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第一位女火车司机田桂英:妇女的火车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30日11:15 中国新闻周刊

  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情况下把我推上去了。我做的那点事不值得一提

  ★ 本刊记者/何晓鹏(发自沈阳)

  见到田桂英是在她女儿家,屋里挂着一张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片,一个年轻的姑娘身着制服,从火车头车窗里探出身来,表情坚定,目光悠远。车窗下是一面锦旗,上写:妇女的
火车头。

  如果没人介绍,很难把照片上的姑娘与眼前的人联系起来。56年前闻名全国的“铁姑娘”如今已经76岁了,看上去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太太。

  她是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在1950年评选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时,是464人中的一个,那一年她20岁。

  几个小时的采访,田桂英始终面朝记者侧坐着,好像在开火车;这个姿势很累,她一次都没有向后靠过。田桂英说起话来语调和缓,多年前的往事仍然记得清楚。

  “我这人心挺野的,那时就想干点有技术的工作。”

  为养家,田桂英13岁就进城当童工,直到17岁,大连铁路招工,她进了机务段。

  田桂英出生时,上面有五个姐姐。一家人靠父亲打鱼为生。打着了就能吃饭,打不着就饿着,尤其是冬天,海面封了,渔船出不去,一家人就干挺着。

  爷爷去世时,要送回老家下葬。田桂英的妈妈没有一条完整得可以穿出门的裤子,只好向别人借。等回家时,还没等进家门,就让人脱下去要走了。

  “妈妈去世时还想着这事,为这事她羞愧了一辈子。”田桂英说,“姐姐们很小就出嫁了,那时结婚不像现在,嫁人就是为了向男方家要钱,嫁一个,生活就向前推一推,一点点维持。”

  田桂英的人生改变就是1949年6月20日。

  那一天,19岁的田桂英怯生生地进了屋,在女火车司机培训班的报名表上签了名。从那刻起,这个贫苦的渔家女开始经历另一种人生。

  大连在1945年就光复了,之后一直处于前苏联的军管状态。机务段的段长李索夫就是个苏联人,培养女火车司机的念头就是缘于他,他觉得:苏联都有女火车司机,中国为啥不能有?

  当时的中国,女人出来工作很少见,即便出来,结婚之后都回家当家庭妇女。包括田桂英在内,整个大连机务段只有4个女人,让女人去开火车,那更是破了天荒!

  这消息让田桂英寝食难安,她在职工俱乐部看过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个苏联女火车司机,膀大腰圆、威风凛凛,田桂英很羡慕。

  “我这人心挺野的,那时就想干点有技术的工作。”在进机务段之后,田桂英参加过共产党办的夜校,这让她的想法有了很大变化。吃饱饭已经不成问题了,她要做的是不再受男人压迫,证明自己跟男人一样行。开火车是个好机会!

  阻力很大!

  “她能开动火车?那要男人干什么?”“女人不在家里守妇道,去开什么火车,太不像话了!”从家人、亲朋到同事,没人觉得她能行。

  “那时开火车不被人看成好事,事故多,撞人、撞车什么的,活又脏又累。我父亲坚决反对,他对我说:‘再咋穷,有口饭吃就行!我绝对不能让你去!’当时段里的男职工都反对,都说不能干。他们的实践经验让他们觉得女人干不了这活。”

  田桂英还是报了名。但她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自己到底行不行,于是她干了一件事。

  那天一大早,她到段里,见到司炉孙师傅。

  “孙师傅,咱俩掰掰腕子,看谁有劲。”

  “好!”

  田桂英胜了。

  “孙师傅,你觉得我这样能开火车不?”

  “能!”

  田桂英有信心了。

  “那天啊,孙师傅下夜班,累了一晚上,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想起往事,76岁的田桂英呵呵笑。

  就这样,田桂英跟另外8个姑娘成了中国第一批女火车司机。

  “那时谁也不敢说苦说累,就怕领导不要。”

  10来斤的大平板锹,每3秒一锹炭,15分钟要投280锹。

  投炭是给火车烧火。投出去的炭还要成簸箕形——中间低平四边高,这样火烧得才旺,火车上投炭不比平地,车身一晃,一锹炭全撒。就是铁打的身子,也让你累得化出水来。

  9个平均年龄20岁的姑娘就练这个,一练三月。

  刚开始时,即使她们拼了命地干,顶多也就能撑100锹。一天下来都跟水人儿似的,回到屋里倒头便睡,第二天早上挣扎着起来。“真苦啊,那时谁也不敢说苦说累,就怕领导不要。”

