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乡土人才荒拷问新型农民从哪里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10:30 新华网

  [中南海承诺]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培养造就一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十一五"规划纲要第二篇第七章

  [基层调查]江西、吉林部分打工村

  "乡土人才荒" 拷问新型农民从哪里来

  ■ 半月谈记者 林艳兴 翟景耀 齐海山

  "建设新农村,资金也许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没有乡土人才。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村里都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分别由'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和'九九'重阳节引申而来)。没有新农民,如何建设新农村?"江西省南城县徐家乡五帝村党支部副书记吴志坚的一席话,绝非杞人忧天,而直指一个关键问题──建设新农村的人才瓶颈。

  劳务输出成绩单,人才流失忧心账

  春日景和耕耘忙。半月谈记者来到江西南城县徐家乡五帝村,偌大的村庄罕见青壮年人的身影。吴木根老汉告诉记者:他们村户籍人口有900多人,现在有300多人在城里打工,村里20来岁的年轻人寥寥无几。

  吴木根对半月谈记者说,时下,高素质、有文化、懂技术的人才在乡村严重短缺,就是诸如修筑水库的力气活,也难以组织群众投工投劳。2004年,他不顾妻子、儿媳的反对,把20多岁、有经营头脑的儿子吴志坚叫回村里来。吴志坚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广东打工,当时已当上一个知名摩托车品牌的总代理。如今,吴志坚创办的纳米涂料厂年产值上千万元,他还担任村支部副书记,管理全村20多家村办企业。

  但吴志坚却有新的烦恼。他说,国家现在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作为年轻人,真想在村里大干一场。他想搞现代农业,搞规模经营,一些人连大棚都不会搭,找个示范户还得从遥远的山东引进来;想搞村办企业,也要到外面找技术工。他说,有时候在村里甚至连找个可以说话的人都没有。他成了村里"孤独的年轻人"。

  半月谈记者手头有一份这个省劳务输出的最新成绩单:2005年,全省农村外出劳务人员649万人,比2004年增加44万人,增长7%。这个成绩单,又何尝不是农村青壮年高素质劳动力的"流失账"?半月谈记者根据江西省有关统计数据匡算,江西16~30岁的农村劳动力人口实际上只有500多万人,除了在校学生,江西农村几乎没有16~30岁的年轻人。

  农业科技推广和基层组织出现"断层"

  周树学是吉林德惠市郭家镇郭家村9社农民,家里有4口人,22岁的儿子已经在外面打工多年。谈到新的农业科技,周树学说:"家里这点地我们老两口就能维持了,人老啦,不想冒什么风险,也不想再费那个力气。那些新知识、新科技,就是让我们学我们也弄不明白啊。"

  吉林农安县前岗乡宣传委员孙洪举认为,农民的小农意识目前还比较强,尽管温饱问题解决了,但是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相当多的农民还是文盲和半文盲,精神文化生活、法律意识还处于落后状态。吉林榆树市农业局副局长李恒对半月谈记者说,榆树市20~40岁的年轻农民多数出去打工了,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非常少,而且后劲也不是很足,这种"断层"非常可怕。

  许多基层干部更为担忧的是,由于年轻人大量"离乡",后备干部、发展党员都面临一个年龄段、知识结构"断层"问题。榆树市泗河镇党委书记党立新深有感触地说,现在要在农村选一个有高中文凭的干部很难。

  榆树市红星乡宣传委员孟宪锐认为,现在乡村政府里面年轻人太少了,就连团支部书记都是45岁以上,整个班子的整体老化造成很多工作按照老路走。农村党员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

   倾力储备和培训新型农民

  "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这是多年来各界为解决"三农"问题所开药方中少有的共识之一。江西省委农工部综合处处长廖志斌说,建设新农村,无论是资金还是观念,都离不开农民进城务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进城务工本身就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问题是, "现在向城市转移的劳动力,并不一定都是农村剩余的,有相当部分是农村急需的。"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健指出。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说,建设新农村,首先应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价值主体,更是新农村建设的创造主体。

