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开县井喷”再次发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04:33 华商网-华商报 | |||||||||
■毕诗成 中石油位于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的天然气井25日上午发生渗漏事故,数千人紧急疏散。据报道,发生事故的罗家2井紧挨2003年“12·23”特大井喷事故的16H井。那次事故中,剧毒硫化氢夺走243条人命,4000多人中毒就医,10万人连夜疏散,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31万元。
所幸,这一次似乎无上次“后果严重”,但在同一个地方“栽倒”两次,实在无法令人不生质疑: 一问:预警机制在哪里?据国家安监总局消息,发生泄漏的气井3月2日井下套管破损,造成罗家2井与罗家1井串通;3月24日,进行封堵但未成功;而据钻探公司办公室主任介绍,“事故前一个星期已经开始出现渗漏情况。”就是说,从出现“苗头”到泄漏发生,竟长达几天甚至十几天。从“隐患”到“明患”的日子里,预警机制的作用在哪里? 二问:安全警钟何以成摆设?“12·23”特大井喷事故一周年时,为了安全警示,悼念亡灵,有关部门特意定制了一口青铜警示钟,并将“12·23”定为“警示日”。但立警世钟至今不过一年三个月,事故再次发生了,我们“关爱生命”口号下痛定思痛的反思,咋就陷入了“形式主义”? 三问:灾难事故以何“善后”?上次井喷以后,一些村民联名上书要求搬迁,安监总局的专家也指出,井口1公里内不应该有常住居民。但这次事故之后,井口方圆一公里内需要疏散的居民达万余名!《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去年的一段调查或许可以成为“佐证”:“由于赔偿款注入到这个贫困而封闭的小镇,高桥镇公路通了,电话安了,手机、摩托车、汽车都有了,还有很多户人家盖了新楼,此前,村民抽的烟大多几元一包,现在很多人抽20多元的玉溪”。贫困地区最缺的就是“钱”,大企业掏出几百万、几千万的赔付也算不了什么,但如此“善后”对当地老百姓最终意味着什么? 四问:谁来为本次事故负责?到昨日下午,传出压井效果不理想的消息。记者在河边闻到臭鸡蛋味道(硫化氢就是臭鸡蛋气味),泄漏井口附近还发现三处泄漏点,事态有恶化的可能。看着媒体展示的一幅幅“万名群众大转移”的图片,与两年前那一幕竟然如此相似,让人不由联想到两年前中石油老总马富才引咎辞职所引发的“重大事故责任追求”机制讨论。自然要追问一句:这一次,谁该站出来为事故负责? 五问:有没有下次“井喷”?据报道,事故发生后,中石油集团公司和开县政府处置快速有效,周围民众得到及时疏散和妥善安置,按照现场领导的说法,他们尽力“万无一失,不死一人、不伤一人”。但不得不说,这一次没有人员伤亡,更多是因为“侥幸”因素。一个负责任的领导人,不仅需要政府事故后的“亡羊补牢”,更需要从源头上遏制事故的发生。联想起当地一位官员竟然认为:“开县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是大量的赔款。大量的资金使高桥镇的发展至少加快了10年。”如此发展理念之下,谁又能保证没有第三次“跌倒”? 相关专题:重庆开县天然气渗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