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社会记录》专题 > 正文

寻找彭加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08日18:16 央视《社会记录》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4月24日22:05首播节目寻找彭加木,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阿丘:上个星期,我想您一定看到或者听到过,新闻里,详细播报了一桩有关干尸的悬案。

  新闻资料:《新闻三十分》

  记者:这里是敦煌博物馆,旁边这个木棺里面就是不久前从库姆塔格沙漠搬运过来的无名干尸,再过一会工作人员就会打开这个木棺,让我们一睹无名干尸的真面貌。

  敦煌博物馆馆长傅立诚:这具干尸(生前)身高在一米七左右,根据干尸的腐败、腐烂情况和风化情况,戈壁滩风沙比较大吗,它应该是一具现代人的干尸。

  无名干尸发现者 刘强:当时碰到以后,发现他(无名干尸)是在沙子上趴着的,(身子)朝向正北方向。

  无名干尸发现者 刘国汉:一只胳膊向前伸着,一只胳膊放在腹部。

  播音员: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科院骨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三名专家,已经乘飞机抵达敦煌,开始对干尸进行现场检验和DNA样品采集,最快也要几个星期,才能最后确认干尸的身份。

  无名干尸发现者 孙雪虎:我们也看过好多资料,而且对当时彭加木失事的地方,纬度了也有点了解,所以我们大概就是这样一个猜测。

  影像:红布里的干尸

  主持人阿丘:就是这一具干尸,这几天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之所以那么重视,原因就是前面发现者所说的,这具干尸疑似二十六年前失踪的一个人--彭加木。如今,北京几个方面的专家已经取样在做DNA测试,结果要几周后才能出来,但这些天,彭加木这个名字又出现在人们的街谈巷议里,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彭加木是何许人?也许年轻人会感到陌生,不过我相信,对于我们这些三十岁以上的人来说,彭加木这个名字,太熟悉了。

  照片 影像资料 简单字幕叠出

  解说:彭加木,1925年出生于广东番禹,22岁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在上海从事生物化学研究。五十年代起,彭加木曾十五次进疆考察,三次进入罗布泊地区,调查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被人称为我国考察罗布泊无人区的第一人。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独自出外寻找水源时失踪--直至今日。

  纸条:我往东找水去了。彭

  黑白沙漠 刺目阳光

  阴黑

  影像资料:《他在祖国的土地上永生》 大群的搜救队伍

  搜救人员:大连,大连,酒泉呼叫。

  搜救人员:呼叫。

  解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指示下,在总参国防科委,兰州乌鲁木齐部队的大力支持和新疆自治区党政军的直接领导下,由中科院新疆分院与当地驻军协同配合,组织专门力量,从1980年6月18日开始,以彭加木同志出事地点库木库都克为中心,分三路进行了大规模的寻找。

  解说:这是二十六年前拍摄的纪录片,记录了彭加木失踪之后,那三次前所未有的沙漠大搜救。

  画外音:航空兵机组人员,冒着摄氏六十度的高温坚持在三十到五十米的超低空飞行,他们集中全部精力注视着每一片洼地,每一条沟壑,每一块可疑的草丛。……

  当时搜救机组成员的现场报道。

  影像画内:搜救的艰难 旁留字幕 缓缓上

  第一次寻找:1980年6月18日、19日,全体科考队员和司机等9人沿着脚印寻找。

  第二次寻找:同年6月20日--26日,当地部队和科考队员共136人次,空军9架直升机、3架安-2型飞机。

  第三次寻找:同年7月7日--8月2日,出动181人,汽车48辆,飞机69架次,公安部警犬6条。搜索地面100多小时,搜索范围4000多平方公里。

  解说:1980年一共三十多天、三次大规模的寻找彭加木。所发现的痕迹,是一个芦苇包上有彭加木坐下休息的印记,和一张夹在芦苇杆上的椰子奶油糖纸。在罗布泊的盐壳板附近,彭加木的脚印消失了。

  画外音:(渐出)党和国家尽了极大的努力,但是彭加木仍无踪迹。

  隐黑

  主持人阿丘:今年3月份,在这次干尸事件发生之前,一些媒体也再次发起民间“寻找彭加木”的活动。国内13家晚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新浪网等媒体共同表示愿意参与,彭加木生前所任职的新疆科学院也派出人员一同出发。这次寻找,距离1980年最初的寻找,已经相隔二十多年。为什么此时突然又要提起这样倡议?活动的带头人唐守业说,那是因为。他发现,在现在这个时代,人们开始淡忘彭加木,后辈更加不知道科学家彭加木的故事。甚至曾经有孩子问他,彭加木是什么木头?而他们这些作为从80年代过来的人,作为新闻人,有义务告诉下一代,彭加木是谁?

