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民起诉政府及环保部门未治理粉尘污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10:17 央视《新闻调查》 | |||||||||
解说:作为中国公益诉讼网的主编,李刚现在一个重要的工作是收集全国的公益诉讼的案例。浙江农民陈法庆提起的环境诉讼受到他的关注。 李刚:围绕着环境进行的公益诉讼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这样的案件更有意义,因为环境是大家毫无争议的一个公共利益问题。 记者:但是这样一个公共诉讼是由一个农民来提起的,你会注意他的身份吗?
李刚:是,我确实比较惊讶,他能够,他不仅仅是打官司,还把自己的资产都投入出来了,至少在现在说,是我和我的一些伙伴都做不到的事情。 解说:我们来到了陈法庆居住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奉口村,村子看上去安静祥和,但几年前,这里却是这样的景象。 陈法庆:白天也好 晚上也好,不敢开窗门的,如果窗门一开的话,我们讲话的时候,上下牙齿一碰就能够明显地感受到沙石的感觉。 解说:陈法庆告诉我们,在1999年前后,在他居住的村庄的周围,相继有11家采矿场开业。粉尘污染就是这些企业造成的,在村口,正在整理桑树的村民沈生山向我们描述了这样的情景。 沈生山(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奉口村村民):这是桑叶,桑叶长大了,长得这么大了,大了以后喂蚕宝宝,因为环境污染,那个蚕宝宝吃下去吐不出丝来。 解说:粉尘污染影响的不仅仅是桑蚕的养殖。 沈生山(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奉口村村民):这是茶叶,那时候泡了以后底下都是沙土。 解说:村里的百姓虽说都受着污染的苦,但没有人站出来。 记者:那个时候你们自己没有想过说去跟政府去投诉这个事?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奉口村村民:没有没有。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奉口村村民:这个问题想到没想到。 记者:为什么呢?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奉口村村民:好像也不去想这个问题,大家都这样,忙碌地工作,平淡地生活。 记者:你们那时候知道说这个粉尘会对人身体有什么伤害吗?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奉口村村民:那时候谁也不懂,也没有想到。这样稀里糊涂这样过了吗,对不对。 记者:那就在这儿熬着吗?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奉口村村民:只有这样熬了,这么多年都下来了,熬到现在了。 记者:你们自己生活的环境那谁来保护你们呢?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奉口村村民:这个东西只有靠政府部门管。 记者:你们自己管不了吗?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奉口村村民:我们是管不了的。 记者:为什么呢?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奉口村村民:老百姓嘛,没有这个精力去搞这个东西,对不对。 记者:您觉得要是管得话得花很多精力是吧?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奉口村村民:哎。 解说:与村里人不同的是,陈法庆在不断的向有关部门去投诉。 陈法庆:他们牢骚背后也发了好多,但是正而八经的向有关部门去反映、提个建议、去举报 投诉倒没有。 记者:那你觉得你跟这些发牢骚的人的区别在哪儿呢? 陈法庆:他们是发发牢骚而已,我呢就是不仅仅要发牢骚而且还要行动了。 记者:为什么一定要行动? 陈法庆:因为我想牢骚发来发去没有用的,也改变不了这个现实,得用行动才可以改变现状。 解说:一心想改变现状的的陈法庆后来发现他的投诉也没有什么效果,终于有一天她决定将政府和环保部门告上法庭。 记者:一个普通老百姓他去投诉过好几年没有结果,很多人就放弃了,你怎么会想到去打官司呢? 