留言说,这个事,经他们核实是假的,是在炒作。虽然,大量的山东网友特别是烟台网友留言澄清。但此事还是说明,有的人还是对我们存有偏见。

  记:一个人想做到没有流言是不可能的。

  吕:我不在意这个,我已经过去了激动的年龄。就像我当初在网上起这个名字,其实就是渴望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平平静静、不甘寂寞地生活,不与人相争,安静自在,默默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帮助别人,我自己也收获快乐———我已经上瘾了,就要做下去。

  (记者注:这时候,40岁的吕文国语气低缓、语调平和。他的诉说让整个接待室变得一片安静。他缓缓点燃一支“大鸡”牌香烟,红涨的眉宇间写满了虔诚与坚定。)

  本报记者石念军

  

吕文国“一杯清茶”别样香

  24日下午4时许,吕先生(中)和本报记者一起到银行汇款未果。

  

吕文国“一杯清茶”别样香

  吕文国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本版摄影本报记者郭建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