  网页:寻找彭加木 环保罗布泊

  寻找彭加木 寻找学术精神

  主持人阿丘:从1980年6月17日到今天,科学家彭加木已经失踪在罗布泊快26个年头了。事情,似乎是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了。可事实上,关于寻找彭加木的故事,却一直都没有结束。从1980年到现在,各种团体或个人身份去罗布泊去寻找彭加木的活动有很多次。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接到过无数次的电话,说发现的干尸可能是彭加木。寻找彭加木,已经成了中国人的一个心结!这不仅是因为二十六年前搜救无果,而且,还因为在彭加木失踪之后又发生了很多故事,寻找彭加木的意义,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

  照片:周培源照片 《中报》 夏叔芳;

  解说词:1980年10月11日,香港《中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五行大字标题,醒目刊登了一篇“特讯”,这篇特讯刊发了一个名叫“周光磊”的“中国留美学者”,在 1980年9月20日,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惠林市写信给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的信件,信中说到他本人是彭加木30年前的老朋友。在1980年9月14日,也就是彭加木失踪快三个月的时候,他居然在中国驻美大使馆见到了彭加木。而且还说把这消息告诉了彭加木夫人夏叔芳。

  主持人阿丘:彭加木重现?现身美国?这些话在1980年的意义,无疑就是里通外国,是叛逃。一时之间,美国和日本的一些媒体转述得纷纷扬扬,甚至连一部分中国人也出现了怀疑情绪。而中国驻美大使馆在最快的时间里,登报否认了这条传闻,北大校长周培源也出面澄清,说他根本不认识周光磊,信中所提到的几个目击者、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也站出来表示,他们根本没有在美国见到彭加木。尽管如此,原本已经尘埃落定的彭加木事件,一时间又显得扑朔迷离起来。1980年11月初,根据中国科学院党组的指示,第四次寻找彭加木的行动再次开始。

  影像:搜救

  主持人阿丘:如果说前三次寻找彭加木是为了找回彭加木的性命;那么这第四次的寻找,则是为了证实彭加木的清白。这次,彭加木的夫人和儿子亲自奔赴边疆,儿子彭海更是进入沙漠现场。这次寻找的时间达到41天,但依然没有彭加木的踪影。

  隐黑

  影像:彭加木一家人的照片。 夏叔芳的影像

  主持人阿丘:彭加木的妻子夏叔芳也是一个科学家,在彭加木刚刚出事的时候,她曾经乘坐直升飞机赶往出事地点,在人们面前表现出非同一般的镇定和沉着,只是临走时采集了几枝红柳和盐碱块作为纪念。4个月后,当被安置在敦煌防化所的夏叔芳知道寻找彭加木的行动又一次失败后,她请求搜寻飞机把她送到沙漠里。面对着大漠,夏叔芳涕泪横流,最终只抓走了戈壁滩上的一把细沙。

  影像:黑白沙漠 音乐

  影像资料:

  画外音:1957年彭加木曾经写了这样一首诗。昂藏七尺志常多,改造戈壁竟若何?虎出山林威失恃,岂甘俯首让沉疴。这时候彭加木身患癌症,濒临死亡的边缘,但是一个立志改造戈壁,献身边疆的战士,是不会再病魔和死亡面前低头的……1980年5月初,彭加木同志率领了一支由新疆分院科研人员组成的考察队,对罗布泊地区进行了再次考察。6月16日,考察队在库木库都克附近扎营时,发现带来的汽油和水只能维持两天了,经讨论决定就地找水,但没有找到水源,晚上他们就向部队发电求援,第二天上午9点,部队回电准备支援。但是彭加木同志考虑,飞机运送一公斤水要花费二三十元,而且数量有限,他希望能自力更生解决用水,这样可以减轻部队运水负担,为国家节约经费,并为以后的考察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于是彭加木同志就悄悄地给同志们留下一张字条,冒着摄氏五十多度的高温毅然一人出发去找水……

  主持人阿丘:为了节约经费自己找水源,彭加木一去不归,现在的人们会说这样太不值得;为了科考工作不顾身体,也不再是人们对于一个学者成就的评判标准。可在当年,彭加木,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成为近代史上我国第一次打开罗布泊神秘大门的勇士和英雄。因为他的成就和高贵的品德,他曾经被无数人敬仰、牵挂。1980年总结彭加木事件的新华社记者在稿件中提到,在彭加木失踪消息刚刚传出的时候,人们盼望彭加木生返复归。很多人写信给政府,敦促政府不惜代价地扩大寻找规模;踏遍这中国“百幕大”的每个角落,找个水落石出。还有少先队员写信说:“现在我们恨不得变成孙悟空,一个跟斗翻到罗布泊,拔下一根毫毛,吹口气,说声“变!”变成千万个孙悟空,千万只火眼金晴,把彭加木叔叔找回来!” 上海一位公民为了前往罗布泊,来信声称他能在出事现场用数学公式计算出失踪者的下落。现在的人们可能难以理解这些话,但是在当时,却表达了人们的由衷关切。正因为如此,作为彭加木的同事和后人,越发无法接受那些传言。彭加木不知所终,已经成为他们心里难忘的伤痛和疑惑。

  据彭加木生前的同事,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人说,80年代以后,他们院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进入罗布泊科学考察时,都不会忘记寻找彭加木的踪迹。

  影像:新疆科学院彭加木雕像;纪念碑;沙漠;

  字幕:1981年 6 月,彭加木正式被授予烈士称号,同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在在彭加木最后的宿营地树立了一块纪念碑。

  影像资料:《望长城》 黄宗英遇到夏叔芳

  解说:1990年,彭加木失踪后的第十年,中央电视台〈望长城〉栏目组要进入罗布泊拍摄,64岁的夏叔芳赶去同行。

  黄:咱们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西出阳关会故人。…

  黄:你预感这次会找到他的东西?