陈法庆:因为我在这样多年的投诉没有一个结果之后,我自己就是看了一些环保法律法规的一些书,我感觉到这些政府环保部门对粉尘噪声有治理的法定义务的。 解说:陈法庆原本靠养殖为业,家境殷实。因为怕家人反对,打官司的事他一直瞒着家人。他想请个律师,但没有一个律师愿意帮他,只上过初中二年级他只能自己开始学习法律法规。这些画面就是陈法庆为了搜集证据,自己花8000元钱买了摄像机,拍下的镜头。 解说:令陈法庆没想到的是,一心想用法律为自己和村民赢得生存环境的他却输了这场官司。 陈法庆:法院认定粉尘 噪声污染,严重存在是事实,但是又判决我输了,他说环保局已经履行了法定职责,这些粉尘噪声严重污染的现状,是相关的污染的石矿没有按照环保局的整改要求去做,他判决我输了。 记者:你怎么想? 陈法庆:我当时就跟我朋友讲笑话,我说法院认定你欠我钱,但是又判决你钱不要还给我。 解说:输了官司的陈法庆有些沮丧,但他没想到,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开始对这些污染企业进行限期整改,他们村子的粉尘污染状况有了很大改观。 记者:你想过吗,为什么他赢了?但是他还是在改变了? 陈法庆:我想这也是一种法制的一种进步,只不过这种进步,我还是感觉到不怎么好。 记者:为什么? 陈法庆:我想这些环保部门他为什么非得要通过走这样法律一条途径之后,他才进行一次实实在在的整改,难道他们此前的整改又说明了什么,这一点我一直在想。 解说:粉尘的污染状况好不容易得到了改善,但很快,陈法庆发现流经村边的苕溪河由于大量运沙石的船只经过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自来水厂的取水口就在这条河边。 记者:像这样的船在这条河里面每天可能有多少只船? 陈法庆:至少是每天是五百条左右,基本上都是五百到七百吨。 记者:当时你看到的情况是这条河里面的污染是很严重的是吗? 陈法庆:它当初的时候河这个水很浑浊的,有时候甚至颜色是红的,另外它的河面上一些生活垃圾,大小粪便也比较多。 记者:这儿是你们镇上的村民饮水的水源地是吗? 陈法庆:这里是我们余杭区的生活饮水的水源地,这是我们余杭供水集团獐山水厂取水口,上游这个是杭州符水奉口水厂,这两个取水口是承担着我们杭州市余杭区130万主要的生活饮用水。 解说:即使在我们采访的时候,不到五分钟的工夫就有三条运砂船从这里驶过,为了水的问题,陈法庆决定再次提起诉讼。 记者:别人会不会觉得陈法庆这个人太较真了? 陈法庆:有些人都认为我是爱管闲事,人家都骂我跟神经病一样。 记者:你觉得这是闲事吗? 陈法庆:我觉得对我来说我觉得不是闲事,我们看着水质污染这么严重,我们自己还在喝着经过自来水厂处理的水源的时候,我自己都感觉到,看着这个水都感觉到有一点这个水喝不下去,但是99%的一些生活居民,他不知道这个水污染这么严重的。 解说:这次,陈法庆状告的是省政府和省环保局。 陈法庆:我告省政府的时候我没有去考虑输赢这个问题,我当时在想哪怕我这个官司输了也没有关系,只要你这条河就是生活饮用水保护区的这个水,污染现状能够得到改善就好。 记者:你想推动一些事情改变是吗? 陈法庆:这很简单的,就是要省政府省环保局确实履行起法定职责。 解说:尽管有了输官司心里准备,陈法庆还是没想到,这次他的诉讼请求根本就没被受理。 陈法庆:他说我起诉的东苕溪水污染和我没有直接的厉害关系,不是他们法院审理的范围,所以他们不予受理,四天时间他就驳回了我的起诉。 记者:你怎么看? 陈法庆:我们对他一审肯定不服了,我就上诉到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了。 记者:之后呢? 陈法庆:他这个意思就是让我撤诉,我没有按照他的方式做,我说你们该怎么样判你们怎么样判,我不会按照你们的意愿去做的。 记者:为什么呢? 陈法庆:因为我的想法就是很简单的,就是2002年这个案子启发了我,官司输了这个环境好了,那么我也在想着东苕溪也有这样的一个奇迹出现。 解说:打了两次官司,都历经两次审理,但都以败诉告终。事实上,和陈法庆一样,大多公益诉讼的提起都经历了多次挫败。郝劲松的打的已经审结的六起官司中,败诉的有四起,胜诉的两起。甚至较早参与研究公益诉讼研究的李刚,很多诉讼请求也被驳回。 记者:没有受理的理由是什么? 李刚:没有人跟我解释。 记者:那总得有一个依据吧? 李刚:也没有人给我依据。 记者:你怎么理解法院的这种态度? 李刚: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现在立案工作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公民的起诉权实际上得到完整的保障,很多诉讼在立案这个门槛上实际上都被预先剔除了,真正的一些诉求并没有进入实质审理的阶段。 