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周末专题 > 正文

深圳欲以殡葬直销模式终结行业垄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12:29 南方新闻网

  □本报记者 成 功 朱红军

  竞争“最后一站”的生意

  没有人愿意光顾这里,但似乎也没有谁能逃脱此类服务。

  2月28日,深圳殡葬用品超市悄然开张。它再次为特区赢得了“改革者”的名声——“由政府主导、殡葬用品生产厂家进驻殡仪馆直销的经营模式,是中国首创。”深圳殡葬管理所所长陈海云说。

  超市位于市殡仪馆大门西侧,羽毛球场大小的活动平房被划为5个区域,中间3家出售骨灰盒——两家卖陶瓷、玉石料的,另一家的产品是红木料质地。在超市的进门处,是寿衣陈列区,还包括头、脚枕及寿被。最靠里的陈列区则是深圳某公司设立的“港澳台专柜”,出售高档香烛、纸箔、冥币等殡葬用品。

  “我们投入了几十万元,对超市的软、硬件进行包装。除了统一购置的超市货架外,每个陈列区都配置一个精美展板,主要是厂家的简介和丧葬文化知识。”陈海云说,“因为场地有限,目前只引进了5个厂家入市,加上殡仪馆自己的‘自选商场’,初步形成了竞争。”

  “自选商场”设在殡仪馆服务大厅内,货物品种、陈列方式与超市相差无几,只是柜台上一款28000元“天价”的骨灰盅比较抢眼。和超市的冷清相比,占有地利的“自选商场”显得忙碌一些。“因为超市刚开,现在对我们的业务影响还看不出来,但以后就很难说了。”商场负责人郭锦棠称。为了竞争,陈海云下调了“自选商场”里骨灰盒等部分殡葬用品的价格。

  “比如这款4260元的米黄玉龙凤吉祥骨灰盒,‘自选商场’原价8000多元,”江浩(化名),其中一个厂家的业务代表说,“以后销售量上去了,我们的价格还能有较大的下降空间。”

  但另一些用品的价格并未像期待中那么廉价。超市中的骨灰盒大多是2000元以上中高档的,仅有一款268元的低价陶瓷骨灰盅,“还有一款50元骨灰盅没有拿出来,怕降低整体档次。”江浩解释说。开业以来,他的柜台销售额只有1万多元,而每月租金却要2000多元,但他表示要坚持下去,因为“这是一种有前景的销售模式”。

  让别人分自己的蛋糕?

  陈海云出任殡葬管理所所长还不到一年,他说,开超市是在家门口培养对手,来分本属于自己的蛋糕。

  超市开张的同时,市殡葬管理所在门口设立一个墓园咨询点,引入3家经营性墓园——包括民营的、合资的,与殡葬管理所下属的吉田墓园“打擂”。而在此前,只有吉田墓园独家经营殡仪馆的业务——骨灰盒与墓地一度被认为是殡葬业中利润最高的项目。

  但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留有“杀手锏”:市殡葬管理所对超市5家专柜进行了参股,并享有分红权。但不直接经营有关专柜,因此不同厂家之间形成一种竞争关系。“我们不能一下子退出这个市场,因为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刘润华解释说,“既要照顾到殡葬管理所200多名员工原有的利益,同时,殡仪馆每年处理无名尸体亏损600万元,加上火化、运送尸体、骨灰存放3个环节的亏损,每年共计有1300多万元缺口,这些需要殡葬用品的销售收入来平衡。”

  深圳超市开业之前,各地也曾出现多种形式的“殡葬超市”。但这些殡葬超市多数是由殡葬管理部门自己开办——只是变换一下货架形式,并未形成市场竞争。

  另一类则是民营资本高歌猛进,独立投资经营。但大多遭遇各方利益狙击,最后折戟沉沙。2004年,成都一位民营老板斥资建成4000余平方米的殡葬超市,推出“集中打丧火”服务,但不久即遭不明身份者袭击,被迫停工,此后3次变更工商营业执照地址均受阻。

  所以,在刘润华看来,深圳模式是选择了一条较为现实的改革路径。“随着这个市场逐步发育成熟,殡葬管理所会慢慢退出。”他说,“改革既需要一定前瞻性,又不能跑的太快,要循序渐进,否则会适得其反。”