  夏:哎呀,就是,哪怕找到一点遗物也好,我这样想。

  解说:在沙漠里,摄制组听说附近有干尸。

  黄:咱们要不要去看看?

  队友:还带了一个水壶。

  夏:那最好去看看。干尸附近有什么东西没有?

  测绘队:没有 有也被吹化了,风化了。

  夏:一米多少?

  测绘:大概有一米七以上。

  夏:他(彭加木)有一米七,一米七。

  测绘:光腿在,头部也不在了。

  8:45夏:一米七有可能。

  黄:你们哪个同志能跟我们去一下?

  挖掘 夏在一边看着 测量

  解说:经过对干尸的身高测量鉴定,沙漠里的这具干尸不是彭加木。夏叔芳决定,借此机会去看看她从来没有见过的彭加木纪念碑。

  夏叔芳坐上车去看彭加木的坟。

  解说:在去彭加木墓碑的路上,摄像机突然出现故障,夏叔芳在丈夫纪念碑前的一幕成了似真似幻的图景。

  有人念墓碑上的字:彭加木…遇难于此。

  解说:临别的时候,夏叔芳特意给路人留下了一张纸条,放在铁盒子里,埋在纪念碑下面。

  夏念:“衷心的祝愿,有朝一日路过此处的尊敬的同志们能在周围找到彭加木的遗体,万分的感谢与期望。”

  车轮滚滚远去 无声的沙漠

  主持人阿丘: 2003年,夏叔芳病逝,寻找到彭加木的遗体,成了她未竟的心愿。大型寻找彭加木的活动没有再进行过,而夏叔芳留在纪念碑下的铁盒,和里面简单得像一个口信的嘱托,却成为了罗布泊里的一道风景。此后,每一个来到罗布泊的旅行者、探险家,甚至是淘金的人、路过的农民们,只要到达彭加木纪念碑,就会去看夏叔芳留下的字条。

  影像:纪念碑;字条;沙漠;烈风

  隐黑

  影像:余在大漠中唱歌“对面山上的姑娘,你为何这样悲伤 泪水湿透了你的衣裳,你为什么还不回家乡”

  解说:1996年,还是6月,上海探险家余纯顺来到罗布泊,准备打破6月不能穿越罗布泊的神话,徒步穿越罗布泊。临行前余纯顺说:“迄今为止,到过和将要到过罗布泊的上海人,一个是彭加木,一个就是我。如今,彭加木已经魂归大漠,只有我余纯顺,一定要征服罗布泊!”

  影像:余纯顺出发:“你放心好了 我一定会穿越罗布泊,我有这个能力能穿越罗布泊。”

  解说:余纯顺说,男儿就应该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像彭加木这样的先人,死得壮烈,值得尊敬。

  余挥手远去

  解说:但是三天之后,余纯顺没有走出罗布泊。1996年6月18日,人们在罗布泊腹地发现余纯顺的尸体。而恰恰是在十六年前的这一天,彭加木消失在罗布泊。

  51:56蓝色帐篷

  大漠 音乐

  主持人阿丘:余纯顺不是为了寻找到彭加木才去罗布泊的,但是他执意要在6月份穿越罗布泊,是希望挑战生理极限,跨越先人经历的难关。他觉得,当年彭加木在60摄氏度的高温做科学考察,而他如果可以徒步穿越罗布泊,那将是对长眠在罗布泊的彭加木最好的纪念。只可惜,这种纪念太过凄美,最后留在罗布泊的,是又一座纪念碑。

  沙漠 余纯顺墓碑 彭加木纪念碑 音乐

  主持人阿丘:这几天,北京的专家们正在对罗布泊里发现的干尸做DNA测试。这几十年来,彭加木吸引了无数追随者的脚印和目光。如果能找到彭加木,那不仅是对彭加木家人的安慰,和对世人的交待,也是表达我们对彭加木科学精神的缅怀。有位网友在一篇文章中说得好:如果彭加木的遗骨能奇迹般地出现,对所有和彭加木同时代的科学家来说,几乎是那个艰苦奋斗岁月的完美句号。而在今天,重新寻找彭加木的踪迹,又有一番重要意义吧!今天节目的最后,我想让大家听一听彭加木自己的声音,就算是我们对这位科学先辈的纪念吧。

  彭加木的声音资料:建筑工人,他们住的总是临时简单的房子,他们做好新房子都给别人住,为什么我就不能这样做呢,我也能够像这个铺路的石头一样,让人家踏在身上前进,那我觉得也是很光荣的。

  隐黑

  音乐:荒漠;纪念碑;妻子夏淑芳的字条:

  “葡头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社会记录》周一至周五22:05首播,次日4:40,16:30重播

  Email至shehuijilu@vip.sina.com或shehuijilu@vip.sohu.net提供新闻线索

  相关专题:央视《社会记录》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