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林灿:转变用水观念 树立节水风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08:29 广西新闻网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林灿

  一年一届的“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又到来了。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文化”,“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这一主题昭示着必须克服传统陈旧的用水观念,树立新型节水风尚。

  广西是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893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7.12%,居全国第4位。正是因为我区水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形成了“水从门前过,不浇也是错”的传统陈旧观念。要转变这种陈旧的用水观念,必须做到“四个转变”。

  转变“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树立水资源折损观念。水资源折损就是由于不合理的使用和人为破坏以及自然力的原因,使水体逐步丧失使用价值或发生贬值的过程。水资源折损表现在水资源可利用数量的减少和水资源利用处理费用的增加两个方面。

  例如:水体污染使人畜饮用、农业灌溉、工业发展等方面的水量减少;由于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地下水使深层地下水减少;水体污染使水处理成本增加,水体污染使农业、渔业、工业的损失增加等。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供求矛盾愈来愈大。同时,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缺乏有效的综合管理,把经济建立在对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无偿占用的观念上,更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的矛盾,致使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事实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正在不断折损,可利用的水资源正在逐渐减少。

  转变对水资源无节制索取的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水资源无节制的索取,肆意围垦河道、无序开发水能资源、对森林滥砍滥伐、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废水大量排放等,加剧了我区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严重等四大水问题。这些问题表面上是水对人的伤害,但本质上是人对水的伤害造成的后果。因此,在防止水对人的伤害的同时更要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伤害,要树立对水资源有序开发、合理利用、人水和谐的观念。

  转变不讲节约的用水观念,树立定额用水、高效用水观念。目前,我区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灌溉仍采取大水漫灌的落后方式,水资源浪费严重。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用水优化配置技术、高效输配水技术、田间灌水技术、生物节水与农艺节水技术、降水和回归水利用技术、养殖业节水技术、村镇节水技术等,走高效节水型农业的发展道路,使节约用水收到良好效果。

  转变只重视生产生活用水,忽视生态环境用水的观念,树立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统筹兼顾的观念。过去因为我们只重视生产生活用水,忽视了生态环境用水,从而犯下了以牺牲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发展的错误。如今我们提倡“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就绝不能再走先建设、后治污,先开发、后保护的老路。要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合理确定社会经济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促进我区的生态性经济的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为适应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需要,水利工作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加快改革与发展,实现水利发展模式的转变和创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要求。

  要在水利工作的各个领域调整思路,促进水利发展模式转变。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解决好水土流失、水资源保护、水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约束,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必须严格限制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在洪水威胁严重的地区,严禁盲目围垦、设障、侵占河滩及行洪通道,规避洪水风险。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实行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方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严禁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

  要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指导,以制度建设为核心,采取行政、经济、工程、技术等综合措施,明晰水权,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水资源管理运行机制;改革用水方式和管理模式,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要进一步完善立法、强化执法,为转变用水观念、创新水利发展模式提供法律保障。一是确立水权有偿转让制度、水市场制度。结合广西实际,通过立法完善水权有偿转让制度和水市场制度,使取水户可以从节约用水中得到经济效益,有利于全社会节水观念的形成。二是强化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进一步增强人们节约用水的观念。

  要加强广西配套《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法规政策的建设,扩大我区水资源费的征收范围和提高水资源费的征收标准,进一步强化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三是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需要,适时制订我区节水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广西日报》2006年3月26日第二版)编辑:蒙卫芝作者:林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