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胡锦涛访美专题 > 正文

胡锦涛在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晚宴上讲话(全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15:39 新华网

    【点击此处观看新闻视频

  新华网华盛顿4月20日电 国家主席胡锦涛20日晚在华盛顿出席了美国12个友好团体举行的晚宴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全文如下:

  全面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

  ━━在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晚宴上的讲话

  (2006年4月20日,华盛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尊敬的埃斯丘先生,尊敬的希尔斯女士,尊敬的多诺霍先生,尊敬的赵小兰部长,尊敬的基辛格博士,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首先,我要感谢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美国商会、美中协会、美中政策基金会、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百人会、美国亚洲协会、对外关系委员会、布鲁金斯学会、美国中国总商会、华美协进社今晚为我们举行这场盛大宴会,使我有机会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畅叙友情,展望未来,我感到非常高兴。

  多年来,在座各位朋友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促进中美关系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和宝贵贡献。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还要通过你们,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中美关系发展的美国各界人士,表示良好的祝愿!

  我这次应布什总统的邀请访问美国,目的就是同美方加强对话,扩大共识,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访问期间,我同布什总统以及美国其他领导人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会谈,还会见和接触了美国各界人士,取得了重要共识。我最深切的感受是,中美都有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强烈愿望,都认识到中美关系已远远超出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全球意义。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世界在发生深刻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发生深刻变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主张,面对深刻变化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世界各国应该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国际社会发展进步;应该尊重各国人民的意愿,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法制化,逐步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体系和秩序,使之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应该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应该更加重视发展问题,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改革和完善国际贸易、金融体制,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应该尊重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性特点,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共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的发展,既关系中国自身,也关系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相信,大家都关注中国今后的发展方向。在这里,我明确地告诉大家,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内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对外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28年来,中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是,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最紧迫、最现实的任务,就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最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希望,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走和平发展道路,在中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中华民族历来强调亲仁善邻的思想。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开展贸易,交流文化。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00多年间,中国曾长期遭受外来侵略,根本谈不上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人民最能体会和平之可贵。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华文化几千年发展形成的民族精神,也符合当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的崇高追求。

  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各国人民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创造和平环境,各国才能具备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加强交流,扩大合作,各国才能实现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既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和繁荣。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负责任、建设性的作用。中国积极参与缓解地区热点问题,努力促进区域互利合作。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权威和作用,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和国际救灾行动。中国同各国进行能源对话和合作,共同维护世界能源市场稳定。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美建交27年来,两国关系虽历经风风雨雨,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中美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互利合作是两国的正确选择。

  进入新世纪,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共同利益在增多,合作领域在扩大。双方在反恐和防扩散领域拥有重要的共同利益,两国建立了中长期反恐交流合作机制。双方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实惠,也有力地推动着世界经济增长。双方致力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宁,保持亚太地区的发展活力。双方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为两国人民友好架起了重要桥梁。双方都关注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气候变化、人道主义援助等重大问题,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双方还共同支持亚太地区防控禽流感合作。这充分体现了中美两国的共同责任。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美共同面对的挑战。从全球范围看,国际安全环境依然复杂,发展问题更趋突出,贫富差距正在拉大,贸易摩擦不断出现。妥善应对这些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发展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我们应该以宽广深邃的战略眼光、以互利共赢的时代思维来审视和处理中美关系,确保两国关系沿着建设性合作关系的正确轨道稳定发展。为此,我愿提出以下主张。

  第一,增进了解,扩大共识,构筑长期稳定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中国一贯高度重视中美关系,将其置于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位置,致力于同美国长期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中美应该继续加强高层往来,保持和扩大各级别、各层次的磋商,推进战略对话,增强战略互信,发展互利合作。

  第二,把握机遇,开拓思路,巩固和扩大经贸合作基础。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应该促进两国大中小各类企业开展合作,在电信、环保、服务业等领域开辟新的合作天地,加强能源战略磋商和相关合作。中美应该通过平等协商,在扩大互利合作中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将坚定地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扩大市场准入,加强

知识产权保护,增加从美国的进口。中方也希望美方采取促进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积极行动。中美还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对话和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平衡有序发展。

  第三,恪守原则,履行承诺,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定的原则应该得到切实遵守。这是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我们愿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同台湾同胞一道,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是,我们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我们赞赏布什总统和美国政府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我们希望美方认真兑现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的承诺。这符合中美的共同战略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台海及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第四,密切磋商,迎接挑战,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中方愿在双向互利的基础上同美方深化反恐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国际防扩散体制,推动以外交和谈判方式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并继续通过

六方会谈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中方也愿同美方加强在环境保护、公共卫生、赈灾减灾等领域的磋商和协调。中美应该保持和加强在联合国事务中的合作,推动解决全球发展问题。中方愿同美方一道,继续致力于促进亚太地区稳定繁荣,在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等地区多边框架中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推进开放、包容的地区多边合作。

  第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加强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中美都有引以自豪的文化,都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中美应该加强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加强媒体、智库等各界的交流,扩大省州、城市的友好往来。青年是未来,是希望。我们尤其要加强两国青年交流,为中美关系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第六,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正确看待和处理彼此的差异。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国情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国高度重视人权问题,已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入宪法,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推进人权事业。中国人民依法充分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中美国情不同,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是正常的,应该求同存异、平等协商,在相互交流中共同进步。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曾经说过:“世界可以由人的奋斗而改变,人的奋斗可以创造更新更美的事物。”我相信,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需要健康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让我们携起手来,全面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为中美两国人民的福祉、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完)

  相关专题:胡锦涛访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