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求是》-《小康》杂志专题 > 正文

生需“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7日12:16 《小康》杂志

  文/云溪子

  奇迹不常见,然确有奇迹发生。

  余认识一君,未届知天命之年,即任某省农业厅长,也算得壮年“得志”。不料晴空骤然卷乌云,在一次就诊时,被确认患有肝癌,且已是中晚期,无法手术。之后,他辞去
职务,在家养病。期间曾出现肝昏迷、肝腹水,几次性命系于一线,可他居然一关关闯过来了。余见到他时,此君已经度过了病后的五六个春秋。他红光满面,谈笑风生。不知者根本不信其已病入膏肓。身边的同志,无不称奇,医生也愕然不解:并未于他采取过什么特殊治疗手段,缘何独其如此?

  余问他奇迹是如何发生的。此君淡淡地答道:多年来,一直对“灰色学”(笔者注:一门关于模糊状态、不确定状态的学问。)很感兴趣。病后无职在身,潜心研究写作。钻了进去,总觉得有无尽的问题等着他去研究,有数不清的题目等他去写。于是,书写了一本又一本,这一本尚未杀青,又在酝酿下一本了。感来日不多,在争取时间做学问。不知为何,时光一年年过去,居然患绝症而未绝命!

  与此不同然有些类似之事,在生活中亦有。某公重病不治,已处弥留之际,医生称其最多过不了二十四小时。然某公思念国外的儿子,急欲见儿子一面。儿子得讯,办理完各种手续赶至,已七日矣!某公居然奇迹般地延续了七日,见子一面之后,阖然辞世。

  生活之中,亦有与此类情况相反之事。有一同志,平时喜好运动,身体强健,精力充沛,为众人所羡。一日体检,查出其患有

肠癌。该同志得知病情后,万念俱灰,翌日即卧病不起。不足三月,便撒手而去。余及不少人曾设问:若该君不在那日查出绝症,或不知身患绝症,或知患绝症而不“万念俱灰”,其生命会延续几何?

  于诸如此类的事例,医家有医家的解释,迷信者有迷信者的说法,平常百姓有平常百姓的见解。生命本来就是世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有诸多说法自然不足为怪。

  余不晓医道,不信生死天定之说。此类事情使余思索一个问题:人的生命是什么?“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这真理般的定义,能完全解释人的生命吗?余窃以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生命是无数目的、追求确立和实现的过程,是欲望及其载体的延续。

  不是么?人儿时希望开心地玩,吃这穿那;稍长,期望上个好学校,获得好成绩;走上社会,希望找个好工作,有所专长,或提拔升迁,找个称心的伴侣。人的生命就这样在无尽的追求中延续着。

  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何能战胜难以想象的困难,甚至超越生命的极限而生存下来?重要的原因是红军怀抱抗日救亡之热望,有美好明天的理想,有生存的极强欲望。

  那位“灰色学”家何以患绝症而不绝?因为一个又一个的目标,驱使其生命之车狂奔不停!某公为何能“多活七日”?见子的强烈欲望拉长了他的生命之弦。那位“体健者”为何数月而亡?万念俱灰,生命已无动力矣!也许,有人以为余之见解荒诞不经,然余却信其有理。

  人的生命,是在确立、追求、实现无数目的和欲望的过程中度过的。这些目的、欲望,大到信仰,如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小至办一件具体的事,如平安到达某地、完成工作任务之类。正是这对一个个目标的追求,对满足一个个欲望的努力,形成了一种力量,一种推动生命延续的力量。

  人的生命,从无到有,由幼至壮,由壮至老,由老到无,是一个不可逆的“矢量”,是一个运动过程。矢量故有方向,运动必须力。生命过程,须靠有方向的力推动完成,向前延续。余窃以为,完整人的生命,是精神和物质的结合体。生命力不仅仅包含生理的力量,还应包括那些与生理力量有别、然而影响生理的精神和心理的力量。有力并不一定就有生命,但生命必须与力相伴,力大则生命强,力小则生命弱,无力生命就会终止。人少壮之时,积极向上,有抱负、有追求、不甘人后、敢闯敢冲,力强而生命旺矣!

  言及于此,余想到了年老和退休。人至退休,工作交了,升迁已止,功利顿淡,交往渐少。若只剩下生存的欲望,则生命力严重缺失,岂不危乎?

  余见身边有的亲人、同事在岗之时,虽已年高,仍风风火火;虽身患疾病,举手投足仍如常人。一俟退休,或顿显老矣,或不久即大病缠身,甚至没几载便离世而去。所以如此,原因固然众多,然余窃以为,认为“退休退休一切全休”,因而生命失力,恐怕是一重要因由。

  而今事情轮到了自己的头上,余已退了。朋友或告诫要过“三关”,或提醒要度过一、二年“危险的”过渡期。概而言之,不使生命失力,当是退休后安度晚年之要务。

  退下来后,余着实想了些时日,有过短短的茫然:退休之后生命的动力为何?若只吃、睡、闻,那还是人的生活吗?何况若真如此,那生命之车恐怕要由快到慢、由慢到停了。特别是对于余这种一生快速奔跑的人,更危矣哉!后来,总算理出了几条:

  一,做点益事。从工作岗位退了,余还是一名中共党员,信仰依然。为了信仰,虽不再上班,然仍应做一些对事业、对社会有益的事,做一个好公民。当然,退了就要从原来的工作岗位真正、完全走开,另辟为社会奉献之蹊径。

  二,读书写作。余一生多与书和文字打交道。往日,这本书想看,那本书欲读,结果放了一摞,无暇顾及。现有闲余,何不翻书看看,以慰平生。读书知不知之理,闻未闻之事,岂不为一大乐趣!余念书、工作、生活几十年,风风雨雨,凉凉热热,颇多感受,弃之可惜。形成文字,后人读了若稍有启发,亦是一分奉献;即使他人无用,于己一生也算一番总结。人世间行走一遭,多几分自觉,有何不好!

  三,担起责任,享受生活。昔日忙于工作,颇有些只顾自己,不管家人的味道,特别于老伴,欠情多矣!今有机会,与妻相携相伴,或市间买菜购物,或厨上烹炒煎炸,或月下漫步低语,更有一番情趣。春秋之际,风和日丽,与妻儿结伴出游,一可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二可开阔心胸,三可强身健体,更觉人生美好,生活有趣。

  余来自平民,本为一“布衣”。退休之后,更感平民有平民的快乐、意义。在友人所说的危险过渡期,读了点书,写了点文字,游了些地方,做了些家务事,心平气和,充实忙碌,日日有计划中之事可为,无茫茫然不知所以感。看来,余有望老而不衰。

  生命有力,更复何求!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