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问开县灾难重演:事故是否会因花钱而"摆平"(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5日11:20 国际在线

  据开县县委书记蒋又一介绍,“1223”井喷过后,为了防止类似的重大伤亡事故,井场周围的乡镇经常搞“井喷演习”,拉警报,撤离群众,多搞几次,群众就有意见,抱怨“正常生活受影响”;但不搞又不行,井场周围人口密集,一旦出事容易导致重大伤亡。

  高桥镇一位干部私下对记者说,住在一个“火药桶”旁边,又接连出事,老百姓怎么能稳定?怎么能安心?地方经济还发展不发展?

  专家介绍,天然气开采属高危行业,应该进行事先的安全和环保评估,生产部门应该划出一个至少500米的安全距离,并对生产进行危险评价、划定伤害半径。

  接受记者采访的基层干部和群众认为,为了保障群众安全,搬迁井场核心区内的居民是“治本”之策。据测算,开县搬迁的总费用为1亿元左右。这个费用看起来高,但总比经常性疏散安置群众的成本低。记者了解到,此次“325”井漏事故,每天仅群众的伙食费就需要30万元。

  比经济账更大的是社会账。开县整个工作被打乱,所有机关干部全身心地投入到疏散安置群众的工作中,医院、学校等机构超负荷运转,中央、重庆各级部门也赶赴开县指导工作,不仅牵扯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使社会处在紧急状态,这些成本是无法衡量的。

  事故是否会因花钱而“摆平”

  2005年,中石油利润达1300多亿元,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仅仅5天过后,中石油开县罗家2号井就燃起了冲天大火,喷薄而出的气体发出震耳的呼啸声,附近村民家的卷帘门也颤动不止……

  当地一些干部表示,开县作为天然气资源富集地区,每年为国家做了大量贡献,中石油每年在开县的采气量达12亿立方米左右,到2007年将新增20亿立方米的采气量。开县守着气田这个“宝库”不仅没有受益,反而还两次受害,为了企业的巨额利润,当地群众的牺牲太大了。

  他们认为,“325”井漏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造成的损失并不比死亡243人的“1223”井喷事故小。1.2万名群众被迫转移,7000多学生停课,开县党委政府举全县之力,投入到疏散安置群众的工作中。开县是三峡库区移民大县,目前正是三期移民的关键时期,“325”事故将开县的中心工作从“移民”变成了“救灾”,虽然事故处置仅仅7天,但由此而带来的群众安置、赔偿、恢复生产等工作至少会延续3个月,这样的“麻烦”只有地方政府来处理。

  在井漏事故处置的7天中,不少人都强烈地感受到了“亚洲最赚钱的公司”的强势。在长达7天的井漏事故处置中,指挥部为媒体召开了近10次新闻通气会,但是,每次出现在台上发布信息,回答媒体提问的都是重庆市和开县的党政官员,中石油的有关人员仅参加了第一次的新闻通气会,并不回答记者的提问。即使是3月31日“堵漏压井”成功后,中石油也避而不谈,应对媒体的依然是重庆和开县的地方官员。一位外地媒体的记者说,中石油这种态度让人觉得井漏事故似乎是“开县政府自己的事,与中石油无关,所以没有必要向公众解释什么”。

  2003年“1223”井喷事故后,对于243名遇难群众的人身赔偿中石油支付了3000多万元,人均10多万元,是当地有史以来的最高赔偿标准。此次事故“堵漏压井”成功后,中石油也向地方表示,赔偿不是问题,不要“亏待”老百姓。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群众说,垄断企业“财大气粗”,养成以较高的赔偿来安抚受害群众和地方政府,淡化对事故的自我反省和责任追究的错误行为模式,如此“追逐利润最大化、忽视人的生命价值”,不利于预防控制事故。

  记者采访的数位高桥镇群众透露,早在3月22日他们就发现井口在冒黑烟,地下有像打雷一样的声响,说明井场出了问题,大家吓得几个晚上都不敢睡安稳觉,怕又像2003年一样,被硫化氢毒死在睡梦中。但一直到3月25日,中石油才紧急通知大家转移。

  中石油的一份“专报信息”证实了村民的猜测,“专报信息”说:“3月24日13点25分,发生井漏事故的罗家2号井进行了一次大型的压井注水泥施工,但堵井并未成功。”第二天上午,高桥镇等核心区的居民才得到迅速转移的通知。(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黄豁 张桂林 张琴)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