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线教师分析“二模”试卷(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09:02 安徽在线-安徽商报

  按者编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考试)于本周六、周日两天进行,此次考试是高考前最有分量的一次模拟考试。为此,我

  们特别约请合肥六中高三一线教师,对“二模”试卷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下一阶段的复习建议,希望能对备战高考的考生们有所帮助。

  A、语文篇

  合肥六中语文组余良海

  ◆试卷分析:对高考“二模”语文试卷,我个人的感觉是这套试卷稳定之中有变化,扎实之中有灵活,全面之中有侧重。

  此卷的稳定、全面首先表现在四大板块布局、赋分、题型与2005年全国高考试卷基本保持一致;其次表现在试卷难度适中,例如第12题诗歌鉴赏中的第一小题考查学生对诗中的“形象、语言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把握,第二小题涉及到考查表达技巧,而且是考生最常见的情与景的关系问题;第三表现在与“一模”试卷在分考点上形成互补,也表现在作文题材料具体、贴近生活。

  试卷对知识点扎实的要求更为突出。例如字形题容量大,词语题虚实兼顾,熟语题雅俗兼顾,名言名句来自教材。又如第18题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熟语、成语的含义,了解它们的关系及其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还要能分析语境。

  但这套试卷更突出的是变化、灵活,我个人认为这两点是建立在侧重的基础之上。变化、灵活是外在表现,本质是侧重知识的运用。例如第19题是转述题,但又不同于常规图文转换,其中第一小题是把图画转换成文字,“内容”是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寓意”是考查理解能力,第二小题“拟定标题”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由抽象再到形象的转换,不仅如此,这两个人的“6”、“9”之争是有意还是无意?这实际上是立场和方法之别。以上内容说明,学生要很好地完成这道题必须对转述从理解到运用都能真正地掌握。第11题文言文翻译中的第一小题难度较大,我认为这道题反映出命题用意,那就是不能死板、教条地背文言虚词、实词和句式,必须依据全文,注重思路,抓住语境,才能理解句意。

  ◆复习建议:根据以上分析,建议下一阶段语文复习要拾遗补漏,切忌侥幸心理;加深理解,切忌浅尝辄止;注重运用,切忌死板教条。具体说来就是要根据“二模”和平时测试,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突击加强,而且特别注意知识网络的清理,知道一道题考什么。对于一个知识点,要注意搜集、分析题型,使得每一种题型的若干种变化、答题方法都了然于胸。例如语言扩展题的类型可以分为有限扩展和无限扩展,其中有限扩展看材料导向,无限扩展先定方向;在操作中可以总结为纵向扩展和横向扩展,纵向扩展可分为因果式、表里式、情节式等等;横向扩展是进行角度(时间、范围、修辞等)切分。又如鉴赏诗歌中的诗眼或传神字,答题必须真正理解诗歌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的,因而一切答题指向最终都要归结到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用上来,而诗歌的形象性又往往体现在这些字上,所以这种题型答法大体是前讲刻画事物的形象性,后讲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性。

  B、数学篇

  合肥六中数学组郑林建

  ◆试卷分析:这张数学试卷整体上命题质量不错,小题灵秀,大题平和,有较好的区分度。

  选择题的第1、2、3、4题考查的知识点单一,学生比较容易得分,属于送分题,只要学生基本知识扎实,一般都能得分。选择题的第5题综合性比较强,而且学生在处理容易时遗漏a≠1的情况从而错选C。选择题的第7题学生正面入手比较困难,但用特例(例如某一个直角三角形)加验证与排除的方法可以缩小选择范围。第8、11、12连同第2题共4个函数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函数性质的综合处理能力。第10题的题设实际上可以构造一个等价的问题,“已知函数f(x)=ax2+bx+c(a<0),且f(-1)>0”,这时,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处理问题非常轻巧。

  填空题的第15题是老题新编,好在“新编”,该题较以往的老题增加了“4种颜色都要用上”的条件,有一些学生由于惯性,审题不严从而解题失败,这就很好地教育了学生审题一定要严格。第16题考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只要能够观察到数字“1”全部出现在奇数项即可解决,所以a2006=2。

  三角函数里的变换主要有“公式变换,角变换,特殊值变换”,解答题的第17题考查了学生变角的能力,实际上(仔12+琢)+(茁鄄仔3)=(琢+茁)-仔VV4,所以首先可以求出tan[(琢+茁)-仔VV4]的值,然后再求tan(琢+茁)的值,此法计算量较小。第19题,学生对该题的条件应该比较熟悉,但该题的第(2)问是开放性题型且解不唯一,有一定的难度。第20题与2005年全国高考的一题很相似,难易适中。第21题是解析几何与向量相结合的一道题,与这几年高考的解析几何题命题风格一致,题目考查了学生要抓住双曲线的定义去解题。第22题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第(2)问分别要用到构造等差数列求通项公式以及迭加求通项公式,第(3)问既有存在性问题又有恒成立问题,对于恒成立问题通常用分离变量等价转化后再处理,学生不易把握。

  总之,二模数学试卷整体平和,考查知识点较全面,考试要求与现阶段的复习要求非常一致,只要学生基本功扎实,都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使得我们的学生更加自信,斗志更加高昂。

  ◆复习建议:同学们在后期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回归课本,重视知识点的全面掌握,重视多个知识点综合灵活处理问题能力的训练,因为高考所谓的难题实际上就是考查多个知识点灵活有机的综合运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