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梦与美国梦相遇是增进民族理解的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18:01 《环球》杂志

  张国庆

  被“卡特里娜”吹“皱”的胡锦涛主席的美国之旅即将成行了。对于这次最高层会晤,媒体、公众和业界都有着很大的期待,双方也确实有很多话题可谈,但我们同样感兴趣的是,伴随着中国领导人的访美以及中美之间更多沟通之门的敞开,“中国梦”和“美国梦”会以怎样的方式相遇,它们会是彼此祝福和欣赏,还是彼此不以为然,互相戒备?

  告诉你我们的梦

  梦想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之于个人,它可能会成为改变命运的动力,之于社会,则可能成为社会进步的源泉,而历史上的无数先例已经证明,一个成功的社会常常受某种强烈的信仰所激励,这种“信仰”,有时就是以全社会所接受的“梦”的形式表现出来,凝聚社会能量,推动社会发展。而在全世界都注视着中国的和平发展时,“中国梦”的内容也就很自然地成了人们感兴趣的事情。

  对于“中国梦”,人们还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但有几点确实比较明确的。一是“中国梦”所追求的和谐性,有着几千年追求和谐人生与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使得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上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很自然地成为了当代中国人的共同理想与追求。这种“梦”,表现在国际事务中,就是一种强烈的国家与文明体之间的平等意识和相互理解,也是一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繁荣发展的国际责任。

  “中国梦”的和谐性也带给我们观察中国外交一个新的角度。人们注意到,最近几年间,拉美、非洲、中亚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十分乐于强化与中国的合作,这种合作的加强不仅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使得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在与中国的协商对话中也增加了新的内容,比如美中有关与拉美国家合作的协商。

  对此,有西方观察家称,这里有很大一部分是现实利益的驱动,但遗憾的是,他们忘记了一个很重要的缘由,那就是“中国梦”对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吸引,那种国家不分大小的平等,那种文化间的尊重与欣赏,那种超越单纯经济利益考虑的互利、互惠、互让与互谅意识,都使得有着相似的艰辛的发展历程的国家之间,产生了特别的认同感和强烈的合作驱动。

  耐人寻味的是,在此番中美领导人会晤中,谈到的许多话题可能都与第三国有关。令华盛顿无从回避的是,在美国所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关系和国际事务中,中国是越来越需要认真考虑的因素,而即便是美国的一些盟国,也委婉地告知美国,不要迫使它们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这也使得华盛顿在对中国采取什么行动之前,不仅要考虑一下美国的利益和中国的反应,更要看看盟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态度和反应。

  与此相关的,则是“中国梦”体现的开放性。在美国,“唐人街”是美国人对华人最直观的认识,而在“中国梦”的开放性上,唐朝是最好的代表。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言:“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唐朝的兴盛,不仅是国力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唐人是很善于汲取异族文化的养分和精气的,同样也从不吝啬给他人提供机会。而今崛起中的中国,也颇能体现出这种开放的坦然和包容精神。

  用中国学者的话说,“中国梦”是与世界分享的,中国的开放不仅使中国人可以做“中国梦”,而且可以使外国人也做“中国梦”。这也正是美国学者所感叹的方面:“中国正在崛起,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在崛起的时候给世界提供这么多机会。”事实上,就连美国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开放给了美国社会数不清的机会,受惠的人远远大于所谓受损的人,这也使得中美关系表现出特别的复杂性和坚韧性。

  就在胡锦涛主席访美之前,中美两国签署了44亿美元的采购合同,如果算上稍后预计向波音公司采购大批客机,协议金额总共将达到大约150亿美元。如今,中国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在华投资项目近5万个,实际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而中国更是为美国就创造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中国梦”的开放性给美国乃至世界带来的机会,是不容否认的事实。

  并不冲突的“梦境”

  “中国梦”最核心的特征是它的自信,这一方面表现为不断学习与不断完善的坚定,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国际事务中的不卑不亢,不温不火。今日的中国,不仅能够更坦然地告诉世界我们的追求,也能够更从容地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中国尊重所有国家和民族的梦想,也愿意与人们一同体会梦想牵引之下的幸福。这一点让美国人感到熟悉,在许多年前,那位告诉人们“我有一个梦想”的马丁路德金,也同样说过,“一个人只有在信仰中才会幸福。”

  一个很微妙的事实是,许多曾经对中国有误解和猜疑的人,在来到中国后,在切身感受到“中国梦”及其背后的平和心态后,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对中国的诸多认识,因为他们知道,那对梦想的追求和向往,也曾同样牵引着他们的前辈创造奇迹,缔造富强。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梦”与“美国梦”的相遇,是增进民族理解的机会,也是对“中国威胁论”的釜底抽薪。正如一些学者所总结的那样,美国对于“中国威胁论”的担忧主要来源于两个领域,首先是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美国人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产品,让他们害怕中国人会逐渐夺走美国人的市场、工作和资源;但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中美之间在政治、社会制度以及价值理念中产生的冲突。而进一步地说,就是对“中国梦”认识的缺乏。

  由于一些美国媒体的选择性的报道,一些政客的“问题制造”,一些利益集团的利己驱动,相当一部分美国人对中国“带有偏见的、不完整的”的印象,没有充分了解到中国社会的发展,没有充分意识到中国给美国以至世界带来的机会,没有充分感受到中国人“追梦”的真挚与诚意,没有充分体察到“中国梦”与“美国梦”在本质上的接近——聪明、勤奋与坚忍不拔是实现梦想的必要条件,社会的宽容与“大熔炉”效应是实现梦想的大环境,而个人的进取与个性化的人生选择则是实现梦想的小环境和初始动力,而民族之梦的丰富则在于,千千万万个寻梦者的努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也使梦想之园繁花似锦。

  换句话说,“中国梦”与“美国梦”虽然景致不同,基础不一,但根本上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世界和谐与和平的向往是相近的,这也意味着,中美两国有着更为广阔的理解和相互欣赏的空间。

  伴随着更多、更广泛层面的接触与磨合,相信,美国人头脑里“模模糊糊的中国形象”将最终清晰起来,两个寻梦的民族间也将产生更多的敬意和好感,而“中国威胁论”就像曾经的“中国崩溃论”一样,成为历史的遗迹。

  从这种意义上说,胡锦涛主席的美国之行,就蕴含了更丰富的内容,是有现实意义的外交之旅,更是有长远意义的文化之旅和希望之旅。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上一页] [1] [2] [3] [4] [5]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