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长许宗衡回答记者提问谈城市发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04:31 深圳特区报 | |||||||||
许宗衡市长招待会上成竹在胸智答记者十三问 本报讯 “我是一个敢于负责的人!”去年6月2日,在市民中心多功能厅举行的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面对众多海内外媒体,刚刚当选市长的许宗衡铿锵有力的话语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记者。履职近一年,市长有哪些体会? 当市长的感觉——“深圳是一个全国人民关注的现代化城市,在这样一座城市当市长,我一直都觉得责任重大,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唯恐辜负了党和人民的信任!”
当市长的欣慰——“人民就是我的父母,他们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都牵扯着我的心。这一年我最欣慰的就是,经过努力,我们确实解决了一些人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当市长的心得——“那就是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准绳,一切依靠群众,坦荡做人、勤奋做事,那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场景。昨天中午,应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的邀请,许宗衡市长再次来到上百名海内外媒体记者的面前,回答大家的提问。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市长谈心得、说体会,论热点、话发展。 强力推进政府各项工作落实 《深圳商报》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结构很新颖,提出了“一个重点、三个突破、四个上台阶、强力推进八项工作”的思路,共计16项工作,对这么多工作,您有信心在今年都完成吗? 许宗衡:“一三四八”实际上只是突出了政府工作的重点,并没有概括政府工作的全部。我们用“一三四八”进行表述,不是做文章,也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而是对政府2006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判断之后,分轻重缓急,投入我们的努力,使这些工作可以分阶段、分层次地得到推动。 “一个重点”强调自主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三个突破”强调的是这三项工作通过我们的积极努力,已经具备了突破的条件。通过今年的全力推进,力求使其在深度上取得突破; “四个上台阶”强调要适应城市发展新阶段的要求,通过认真研究和系统推进,使城市管理水平和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跃升; “强力推进八项工作”强调对于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事关城市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要集中精力、不遗余力地推进,并为将来取得突破、迈上新台阶创造条件。 我们知道,要完成2006年政府的工作任务,政府的压力和责任是巨大的。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早在年初,我们就召开了市政府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全面落实市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对今年的政府工作作了全面的预安排,并根据目标管理的要求,将每项任务分解到每个分管市领导和工作部门,并要求各部门将其分解到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工作人员,明确工作目标、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加大检查和督办力度。我们还将根据此次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政府工作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目标方案,强力推进政府各项工作的落实。 我们用“一三四八”表述2006年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我认为也便于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工作实施监督。我们欢迎全市人民、市人大代表对照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逐项监督和检查政府工作的落实情况。我相信,在市委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市几套班子的全力支持下,在全市人民的积极参与下,通过政府奋发努力的工作,2006年的政府工作目标和各项工作任务一定能够圆满完成。 目标管理促行政执行力再上新台阶 深圳广电集团记者:我手里拿的这一份是政府去年出台的关于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1+6”文件,这些措施能真正提高行政执行力吗?在您的眼里市政府的执行力是怎样的? 许宗衡: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抓落实。抓落实的能力,或者说政府的行政执行力,关键在于行政责任体系建设。行政责任体系实际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责任机制,二是监督监察机制,三是问责机制。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全市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决定》,市政府紧接着推出了《关于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加强行政执行力建设的实施意见》等“1+6”文件,一方面,整合政府行政监督资源,形成强大的内部监督监察机制,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完善行政问责的相关制度,建立了行政首长问责制,完善了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从制度建设上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严密、可操作的行政责任体系。 今年,为进一步强化行政执行力,市政府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在落实“1+6”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目标管理,核心是建立更加切实有效的行政责任机制,使政府的每一项工作真正能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公务员,使抓落实的每一个环节有目标要求,有责任主体,有工作进度,有监督考核,有奖惩机制,有责任追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的精细化、流程化、标准化、协同化。 近几年,通过抓行政执行力建设,政府的精神状态、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一批长期困扰深圳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老大难问题相继开始得到解决,树立了责任政府的良好形象。“1+6”文件实施以来,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同时在政府系统内部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机制。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坚决落实“1+6”文件,推行强有力的目标管理,政府的行政执行力必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步伐 《人民日报》驻深记者:深圳目前提出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不久前中央各媒体对深圳的自主创新作了种种报道,这已是中央媒体第三次大规模报道深圳的自主创新。我想就此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深圳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当中有哪些问题需要去解决?第二个是深圳市政府在这方面有哪些创新的举措? 许宗衡:在中央和省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上下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深圳初步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的,官产学研资介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这可以称为自主创新的“深圳经验”,或者媒体所称的“深圳模式”。在今年1月份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李鸿忠书记代表深圳市专门就此作了介绍,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把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深圳自主创新这篇大文章才刚刚破题,中央的厚爱既是对我们努力方向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攀越新高峰的鞭策和激励。在未来的自主创新中我们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集中表现为“三个不足”:一是缺乏高水平的大学、科研院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撑,应用基础研究的源头创新不足;二是储备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载体不足;三是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的能力不足。这三个不足是我们自主创新的软肋,也是我们今后要全力解决的问题。 今年1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分别就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讲话。深圳市委、市政府贯彻中央精神在今年初推出了一号文件,提出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推进自主创新工作: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在“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要达到4%以上,市区两级财政科技方面的投入要超过100亿。