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农村要富裕 先走出泥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09:40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记者韩勋

  其实山区、岭区盼望天下雨,天一下雨旱田才能滋润。可是天有时也不长眼,偏偏把雨下到果、菜成熟季节。果菜没长腿,不会自己走到消费者目前,要靠一条条道路来衔接。而山区的土路最怕下雨,厚厚的尘土见水就变成了泥浆,一塌糊涂,车不能行,人不能走,最终耽搁了产品的价格和销路,受损失的还是农民。

  2002年,记者去灞桥区洪庆山一个村采访,适逢雨后,车子进不了村,停在大路上。几个人挽起裤腿往村里走,没走几步皮鞋全部陷进泥里,只好拎起鞋子,拖泥带水,一双皮鞋三四斤重。再往早,上世纪90年代,洪庆山栗沟村柿子熟了,一客商将汽车开进村里收购,满以为可以满载而归了。不曾想当晚天下雨,汽车刚出村就陷进泥里。几天过去,车子动弹不得,村民没办法,卸下柿子,空车勉强下了山,而柿子最后全部烂在路旁。

  道路泥泞,成了农村一害。看来农村光修路还不算完,路面铺上水泥、柏油或者砂石才是根本。话说回来,偏远山区、岭区均属于欠发达地区,缺的正是硬化路面的资金。可喜的是,从2002年开始,我市实施贫困重点村建设,着眼点就是道路硬化、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几年下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洪庆山上8个村,每个村都划入了全市390个贫困重点村,从2002年开始分批实施解困项目,政府对每个村的投资均在50万元左右,道路泥泞,已经变成道路硬化。

  3月20日,记者来到水泉子村。去年,政府投资20多万元,铺设水泥路1.5公里,砂石路2.4公里,村支部书记自豪地说,现在我们村的每一户村民,一出家门都是水泥路,下雨再不发愁了。记者沿着该村一组通往四组的一公里长的水泥路下山,发现路边一根电线杆上有红漆写下的标语,“走出泥泞奔富裕”,说出了村民的感激、激动之情。

  道路一硬化,一盘棋都活了。村民下雨不愁,销售果菜方便,这是现时的利益。往远看,行车方便了,城里就有人来收购柴鸡蛋,就有人来踏春、避暑、垂钓。村支书说,村里已经制作了规划图,打算在沟地一片竹林的近旁,开辟3个鱼池,再拿出50来亩地建相应的食宿设施,开发旅游业,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目前,在政府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洪庆山上8个村,村村有了硬化道路,村民发展果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山区岭区,从没有行车路到修建土路,从土路到硬化路,是一次飞跃,同时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基础。综上所述,山区道路硬化,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生活富裕”,有利于“乡风文明”,有利于“村容整洁”,均与中央提出的新农村标准合上了拍。

  洪庆山上走一回,记者看到了道路硬化给村民带来的实惠,看到了政府扶贫模式转变后带来的巨大变化,明白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走出泥泞这个道理。水泥路、砂石路,一头连着村民的心,一头连着明天的新农村,连着明天的新生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