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战演讲中的闽南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08:54 海峡网-厦门日报 | |||||||||
昨日,连战先生在厦大演讲中谈到了厦门和台湾讲的都是“河洛话”,吃的都是“蚵仔面线、面线糊”,住的都是闽南式的“亭子脚”,看的娱乐的“歌仔戏”都一样。 河洛话,实际上就是闽南话。历史上河南洛水迁徙到闽南的人把河洛话带到闽南,因此闽南话又称为河洛话,闽南人也称为河洛人。后来,许多闽南人前往开拓台湾,又把闽南话带到台湾,因此,闽南话(河洛话)在海峡两岸广为流传。
蚵仔面线,闽南和台湾都有漫长的海岸线,都是盛产牡蛎的地方,牡蛎在闽南、台湾都称为“蚵仔”,长期以来,用蚵仔煮面线是两岸民间盛行的一种小吃,味道鲜美,做法简易。面线糊,也就是用面线揉碎加配料,烹煮而成,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做。 亭子脚,据有关专家说,闽南的红砖古厝有一个延伸部分就叫“亭子脚”,因此“亭子脚”成了古大厝的代称。 歌仔戏,是闽南的“歌仔”传入台湾发展成为歌仔戏,有专家认为,歌仔戏是中国300多个地方戏中,惟一产生于台湾的戏种。20世纪初诞生于宜兰,成为全台湾最受欢迎的戏种,很快回传闽南,风靡一时。 本报记者 卢志明(来源:厦门日报) 相关专题:国共经贸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