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自主招生,复旦劲掀“PK大战”?(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09:28 国际在线

  素质教育PK应试教育

  ――申城中学排名顺序悄然变化?

  就在复旦预录取名单公布当天,很多家有小学生或初中生的家长根据公布的录取学生名单,一个一个数着中榜生的中学。第二天,一家上海教育论坛,张贴着一张自制“榜单
”:根据自主选拔录取情况产生的最新中学“录取率”排行榜。

  与每次高考后紧张的“中学升学率排行”不同,这次,网上舆论明显把学校分成两类:重视素质教育的学校与一向应试名列前茅的学校。

  一些原来名不见经传的中学,以及以素质教育扬名的学校,成了赢家。

  复旦招生办主任郑方贤,对另一组数字格外感兴趣:6294位报名的学生,分布在343所高中;获得申请资格的1208位学生,分布在88所高中;被预录取的291位学生分布在56所中学。如果除去39所上海市示范性高中,有17所中学是大家通常认为的普通中学,但他们为复旦输送了35个学生。“这个比例,比往年复旦招收的上海生源分布要高。”更有几所学校,历年高考考入复旦的学生凤毛麟角,甚至是千分之一,但这次却被刮目相看:像奉贤中学、风华中学,这次均有两三人入榜。

  高考素有“指挥棒”之称,而这次,与高考成绩基本脱钩的复旦自主选拔,尽管在全市招生额度仅有300人,指挥棒效应也端倪初见。

  松江九峰实验学校校长胡仲威,这几天心气高涨。“九峰”是一所民办中学,学生整体成绩,在上海各中学分层中,位置居后。这次,从初中到高中都在“九峰”度过的高三学生袁东,被复旦预录取,消息传来,校长、学生,还有家长,均相当振奋。

  在胡仲威看来,袁东的最大特点,就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到“结对子”的安徽金寨县调研,袁东参加了“不公平贸易对贫困地区产生的负面影响”课题组,调研成果获得上海高中生社会实践二等奖。

  “很欢迎复旦的这次选拔导向。”胡仲威发自肺腑,“它为我们这里的学生们在高考之外多了条进入名校深造的机会。”

  高二学生天鸥也很高兴,她就读的进才中学,以重视素质教育著称,父母甚至有点担心:那高考灵吗?这一次,进才有11名学生被复旦预录取,大大超过了老对手。有人已开始猜测:今年中考,进才中学分数线会不会因此抬高?

  更多家长议论:假如有更多高校加入自主选拔,上海的中学排名,恐怕得有一次大的调整了。

  课外PK课内

  ――名目繁多的辅导班会继续火起来吗?

  自主选拔之后,是否会激起新一轮考证热、竞赛热?

  可能性非常大。江冰听到朋友的女儿捧着市三好学生奖状、钢琴8级证书以及市英语竞赛等厚厚一叠奖状、证书,到复旦面试且“得胜还朝”之后,又目睹着同事“小升初”的孩子这几天背着各类证书赶场子一样奔波于各所“名校”,心情沉重地回到家,对着正沉醉于围棋黑白世界里的小学二年级儿子一阵叹息:明天咱赶紧去报个少儿剑桥英语、数学兴趣班,否则,到时候,别人证书一大堆,我们拿什么来证明自己的“素质”啊?

  据统计,上海孩子小学时都上过至少一个兴趣班。各种竞赛班,即使在“奥数班”被叫停后,也依然改名换姓地红火着。以钢琴考级来说,几乎每年都有约3000个孩子参加。至于一些名牌初中、高中,针对小考、中考招生开办的各种名目繁多的“迎考班”、“小五班”,更如雨后春笋。

  实际上,复旦、交大自主选拔招生的消息刚一发布,“自主选拔录取综合复习材料”、“自主选拔录取面试辅导班”随即亮相上海培训市场。尽管复旦与交大三令五申不搞培训,不让能力模式化,但据了解,这些辅导班依然红火。明摆着,要拿到名校的测试资格,首先要有各项“能力证明材料”、“获奖证书”、“特长证明”,否则,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就失去了先发优势。

  更有一些媒体和社会培训机构在广泛搜集问题,准备汇编成册,盯着明年的考生市场。尽管,如考官所说,大部分考题都是情境设置,个性化提问,无法准备,然而,依旧有不少培训机构看好这块“市场”。

  很多人担心:刚刚试点成功的自主招生,会不会在扭曲的应试心态与应试经济下陷入尴尬?

  而江冰更困惑:毕竟复旦、交大自主选拔各300个名额,高考依旧是主流,而依照这个招生“双轨制”,还得“课堂课外两手抓”,孩子的负担岂不更重?

  不过,准复旦生、松江二中的杜晫,也许可以给更多“无证上阵者”们以信心。他申报复旦的材料里,只有一张三好学生证书。他的家人、同学,都曾担心他会被那些证书累累的竞争者们当场PK。但结果是,杜晫PK了不少奖状与证书。

  “我不觉得有很多证书的人在选拔中会有很大优势。”这位身高1.8米、不善言辞的大男孩在面试中给老师留下了“诚实、善良,有思维能力”的印象。“教授们似乎更关心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在面试中我们交谈更多的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对责任感、科学精神以及自学能力等的认识。”而引发教授兴趣的,则是材料里关于杜晫小时候曾经协助母亲编写过一本《物理世界漫游》的科普书,以及自荐信中一段杜晫对责任感的认识。

  面试过他的考官说,“证书”虽能从一个方面反映能力,但是,未必能证明你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复旦大学宣传部周晔提供了另一个比例:“在预录取的291名同学中,差不多有1?3的考生并没有各类证书。”

  这或许是一种风向标。不过,风向标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应试教育到底能否被素质教育替代,还是一个疑问。 (记者 吴 焰实习生 罗朝文 田永刚)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上一页] [1] [2] [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