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发现神秘塔形物 可能是经幢(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15:14 内蒙古晨报 | |||||||||
神秘塔形物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雪竹 一朴)日前,高两米、被区内一些媒体称为“国内最小的辽代石塔”经内蒙古考古研究所专家初步鉴定认为:尽管该塔形物的外型的确像塔,但从发现的地点和各种特征来看,应该是“经幢”。 ★发现者:它符合塔的基本特征
赤峰市松山区大夫营子乡原副乡长杨瑞臣是发现这一塔形物考古价值的第一人。 杨瑞臣说,这座塔形物是他前几年在大夫营子乡百石图村发现的,它以前一直伫立在百石图村西山的一座没有名字的“进士”坟前,底座已经被泥土埋了起来。后来被村民拉回村里,成了寺庙等建筑的象征,所在之处成了村民祭祀的地点。 据杨老介绍,从塔形物外观来看:其造型古朴、图案线条粗犷豪放,是辽代的风格。塔基、塔座、塔身、塔顶等一应俱全。除有莲座和卷云等图案以外,塔身上还有非常细致的人和景物刻画。其中有一幅是竹林和大门,门上的门闩、门钉都刻画得细致入微。门前还有一人手扶竹子而立,从穿着服饰上看应该是辽代,描述了当时的一个生活场景。 “通过多次考证,又翻找了大量资料,我觉得它符合塔的基本特征,应该是一座小型的辽代石塔。”平日就对文物考古有很大兴趣的杨老说。 ★文物专家:塔形物应该是“经幢” 记者带着由赤峰市松山区文体局提供的部分资料采访了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文物专家郭治中。 郭老师认为:从现有资料上分析,此物应该是辽代的文物,但并不是石塔,而应该是“经幢”。 “经幢”是古代仪仗中用的,用是丝织物加木杆做成,也叫“幢幡”。佛教进入我国后,由于用丝织物抄写的东西易毁,所以就开始把经文等雕刻在石柱上,因此又称为“经幢”。“经幢”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幢身上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一般为六角或八角形,五代和南北宋时居多,一般是安放在通衢大道、寺院或墓道、墓中、墓旁的。 “其实‘经幢’本身就是塔型的,在辽庆陵中就曾经发现过这样的‘经幢’,是八面的,但只剩下了幢身的一部分。大夫营子发现的这个是六面的,保存得十分完好。从刻画的莲座等花纹上看,有佛教特征。至于一些具体的问题,就需要根据最早时发现现场和那座墓葬的情况来分析了。” 据郭老师介绍:我国目前发现的塔都是砖、木结构或石头砌成,基本都在几十米以上,是佛教藏经或存放高僧骨灰用的。“的确是有一二米的塔,主要还是寺庙里的骨灰塔,电影《少林寺》中就有存放历代高僧骨灰的‘舍利塔’,但目前在民间还没有发现。”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