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披露“密使赴京”内幕 称跟大陆提前谈判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17:45 环球时报 | |||||||||
自称跟大陆“提前谈判” 不想让连战独占功劳 环球时报台北特约撰稿人 萧师言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伟东 这两天,台湾媒体纷纷聚焦正在北京召开的国共两岸经贸论坛,民众对两岸经济互动的关心也不断升温。不甘寂寞的陈水扁当局似乎有点坐不住了,忍不住也要搞点“北京概念
传陈水扁一周前派“密使”赴京 曾经是台湾“陆委会副主委”的陈明通在接受中天电视台采访时称,早在一周前,陈水扁当局的授权代表已经前往北京,具体洽谈两岸货运包机便捷化、假日包机、周末包机等方案,并称这次商谈“比较有突破”。陈明通还说,正是由于两岸民航组织间的商谈有新进展,台湾“行政院院长”苏贞昌日前才会有把握地说:“今天谈成今天就可开放,明天谈成明天就可开放。”陈明通借机为台湾当局开脱,称两岸迄今无法就包机事宜达成共识,并非台方的问题,其中还涉及两岸民航经济利益的分配。稍后,他又向《中国时报》进一步透露,这个受托前往大陆洽谈包机事宜的团队于4月8日到10日在北京。《中国时报》就此向各方查证,台湾“总统府公共事务室主任”李南阳以“没办法查证,明天再说”作为回复,“陆委会主秘”詹志宏也避而不答,让媒体“去问陈明通”。 到了第二天,终于有人出来说话了。被台当局正式授权、多次与大陆谈判两岸包机的台北航空商业运输同业公会理事长范志强说,今年他在参加完两岸民航业界新春聚会后就再也没有去过北京,他本人不是所谓的“密使”。但他也表示,春节包机过后,两岸航空业界一直透过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等方式联系,最近一次在一两周前,“双方确实有针对两岸客货运包机进行的协商,但没有在北京见面”。 另一位被猜测可能是“两岸密使”的中华航空前董事长李云宁,也表示他只是在13日至16日期间和台大教授一起赴北京参加两岸经贸论坛,且是团进团出,根本没和北京官方接触,更不可能为陈水扁当传话“密使”。 亲民党“立法院党团干事长”李鸿钧则认定民进党当局和大陆之间有“密使”,他说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只要对台湾经济和全台民众有利,“总统府”无须回避陈明通的说辞,“坦白大方承认又何妨?” 面对各方越来越浓的兴趣,台湾当局终于扛不住了。17日,“陆委会主委”吴钊燮公开对此事作了澄清:“两岸目前没有密使,也没有密商。”不过他说,有关包机事宜两岸正在“沟通协调”中,且双方“共识较高”,如果协商进展够快,“端午包机不排除成行”。 制造“与大陆高层有秘密沟通管道”的印象 一会儿说有密使,一会儿又否认,台湾当局的路数真是让人看不懂。对此,泛蓝“立委”认为,陈水扁刻意放出“派密使与大陆沟通”的消息,就是为了和“胡连会”别苗头,这种“变变变、骗骗骗”的作风,显示陈水扁担心国民党在促进两岸关系缓和上“功高震主”,于是焦虑地打出这张“密使牌”,来挽回他在台湾民众心目中的颓势。有台湾媒体分析说,看到连战在大陆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高规格接待,台湾新闻界更是连日热播相关消息,陈水扁深感“被边缘化”的危机,所以才刻意让部下拋出这个“密使”的话题,希望给台湾民众一个“我也有与大陆高层秘密沟通管道”的印象。 岛内分析人士指出,陈明通至今仍是民进党当局两岸政策的主要策士,深谙两岸互动之道,他之所以会爆出“密使”事件,是为了想说明,苏贞昌之所以抢在首次两岸经贸论坛之前说“可能片面宣布两岸包机直航”,不是为了与连战“抢头香”,而是他们自己早已付诸努力的结果。当然,陈明通的放话,在另一层面也透露出一个信息,即民进党内部对于到底是继续被陈水扁的“急独”路线“绑架”,还是另寻出路,充满了焦虑和困惑。 “两岸密使”传闻多 所谓“密使”原指双方在正式沟通协商之前互摸底线的人员,在台湾政治中,这个词用得很多,陈水扁耍弄“密使概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耐人寻味的是,以前“两岸密使”在台湾是众人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但近两年来,这个词却显得越来越有正面价值。 陈水扁上台之初,为了操弄两岸对立,一再宣传国民党曾多次派“密使”与大陆接触,“两岸密使”一度成为“秘密出卖台湾利益”的代名词。在此情况下,蓝绿阵营互指对方有“两岸密使”的事件一再发生,甚至还扯进了美国人。 2001年5月,陈水扁会见前美国科学家协会理事长史东,岛内就有舆论指史东是“两岸密使”。2003年12月,民进党“立委”李文忠称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两个月内5次赴大陆,是泛蓝的“两岸密使”。作为回击,国民党反指李文忠等曾多次往返大陆,可能是陈水扁的“密使”。 2004年,正当岛内“总统”选举进入白热化阶段,民进党指国民党“立委”李全教曾任连战“密使”,向大陆汇报“总统”选情。但几乎与此同时,陈水扁在上电视接受专访时,突然从自己口袋中拿出一张纸条,称这是大陆高层在2000年他就职前给他的,内容是“两岸双方在互相尊重对等下,处理好未来一个中国问题”,并表示他第一次就职典礼时所宣示的“四不一没有”,乃是与大陆沟通后所做的决策,暗示他与大陆之间“有密使来往”、“随时可以沟通消息”。 似乎就是从那时起,民进党不但不再羞于谈“两岸密使”,甚至有时候还想方设法地暗示自己有“密使”。2004年10月,针对陈水扁对台商预告“双十谈话会有重大宣示”,“行政院”也草拟“两岸人货对飞不落地”的直航政策,“台联党”罕见地爆料指称,这一系列变化是陈水扁在八九月间派“密使”穿梭两岸所致。2005年9月,陈水扁又称,他在5月曾请宋楚瑜给胡锦涛带话。不过,亲民党立即澄清,说自己不会担任“密使”,也“没有传话问题”。 从“抹红”变成“贴金” 民进党对于“两岸密使”态度的戏剧性变化,恰恰反映出台湾岛内政治气候的变迁。民进党不止一次地自曝“密使”风波,当然不是为了给自己“抹红”,而是想给自己脸上“贴金”。因为时至今日,稳定和发展两岸关系早已成为台湾选民的基本诉求。台湾媒体称,这一次两岸经贸论坛在岛内引起的热烈反响,足以让任何一个民进党当局的官员认识到,台湾如果没有大陆经济的支持,必然走向经济崩盘、社会动乱的不归路,所以苏贞昌才会在连战出发前匆匆宣布“半年内开放大陆观光客来台、客货运包机、农产品输大陆”等政策。正是民进党高官也有了“再不对大陆政策有所开放、政权将难以为继”的认知,所以才有了“密使”假象的营造,说穿了,这也是民进党走入歧途、苟延残喘的伎俩。 总之,所谓“两岸密使”,虽然真真假假,难以辨别,但都与岛内的政治生态、民意动向密切相关。台湾当局应当看到,所谓“密使”是不可能真正解决两岸之间的问题的,只有公开、坦诚地了解和顺应岛内民意脉动,才可能让两岸关系取得更好的发展。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