  留住人才,更需培训人才。吉林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必须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必须对农民进行各种形式的法制观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尹小健说,现在国家非常重视对农民工的制造业技术培训,实施了"阳光工程",但培养方向多为"产业工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相对缺乏,特别是一些农业专业院校以及综合性院校的涉农专业纷纷改名换姓。他建议,应该对此予以纠偏,对涉农专业及其就读人员给予特殊政策扶持,如保障就业、保障最低工资等;国家还应在就业、资金、税收等方面出台优惠措施,鼓励务工有所成就的农民工、学有所成的大学生返乡创业。

  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工作,但这些人进村只是零星的火种。更重要的是,要让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逐步形成各类人才竞相涌向农村的局面。

   [中南海承诺]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改造和城市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十一五"规划纲要第二篇第四章

  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

  [基层调查]2005年2月起,商务部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力争3年在全国建成25万家农村超市(标准化农家店),覆盖全国50%行政村和70%乡镇。截至2005年底,全国有1150家流通企业在777个县市进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目前已新建和改造7万个标准化农家店。在湖北农村经营得如火如荼的富迪超市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家。

  富迪超市:让庄稼人从钱袋里掏出快乐

  ■ 半月谈记者袁志国

  湖北富迪超市第一个"农家店"下乡时,其拥挤、热闹的程度犹如"春运时的火车站";高峰期,富迪同一天有5家"农家店"开业。往日城市中独有的景象,却在今天的江汉平原农村出现了。正如富迪公司董事长李俊明所言,超市下乡实现了农民和城市居民在相同的时间、以相同的价格、享受相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随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展开,超市正成为新农村的一道缤纷风景。

   第一个"农家店"几乎被抢购的村民挤破门

  2002年,李俊明异常烦恼。自己17年摸爬滚打干出来的家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一年,"武商"、"中商"和"中百"等国内商业大鳄开始布局仙桃。虽然富迪超市当时在仙桃城区已开办20多家分店,但面对这些大鳄,作为区域连锁的富迪能站住脚跟吗?"无论从哪方面看,我都无法与这些大鳄抗衡。在他们面前,自己是名副其实的弱者,必须承认城市是他们的天下。"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李俊明在低头、退步之间,找到了一片新的天地,他决定避人锋芒,退而将重点转向农村消费市场。这个方案提出后,在富迪管理层引起了激烈争论,李俊明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第一,国家正在进行取消农业税试点,农民的消费力将有所提升;第二,一些农村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重灾区,农民渴望买到放心商品;同时,巨鳄们还没时间来顾及农村消费市场,所以我们应该抢占先机在农村进行尝试。"

  早在2000年12月18日,离仙桃城区40多公里的杨林尾镇迎来了一个难忘的日子。在这里,富迪的第一个"农家店"一开张,数百人涌进了这个营业面积只有150平方米的超市。富迪办公室主任徐和平说:"当天的盛况完全出人意料。货架上的商品很快被抢购一空,从配送中心紧急调运来的东西还没摆上货架也被抢购一空,超市提前关门后,地上都是村民们挤掉的套鞋、斗笠。当天的营业收入达14.5万元。"

  超市下乡如此火,说明农村的现有消费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富迪公司从中得到启发,他们迅速提出在江汉平原实现"无缝隙覆盖"。此后一段时间,富迪公司平均每7天开一家新超市。到目前,该公司共有170余家超市,遍布江汉平原绝大部分县市,其中开在乡镇和村里的有80多家,经营状况良好,没有一家亏损,平均每1000平方米纯利润在10万元以上。去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而乡村超市占了其中的70%份额;富迪公司的员工近6000人,其中就地吸收的农民员工有4500多人。富迪超市已成为江汉平原最大的乡镇连锁超市经营公司,这些"农家店"正在深刻改变农村的商业生态和农民的生活。