  破冰之旅:从最低消费到殡葬超市

  “改革”始于2004年。对殡葬业来说,这是困窘的一年。国内一家知名媒体在选“十大暴利行业”时,殡葬业首次列入其中,并居第三位。“殡葬暴利主要集中在寿衣、骨灰盒、墓地等少数环节上。”殡葬研究专家、上海理工大学乔宽元教授说。一些业内人士不断抖出黑幕:“殡葬的利润可能超过300%,甚至高达1000%。”

  身为深圳市殡葬管理所所长的陈海云,对殡葬服务收费高也深有体会。他父亲去世时,整个葬礼花了约4万元。更让他吃惊的是,某墓园的一块墓地3平方米标价12万元。

  在人们的印象中,殡葬业是由民政事业单位独家经营。事实上,1997年国务院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中,并没有民政局“殡葬专营”的规定。条例中只有规定建殡仪馆、火葬场等“殡葬设施”由本级政府审批。

  2004年行政许可法实施后,民政部门的“前置审批权”被取消。目前,殡葬服务和殡葬用品经营基本对私人放开,但不能涉及火化环节。专家认为,这是为了防止不法分子焚尸灭迹。

  2004年4月和2005年5月,深圳市民政局举办了两届“殡葬用品采购会”,试图让消费者得到实惠。而在2004年1月,深圳市殡葬管理所推出了699元的“最低价殡葬服务收费”,同时允许老百姓自带殡葬用品入馆——此前,外购的骨灰盒、花圈等不能带进殡仪馆火化场。

  “无论是低价服务,还是公开招标采购,实质上都没有打破垄断经营。”刘润华说,“所以,市殡仪馆一直占着销售的大头,办丧者缺乏选择,它还是处于半垄断状态。”

  2005年9月,深圳市民政局召开“民政论坛·殡葬专题”研讨会后,“殡葬超市”的想法开始实践。根据《殡葬用品超市进驻生产厂家准入条件》,“考察小组”选择了苏州姑城红木厂等5个专业厂家。经过4个多月的筹备,殡葬超市正式开业。

  改革:要审批还是要监管?!

  陈海云目前有两个头衔:一是深圳心安殡仪服务公司总经理,年薪15万元;同时,他又是深圳市殡葬管理所所长,一位“副处”。“公司与管理所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陈海云对此并不隐瞒,“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作为市民政局的直属事业单位,市殡葬管理所既要承担殡葬管理和监督职能,另一方面它又控股经营殡葬用品超市,尤其是经营自己的“自选商场”。

  2005年,市民政局意识到这些问题,决定将业务科和宣传科从殡葬管理所剥离出来,并在民政局内设立殡葬改革办公室,负责协调全市殡改管理工作。

  “殡葬管理所的角色一直很模糊,它同时具有公共服务、监督管理和经营三重属性。”刘润华说。他希望在今年起动的深圳

事业单位改革中,市编制办能把殡葬管理所纳入试点。

  1998年,上海市率先实现殡葬管理体制的改革,让殡葬管理处与公营殡仪馆摆脱了隶属关系,管理处真正专注于行业管理和规划。而管理者的开支,来源于殡仪馆上缴的“管理费”。

  “但上海的经验很难复制,因为国家对管理费的征收已日趋严格。”时任上海市殡葬管理处处长的朱金龙说。这位中国殡葬协会的副会长期待更彻底的改革——如果殡葬管理部门纳入政府编制,其地位和经费都可迎刃而解。

  2005年,国务院法制办曾将修订殡葬管理条例列入立法计划,但新“条例”最终没有出台。业内人士分析:各地殡葬行业的发展状况、经济环境、风俗习惯的差别,决定了新条例修订的艰难。

  朱金龙曾多次参加殡葬管理条例的意见征求会,感受到了“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观点上的迥异,尤其集中在对审批权的改革上。在要审批还是要监管的选择中,大部分地区流露出对审批权的留恋,提倡重监管的声音曲高和寡。

  本报记者了解到,修订多年的殡葬管理条例已由民政部送交国务院法制办,如果顺利的话,可能于今年10月颁布。

  新条例的亮点,是明确民营资本的合法地位,以及配套的“准入”办法。去年11月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表示,新条例规定除了火化具有公益性质,殡仪服务全部放开,公民、法人、组织,只要符合行政许可条件,都可以从事殡仪服务,“这不仅是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国务院依法行政的要求。”来源:南方周末

  

[上一页] [1] [2] [3]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