记者:你觉得这些因素会是什么? 李刚:我觉得这主要涉及国家机关,国家机关作为被告,难度就在这儿。 解说:对于公益诉讼的实践者来说,虽然经历了司法审判中的败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的诉求却在得到某种程度的实现,甚至在悄悄地影响着有关部门的决策。当初,郝劲松就发票问题起诉铁路部门时,官司还没审结,铁路部门就作出了回应。 郝劲松:法院还没有判决,他就四个月里连续下了两个通知,要求火车必须配备发票,防止被人再告上法庭,甚至有一次我在去石家庄的路上买了几个酸奶,然后对方没有这种小额发票,甚至说,就是说为了防止我起诉他,第二天专程从北京到石家庄去给我送发票,在去苏州的一个火车,刚开车我去餐车吃饭的时候,餐车的工作人员,我刚点菜,他就主动说,您是现在要发票还是吃完以后要发票,我说你们是改进了,这个态度,我还没要呢你们就准备好了,然后他笑了笑不答。 记者:你觉得一个消费者怎么样才能得到这样的尊重? 郝劲松:权利的争取是靠斗争来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权利,如果人人都不去主张,那么权利就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解说:3月21日,全国牙防组正式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承认了自己不具有法定的认证资格,并表示今后将暂时不再搞口腔保健产品的认证。 记者:昨天全国牙防组召开了一个新闻媒体的发布会,然后把他们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跟回应都做了一个公开的解释,你关注了吗? 李刚:是的,我从网上看到了有关的报道。 记者:这在你的预期当中吗? 李刚:没有。 记者:没有? 李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已经习惯了,我们政府机关也好,我们的某一种公共机构,对民众的呼吁不予理睬的这么一种现实,我们也习惯了。 记者:您觉得在法庭上也好,在媒体上也好,双方能够做一些公开的辩论,公开的对民众的想法的回应,这个本身意味着什么? 李刚:如果是我们的交涉对方是国家机关的话,我们认为公民的民主权利实实在在的在落实和体现,如果说我们交涉的对方是一个强大的企业的话,我认为这个企业确实在重视和履行他一定的社会责任,他在重视民众和消费者的一种呼吁。 解说:尽管今天,陈法庆居住的村庄的污染状况尽管还存在,但较以前,已经大有改观。 记者:这种改变你觉得跟你的作为有关系吗? 陈法庆:我觉得应该说是有直接关系吧,要不然的话前几年他早就应该改好了。 记者:你觉得这种监督有多重要? 陈法庆:因为我觉得法律上如果能够允许这样一种公民,对公民个人或者是为了公众的利益提起这样一种公益诉讼,能够受理的话,我觉得他监督的这种作用,我觉得是非常巨大的。 解说:这些年,陈法庆为了环境保护,投入了几十万元,花光了积蓄,他还专门开办了一个环保网站,希望带动更多的人来关注环境。 记者: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呢? 陈法庆:我在做来做去的目的,我们就是想为了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会好一点,别的也没有什么。 记者:人类这是一个很大的词,而你只是一个 个人。 陈法庆:我是这样想的,正因为有了这些六十多亿渺小的个人而组成了这样的一个人类,大家都这样去努力的话,我想我们地球的生存环境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解说:郝劲松再有一年就要毕业了,他正在规划自己的未来。 郝劲松:我给自己的规划是将来做一个高校的一位教师去传播一些法律的火花,传播一种思维 一种理念,传播一种勇气。 记者: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郝劲松:我想要一个真正上宪法赋予我的八大权利的世界。 解说:在接受我们的采访后,郝劲松赶往外地区参加一场公益诉讼的研讨会…… 总制片人:梁建增 陈虻 制片人:张洁 编导:郝俊英 摄像:席铭 录音:李宏卫 助编:张明博 刘涛 解说:姚宇军 责编:郑刚 宋薇 合成:张东升 策划主管:赵华 执行制片人:胡劲草 播出主管:杨明泽 监制:梁晓涛 庄殿君 总监制:孙冰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