  超市刷新了乡里人的日子

  过去超市只在城市,农民要享受超市购物,不得不奔波几十上百公里往城里跑。现在,富迪的乡村超市和城市一样,营业时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半,环境既宽敞又漂亮,是乡村最热闹的好去处。

  富迪超市进入监利县朱河镇之前,该镇电影院长期闲置,破败不堪,如何处置早就名不副实的电影院一直是镇领导的一块"心病"。富迪将其改造成"朱河购物广场"后,"电影院"焕发了生机,超市周围吸引了大批专卖店和美容店,使这块地的租价由原来每平方米不足200元上升到1200元。半月谈记者在仙桃彭场镇采访时,三联村农民王柏海高兴地说:"我现在基本3天来逛一次超市,给小孙子买牛奶和糖果。虽然家旁边有小卖铺,但在这买得放心,而且这离家也不远。"

  在仙桃市胡场镇富迪超市,五号村农民郑西清告诉记者:"乡下有了超市我们都很高兴,这和城里的超市没什么两样,想逛超市不用像以前那样非得进城了。"目前,富迪公司的总营业面积达到14万多平方米,经营品种包括日用品、医药品、生鲜商品及农资商品近2万个品种。农村市场缺什么,农民想要什么,他们就组织进什么,销什么。为满足农民购买放心药品的需求,他们引进了医药专柜;为满足农民就近购买生产资料的需求,他们增开农资专卖店,提供超市订购、送货上门等多种服务方式;为满足农村婚嫁喜礼消费的需求,他们引入电讯和珠宝超市。

  据了解,富迪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推行统一管理、统一配送、统一采购和统一标识的经营模式,商品直接来自信誉和质量有保障的生产厂家,消除了农民就近购物"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的顾虑。现在,曾经深受假冒伪劣商品之害的农民兄弟,在超市里还学会了看商标识别真假,查生产日期判断是否变质,进行价格比较看是否物美价廉。

  "超市+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更是兴了农业,富了农民。目前,富迪公司已建起了21个专业生产基地和50多个专业生产合作社,并在超市所覆盖的乡镇广设农产品收购点,实现农产品进城。仙桃郭河镇养鸡户邱保新在与富迪合作前,养鸡规模只有500只,合作后,养鸡规模一年大过一年,明年可望达到40万只。

  面临复杂环境的乡村市场工程期待政府的支持

  随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铺开,富迪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风风光光的背后,李俊明有一肚子难咽的苦水。

  2004年12月18日,富迪公司的监利县新沟店开业。因为超市将对当地个体工商户构成冲击,当地200多人一大早就封堵了店门,高喊"赶走仙桃佬,赶走富迪!"尽管派出所出面干预,还是有不少人涌进店里大声叫骂,有11个老人甚至躺在地上不肯出门。李俊明感叹说,在监利开店几乎是开一个堵一个。

  来自一些政府管理部门的"特殊关照"使富迪更难以招架。富迪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对半月谈记者说,富迪在仙桃开一家店只需办9个证,花费150到300元,在当地工商部门备案就可以开业。但在某些地方,一些政府部门对连锁企业跨区域发展缺乏认识,把连锁企业下属网点视同独立核算门店对待,每开一个店都必须进行行政审批,一个证照要花近2000元,还不一定及时办。有时新店开业的内部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就因为证照迟迟办不下来,而不得不延期开业。各种名目的收费项目,如砌墙费、散装水泥费、防空费等让人闻所未闻……

  诸多痛苦经历使李俊明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超市下乡如何加速与当地社会的融合,最大限度地减轻发展的阻力。他们从农村邻里纠纷吵架劝架中得到启示,开始尝试在本地聘请有正义感、交际能力强、认同富迪且德高望重的人士担任"外围店长",每月800元的工资,并配发手机和摩托车,由他们去处理这些外围事务。"要冲破农村这张网很难,光靠企业去冲说不定就成了'先烈'",李俊明认真地说,"希望国家能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变为政府责任,把搞好超市下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超市下乡完善政策,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来源:新华社/半月谈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