  眼看着她们的胳膊一天天粗起来。

  但接下来的机车理论课又让她们“脱了一层皮”。9个姑娘,最高的只有小学文化,更有几个一天书也没念过,老师只能画着图给她们讲理论。

  8个月零20天,中国第一批女火车司机就这样“出炉”了。“如按正常程序,培养一个内燃机车司机,光在讲习所就要学两年。”田桂英说。

  因为田桂英毕业考核成绩最高,她被任命为司机长,她们的包车组被铁道部命名为“三八”号包车组。

  从3月8日到8月末,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田桂英的包车组创下了安全行驶3万多公里、节煤51.76吨的纪录。

  一夜之间,全国的报刊都在宣扬“三八号”包车组的光荣事迹,这些“铁姑娘”的故事被收入当时的中小学生课本。全国人民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女火车司机。

  那年“五一”,田桂英被评为东北路局一等劳动模范。她的包车组开着“三八号”从大连出发,沿途运送200多名劳动模范去哈尔滨参加东北铁路劳模大会。途经车站站满了看热闹的人,他们都想看看女火车司机到底是个什么样。

  “那时我们无知啊,不知道总理只是在沈阳念过书”

  1950年9月底,荣耀达到巅峰。

  20岁的田桂英作为东北铁路工人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大会。这是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第一次评选自己的全国劳动模范。

  田桂英说,去之前她不知道会被评为全国劳模。事实上,后来几天发生的事,没有一件是她能想到的。

  9月2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劳模代表聚集在中南海怀仁堂。田桂英被安排向毛主席献旗。为了这次献旗,田桂英想了好几天,她想对主席说点什么,最终决定祝主席身体健康。

  结果一上台,激动的田桂英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淌,一直哭到下台,想好的话一个字都没说出来。

  更让田桂英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下午6点,会议组安排劳模们在北京饭店吃饭,在她那桌竟然有周恩来总理!

  “总理和我就隔着一个人,真紧张啊,想给总理夹菜也不敢。总理看出我们挺拘束的,就问你们是哪地方来的啊?我们说是从东北沈阳来的。总理笑着说,我也是沈阳人啊!他一说是沈阳人,我心里一下就放松了。哎呀,总理您是沈阳人啊?!那时我们无知啊,不知道总理只是在沈阳念过书。”

  “总理就给我们夹菜。他对我说,田桂英,你最小,你去给主席敬酒吧。我也不会喝酒啊。总理说不要紧,让我代表铁路工人给主席敬酒。”

  田桂英说她给毛主席敬酒时,心里害怕极了,硬着头皮去走过去,腿肚子都在哆嗦,敬完酒回到座位上时,她能听到自己怦怦的心跳声。

  从北京回来,田桂英生活就发生了改变。她不但作为中国青年代表访问苏联,还成为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的精神榜样。

  1952年底,“三八号”包车组解散了,田桂英和她的女同事被送到学校补习文化。1955年,田桂英考进唐山铁道学院,在机械系学习蒸汽机车理论,毕业后,被分配到沈阳铁路局机务处当工程师。

  十年之间,田桂英完成了一个从贫苦的渔家女,到全国人民的楷模,再到大学生、工程师的转变。这一切变化始于1949年6月20日那一天。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情况下把我推上去了”

  田桂英是1985年退休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她的一生值得羡慕。但田桂英说,直到退休之后她才觉得当劳模是个好事

  “上大学时我就跟人说,我要是结婚有小孩,绝对不让他当劳模,把工作做好了就行,别当劳模,当劳模压力太大了。”

  “一开始是不懂什么叫劳模,自己被选上了,也不知道大伙为什么会选我。那时被选上了我还特别害怕,不愿意当。担心啊,老开火车哪能不出事?出事后怎么向组织交代?”

  这种压力不只在工作上,年轻时的田桂英不会想到,她直到35岁才会结婚。这个年龄即便放到现在也很晚了。

  从参加火车司机培训开始,田桂英和她的包车组就被禁止谈恋爱,找对象得要领导批准。

  “现在一想,上当了!那时人都听话,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也不分析领导说得对错。等到同意你找对象时,跟你差不多年龄的人都已经成家了。所以我们这些人啊,找对象不是比自己大很多,就是找了个小女婿。”

  最热火朝天的十年也是寂寞奉献的十年。紧接之后,劳模这种荣耀到了文革时期反而成了她的“罪行”。

  在那年月,黑白颠倒,田桂英被扣上“假劳模”“假党员”的帽子下放了;工厂开会时,糊好的高帽等着她戴起来接受批斗;连俄语都不会的她还被人说成是“苏修特务”。就是在那段日子,田桂英扔掉了她所有的奖章、奖状。

  “你问问那些劳模,在那个时候,谁把当劳模看成是光荣的?”

