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自主创新故事:不能老嚼别人嚼过的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7日09:45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3月27日电 (记者李斌) 破解“自主创新”四大疑问——中科院自主创新之“故事篇” “作为国家科技队,从成立以来,自主创新就是中科院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科院,自主创新的故事很多。我们特地从基础研究、高技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撷取四个。
研究与开发、技术与市场、成果与应用、挑战和喜悦……透过这些故事,我们发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有坚持自主创新,通过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才能给研究机构乃至国家带来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中国才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 故事一:不能老嚼“别人嚼过的馍” (命题一)中国人能否在重大国际科研计划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起引领作用? (创新案例)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誉为生命“登月”工程。2000年,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的几位留学归国人员在国家支持下赶上了“末班车”,并以惊人毅力和智慧圆满完成了人类基因组1%测序任务。不仅如此,中国人还在水稻基因组研究中拔得头筹,不仅参与了合作,而且独自绘制水稻(籼稻)基因组图谱。家蚕、鸡等生物基因组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在基因组学领域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强国,举世瞩目。2003年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中,2002年发表的水稻基因组文章成为1998年至2002年间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一篇。 (领军者说)于军(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 基因组学的内涵实在是博大精深,而且作为上游,其下游的东西实在是源远流长,可以继续做的东西太多太多。有数据才是硬道理,中国科学不能老是咀嚼“别人嚼过的馍”,只有原始创新,才会有发现。测序只是基因组研究的起点,解读生物信息、进行基因分型、实现基因表达、进行蛋白质鉴定……后面还有一系列工作,基因组学的“大戏”才刚刚开始。 故事二:一字之变“克”难题 (命题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前,能否勇挑重担? (创新案例)冻土是世界难题,也是导致青藏铁路迟疑数十年仍未继续建设的主要因素。中科院寒旱所的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创造性地提出冷却路基、降低多年冻土温度的设计新思路;开展了冷却路基的工程技术措施集成研究和示范工程建设,为铁路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设计参数。研究成果为青藏铁路工程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科技保障,对冻土地区工程建设和环境演化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产生了极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领军者说)程国栋(项目主管、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 在青藏铁路的最初设计中,铁路路基工程主要是采取阻挡外界的热量进入路基,保护多年冻土的上限不下降的被动措施。所以,在可行性研究中,大量使用了保温材料和通风管。铺设保温材料,就好像过去老太太卖冰棍时给冰棍盖上一条棉被,虽然有效,但时间长了,冰棍还是会融化的。而现在提出冷却路基的办法,更加适合青藏高原的冻土环境。从“保”温到“降”温,创新之处,就在于这一字之变。我相信,虽然目前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青藏公路、东北多年冻土区铁路等都有百分之三四十的病害率,但是青藏铁路的病害率不会这么高,而且运行时速也将实现设计的目标:一百公里。 故事三:“优质油”是怎样合成的 (命题三)国外已有现成技术,国内是否还需要开发和掌握? (创新案例)煤制油或煤变油,就是煤炭液化技术,世界上只有南非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是引进,还是自己开发?在中科院重大专项的支持下,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牵头开发了具有自主产权的间接液化成套技术,成功进行了中试,形成了综合技术开发的能力。我国也因此成为第四个掌握这一核心技术的国家。 (领军者说)孙予罕(研究所所长、项目负责人) 这个项目差点就放弃了,因为原来的技术路线不行。但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支持下,我们改变了技术路径,建立了千吨级的中试装置,连续稳定运行了1500多个小时。生产的合成油不仅符合“欧Ⅳ”标准,而且节能。现在,我们已经在山西潞安集团屯留煤矿开工建设合成油示范厂,3年后将年产油16万吨。自己有了技术,引进国外技术时,他们也不敢漫天要价了。现在全世界最大的煤制油公司——南非萨索尔公司希望和我们进行学术交流,国内10多个省提出要上“煤制油”项目,开发石油替代产品,找我们的人挺多。 核心技术?小了说,就是“一张光盘加一桶催化剂”;大了说,就是一批技术专利和专有技术产权。当然,我们不光是技术创新,也有制度创新。开始研发时,我们吸纳企业注资共同参与成立了项目理事会,企业在技术股份中占据一定比例。 故事四:国立研究所“顶天立地” (命题四)面对信息领域“巨无霸”,高技术领域的国立研究所能否有所作为? (创新案例)抬头扩胸,顶天立地!中科院计算所以自己的实践,作出了响亮的回答。龙芯通用CPU、数字音视频标准、十万亿次曙光高性能计算机……中科院计算所近年来重大成果纷纷涌现,牵动着国内外无数人的视线。美国国会智囊机构哈特森研究所不久前发布的一份《中国向前跳了一大步》的科技竞争力分析报告,重点分析了3个案例,两个和计算所的成果有关,一是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一个是龙芯2号CPU。 (领军者说)李国杰(计算所所长) 没有自主创新的盲目引进,可能会使中国步拉丁美洲的后尘。中国人因为用超级计算机受屈辱的历史已经过去。我国已经能提供满足要求的超级计算机,我们自主设计的主板和节点模块领先IBM、英特尔一年以上,畅销国外。 现在搞科技创新,需要的就是有自信心。当初课题负责人胡伟武说了一句“做不出CPU,我提头来见!”。敢“提头来见”,就是有绝对自信!“龙芯”的研制者大多是20多岁的研究生,人才的成长往往是任务逼出来的、重担压出来的,有拼才能赢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证明,科技战略方面军必须有能力解决国家面临的战略挑战问题,在国家科技发展中起到骨干甚至中流砥柱的作用,为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做出重大贡献。(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