二是加大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公共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检测平台等创新支撑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三是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建设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加强本地人才的培养,提升我市高校、科研机构在自主创新中的贡献率。四是加强与中科院等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加强与香港的科技合作,构建深港创新圈,促进创新资源的连接集成和共享共用。五是不断增强深圳对创新型人才的持久吸引力,发挥移民城市优势,打造创新活力之都和创新人才洼地。我们专门设立了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每年市财政安排2亿元奖励对深圳自主创新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我想通过上述措施,进一步加快我们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步伐,最大限度地动员全社会创新资源,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和激情,促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开花结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对深港合作前景充满信心 香港《东方日报》记者:您去年提出来“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的理念。请问具体内涵是什么?现在这方面具体的工作是怎么样的? 许宗衡:去年6月2日我当选市长后,在当时的记者招待会上,我提出本届政府推进深港合作的一个理念——“向香港学习,为香港服务,与香港共同繁荣发展,携手走向美好明天。”去年8月我访问香港时,再一次阐述了这一理念。这个理念,得到了两地政府、新闻媒体和民间的一致认同。 我们向香港学习的态度是真诚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香港是国际大都市、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目前在国内,她的地位还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媲美。尽管深港两地社会政治制度不同,但香港在市场经济运行、法律体系和诚信制度建设、城市管理、公务员队伍建设、环境保护,以及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积累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成功理念和做法,值得深圳认真学习和借鉴,尤其在国际化城市的管理方面,香港更是深圳学习的榜样。3月初,我专门派市政府办公厅同志赴香港考察政府运作机制。香港政府科学的职责分工、密切的部门配合、畅通的沟通机制、高效的服务能力,都给赴港考察的同志们留下深刻印象,这些都是深圳要进一步强化的地方。 “为香港服务”我们也不是说客套话,也是真诚的。深圳是香港联系祖国大陆的唯一陆路通道,为香港辐射珠三角、泛珠三角,乃至辐射全国提供最优质、最便捷的服务,这是深圳所担负的重要历史任务。我们将牢记中央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竭诚地为香港服务好。此外,深港两地的产业发展各有特点,深圳的第二产业发展速度很快,香港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很高,互补性很强,有很大合作空间。我们将利用这一点促进两地产业更加健康发展,并为香港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全面的后台处理服务。一句话,我们会充分考虑两地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积极地为香港提供最好的服务。 近两年来,深圳市政府代表团两次访问香港并拜会特首,香港政务司司长许仕仁先生也于今年2月份“旋风式”访问深圳。两地政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两地所共同关注的一些问题越来越容易得到协商和解决。我对深港两地的合作前景充满了信心,我将会继续秉承这个理念,大力推进两地政府和民间之间的合作,实现两地的共赢发展。 未来五年1600多亿完善城市交通路网体系 深圳广电集团记者:很多观众发短信反映,交通部门考虑对深圳的外地车辆征收费用。深圳是一个开放型的城市,征收这项费用的话,会不会对我们的城市环境产生影响?政府会怎么样应对这些问题? 许宗衡:关于征收车辆通行费用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正在进行研究,还没有做出最后的结论。市政府对于凡是涉及到民生,涉及到群众利益的问题,都广泛收集、听取社会各界以及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所有方案出台前都将向社会公示并进行听证,让市民共同来参与决策,去年停车场收费问题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历届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交通问题,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了一个比较现代化的交通路网体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也一直把交通列为重点工作,花大力气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去年,我们制定了《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深圳市公共交通规划》,加快“一横八纵”交通路网建设,强化交通组织管理,在全年车辆增加近14万辆,机动车拥有量达到100万辆,交通需求持续迅猛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中心区主干道平均车速平峰期不少于28公里/小时、晚高峰不少于20公里/小时,快速干道平均车速不少于55公里/小时,年内特区内周期性拥堵点减少20%”等预期目标,严重拥堵比去年下降了18%,整体交通状况有明显改观。但是,目前我市的整体交通状况仍不理想,一级、二级拥堵较去年略有上升,特别是部分重点路段拥堵现象还比较严重,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要更好地破解深圳的交通难题,必须软硬并举,双管齐下。硬件方面主要是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城市交通路网体系,“十一五”期间,计划安排1600多亿元,力争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解决特区内的路网结构优化和特区外区级道路网建设问题。软件方面主要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加大交通执法力度,强化道路交通管理,积极研究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车辆出行方式,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像停车场收费、这位记者朋友提到的车辆通行费征收问题,还有高峰期通过市中心路段的电子计费收费问题,等等,我们都在认真研究之中。 这里我要特别说明的是,未来几年将是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的时期,这是解决深圳长远交通问题的硬件前提,但在施工期内可能会给周边的市民带来一些不便。政府将从全体市民的整体利益出发,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会兼顾周边居民的局部利益,尽可能完善方案,将路网建设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此,我呼吁广大市民朋友都能够从大局出发,对政府工作给予理解,支持政府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我相信,我们的市民一定会做到这一点。 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深圳晚报》记者:近几年来深圳市的房价一直在涨,请问许市长,深圳市政府今年将采取哪些新的有力的措施,来抑制房价的上涨? 许宗衡:我们注意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深圳的房价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成为广大市民非常关心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作为市长,我对此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从根本上讲,商品房价格是由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但是,一个地区的房价应该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的收入水平相适应,房价过高或过快上涨都会影响群众的生活水平,影响地区的长远发展。市委、市政府一直把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保障市民的基本居住需求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了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去年以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该说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接下来,我们还将在总结、完善这些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保持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健康、稳定发展,切实解决好市民的住房需求问题。 一是适度扩大市场供给。通过适当增加土地供应、盘活土地存量、打击土地囤积行为,以及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等办法,增加商品房供应量。 二是进一步调整商品房供应结构。控制别墅等高档住宅开发,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重点增加普通商品住宅供应,着力解决好工薪阶层和困难群众的住房需求。 三是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从销售制度、税收管理、金融调控等多个环节入手,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房地产市场流通环境。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坚决打击恶意哄抬房价以及价格、合同欺诈等扰乱市场的不法行为,确保房地产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