  这一切直到文革结束才改变。风平浪静了,当劳模光荣的感受又慢慢回到田桂英的心里。“我原来都不想当这个劳模了,压力太大了。别人能做的事我做不了。可现在我当这个劳模我感觉挺光荣的,党和人民没忘了我。现在大伙都宣传劳模精神,劳模也受了尊重,感觉当劳模还是好的。”

  现在的田桂英每周都要去位于沈阳北运河的劳模物业公司,从家到那里需倒两次车,一个半小时。膝部的骨质增生让她走起路来有些痛苦,但从1997年到现在,她从未中断过,她和众多退休劳模一起做着北运河的绿化保洁工作。

  田桂英还经常被邀请到学校、社会单位去讲述她年轻时的故事,但当劳模的苦处她从没说过,她说这一生得到的远比自己付出的多得多。

  “我做的那点工作要拿现在来比,算个啥啊。我有今天,只不过是刚解放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情况下把我推上去了。我做的那点事不值得一提。”

  “毛主席的恩情永远也报答不了”

  问:你无疑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劳模形象,那么,在你看来,劳模的标准应该有哪些?

  田:我感觉,当劳模是就是要全心全意为党工作,我们那个时候就是那么个想法。像我们小时候在旧社会就是受苦的,突然能吃饱饭了,就觉得应该好好工作,报答党。解放以后我感觉党给我自由了,毛主席和党的恩情我永远永远也报答不了,就要把自己所有的劲都用到工作上。

  问:那么,据你观察,有没有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劳模?能否举例?

  田:你看我们过去的劳模,比如铁路上的,养路大王某某人、操作大王某某人、调车大王某某人,你选出来之后确实能站住脚。一提起这个人,大家就知道是谁。现在这些劳模一年两年行,过一段大家都忘了,站不住脚。

  问:有一些私营企业的老板和体育明星,当上了劳模,你认为,作为劳模,他们和你有什么不一样?

  田:那绝对不一样,咱们过去的那些劳模那真是实干出来的。现在劳模我看……有的说是花钱买的,咱倒不知道真假,现在当劳模容易,填个表就是劳模了。那时候人的思想特别朴实,领导说什么都听,不管你对不对,也不分析,叫干啥就干啥。

  问:你认为,劳模对公众的榜样作用,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

  田:不如以前了。过去的老劳模即便去世了,他在别人心里还是劳模,能树立起来,这些劳模都是干出来的。那才是真正的劳模。现在的劳模有几个能树立起来的?现在的工人没有把技术钻到底,他说不出来一套东西。

  问:作为劳模,你感觉,真实的你和媒体宣传报道中的你的形象,有没有区别?

  田:没有,他们基本上都是根据我讲的报道的。

  问:宣传报道对你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

  田:也没什么影响。看到有报道了,他们有人会打电话来,“哎呀,在报纸上又看到你了”,有的说你真行啊。也有看法不一样的,比如看到开大会把我们请去了,就说“平时一点好处也不给你们,到开会了用到你们让你们去了”什么的。但我不这样想,我总觉得我现在对党没有贡献,党没有忘记我、人民没有忘记我,这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问:你觉得用以前那种方式现在能选出真正的劳模吗?

  田:选不出来,真选不出来。

  问:能不能采用民主推选的方式来产生劳模呢?为什么?

  田:这个我也说不好,我退休20多年了,对这些也不知道了。你说让大家选,干得好的人不宣传大家也不知道啊。比如徐虎,电视一宣传大伙都知道,觉得这个同志太了不得了,我也在衡量自己,徐虎做的一些事我就做不到。但电视要不报道他,别人也不知道,没法选。★

  劳模评选内容变迁

  到2005年,评选劳模13次,以前有些随机性,1989年召开的全国劳模大会以后,初步定每5年表彰一次。

  这13次劳模评选可以简单归纳为: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956年是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1959年全国群英会,1960年召开全国文教群英会,1977年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1979年一直到1989年是表彰劳模,以后形式开始固定。

  劳模评选的比例是有要求的。首先,企业职工不少于劳模评选总数的45%。其中企业职工中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55%。第二,在企业职工中,企业负责人不超过22%。同时,为了表明农民的突出作用,农民比例不低于20%到25%。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更强调动脑,苦干还要加巧干。

  整理:孙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