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国新闻队伍和新闻报道呈现崭新风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09:31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3月26日消息 “你们的报道不仅促进、激发了网民的政治热情,还对这种热情激情进行梳理引导,凝聚人心正气,引发国人的责任感。”

  这是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钱越强读者在网上给一家权威新闻媒体今年两会报道的留言。

  近年来,像这样获得读者、观众好评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国新闻界不断强化自身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化、拓展、创新新闻报道,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取得的光辉业绩,凝聚共识,鼓舞人心,为激励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致力于振兴中华的伟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新时代新风貌,新型记者队伍生机勃勃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从业人员也急剧增加。到2005年,我国正式持有新闻记者证的有15万余人。新闻从业人员达70多万人。

  这是一支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发展、成长壮大的新型记者队伍。根据2005年统一换发新版记者证时的统计资料,目前,我国这支记者队伍显示出中青年多、高学历者多、多民族且男女从业者各半的时代特点。

  “做记者都有较完备的知识体系,不一定是一个专才,但必须是一个通才。他们观察力敏锐,总能抓住老百姓关注、关心的问题予以报道。而且大多数记者都很有正义感,能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替百姓说话。”这是一位正在读研究生的女青年对“记者”这个职业的感觉。

  新闻工作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工作,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讴歌时代英雄和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正确开展舆论监督,反映群众呼声,传播服务大众的信息和知识。新闻记者要承担这样的使命,需要热情、正义感、责任感和敏锐的头脑。也因此,新闻工作需要高素质的人才。

  据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2005年的统计,在目前我国约15万名新闻记者中,98%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大学本科毕业生最多,为64%;大专学历者其次,为20%;硕士学历者占13%;拥有博士学历的占1%。而且,他们中几乎包括了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说,我们现在的新闻队伍,是一支文、理、工、医、外语等各门类人才的大会聚。

  难得的是,这支拥有高学历的队伍越来越年轻化,据统计,尤以20至30岁青年人最多,占29%;30至40岁中青年人占27%;40至50岁中年人占24%;50岁以上者只有20%。更能体现时代特点的是,如今我国的新闻界还是一支真正多民族大团圆的队伍,几乎每一个省份都拥有不同民族的新闻工作者。

  细心的观众和读者会发现,过去我们的新闻记者在采访国外人士时往往要借助翻译,而现在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记者们都会直接以外语与被采访者对话。如今,无论是外语还是电脑、摄影等采访需要的各种“本事”,新闻记者们掌握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很多记者一专多能,集文字、摄影或摄像、录音等“多功能”于一身,生机勃勃地活跃在新闻采访第一线。

  讴歌时代,记录历史,新闻报道精品迭出

  《中国国家主席与艾滋病人握手》《国有企业改制一定要规范》《政府软件采购问题追踪》……

  这些都是2005年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中国记协一位负责人介绍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时说:“它们抓住了‘三个重大’———重大主题、重大典型、重大事件;体现了‘三个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达到了‘三个增强’———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创新新闻报道,提高宣传水平,收获了大量优秀新闻作品。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媒体的重大责任。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精心策划,周密组织,使新闻宣传形成强势,充分反映了社会舆论的主流。

  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宣传活动,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到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工程———2005年我国新闻界组织精兵强将,精心策划,浓墨重彩地给予报道,给全国的读者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任何一个现代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新闻。”深圳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教研室唐建新副主任谈及新闻对青少年的影响时说:“学生的理想与信念、对于人生道路的思索启发往往来自生活文本,新闻便是其一。”

  我国新闻界连续不断地精心推出了一批新时代楷模人物的报道,许振超、任长霞、牛玉儒、王顺友、侯祥麟……这些经新闻界的广泛报道使全国人民所熟知的先进典型,以真实客观、鲜明生动的形象走进人们的心坎,成为新时期新时代人们学习的榜样。很多普通读者看了这些报道后纷纷来信来电或在网上发表感言:我们仿佛又看到当年的雷锋、焦裕禄回来了,希望这样的好干部、好党员越来越多!

  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统一起来,我国新闻界近年来积极履行舆论监督职能,积极反映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推动和促进了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报道中,新闻媒体对代表委员们就国事、民生发表的真知灼见给予极大关注。建设新农村问题、教育乱收费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等,一篇篇反映基层群众和广大人民心声的报道带着沉甸甸的分量。一位以“和谐社会”为名的网友在网上留言说,只有中国共产党,才会“真心”以中国的老百姓为本,才会“全心”维护中国老百姓的基本权利,才会“用心”为中国的老百姓服务。

  讴歌时代,记录历史,以此为使命的新闻记者们,通过一件件新闻作品,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把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各地,引导和激励着人们锐意进取,共同前行。

  三深入三贴近,优秀新闻记者树立职业楷模

  在推出大量新闻精品的同时,一批批优秀新闻工作者也在迅速成长。

  2005年11月8日第六个中国记者节这天,172位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光荣称号。长沙晚报记者程放军被誉为“追逐洪峰的新闻记者”,20世纪末,湖南5年遭遇4次大洪水,他都是第一个上前线,最后一个撤回来。中央电视台的徐少兵采访中不慎摔倒,头上脸上挂着鲜血的他却坚持工作,确保了电视新闻的正常播出;新华社记者黄敬文赴巴格达任摄影记者,炸弹在身边爆炸、采访遭当地人围攻等种种危险都不曾令他退却,10个月间发回图片近千张……

  到第一线去,到现场去,这是记者的职业要求,也是许多优秀新闻人的追求。对新闻事业的忠诚激励着大批兢兢业业的新闻记者忘我地奔赴每一个新闻现场,无论前面是洪水、战争、大火,任何危难都不能阻挡他们的脚步。

  2003年的非典之祸,其危险的性质,决不亚于战争。大批记者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深入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很多人甚至直接进入到被隔离的非典病房采访。协和医院院长戚可名教授感慨地说:“看看这些记者,这就是他们面对危险的态度,他们是真正的战士!”

  对于一个优秀的记者来说,战场无处不在。

  广州日报记者关雅文,常将笔锋指向生产行业中不为消费者所知的灰色地带:《家电维修还有多少猫腻没揭开?》《面粉厂家不敢吃面食》《鸡精标准岂能保护落后?》等数十篇系列报道促使有关部门做出回应,重新出台政策,规范行业发展,许多不利于消费者的生产行业“潜规则”得以改写。

  中国青年报记者洪克非从2005年3月起连续发表了调查性报道《一个公民从遇车祸到冻死路边的悲惨5天》等稿件,从29岁的张衡生冻死路边的偶然事件,分析国家救助措施尚需完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该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关部门遂酝酿为精神病人救助立法。

  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进,这是党和国家对新闻工作寄予的厚望,也是几十万新闻工作者的人生理想。他们用反映生活本质、把握社会主流、为群众喜闻乐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新闻精品回报人民和时代,用自己的优秀表现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嘉许:“实践证明,这是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队伍,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队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