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岚清:传播音乐 读书写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09:56 南方新闻网 | |||||||||
本报记者 方立 整理 “学音乐的人特别有创意” “你知道中国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行路难》是谁谱写的吗?是我国‘地质之父’李四光。你知道中国的‘两弹元 勋’和‘航天之父’钱学森早年写过一本科学与音乐艺
“你知道‘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什么业余爱好吗?你别看他像个农民,他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好,他还公开表 演过,世界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小提琴家,‘量子论专家’普朗克同样是钢琴家,他俩还同台演奏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主席格林斯潘也是音乐科班出身,年轻时在一个爵士乐队吹过萨克斯。 “这一切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艺术修养对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生是多么的重要啊!” 这些话出自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2005年4月20日在浙江大学的演讲。 他接着追问台下的年轻人,“我们现在一些大学生,到大四时就开始想方设法找工作,可你知道不知道?在香港汇丰 银行,他们不仅招收学金融、经济专业的毕业生,也招学音乐的。因为汇丰银行的负责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学音乐的人特 别具有创意思维,只要加以金融知识培训,很容易成为具有创意思维的金融家。格林斯潘的成功,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他的演讲赢得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古典音乐“发烧友” 李岚清自从2003年初之后,也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活。从媒体公开报道看,他写了两本书,一本是《李岚清教育访 谈》,回忆任职时的经历;另一本是《李岚清音乐笔谈》,做音乐知识的普及。他把稿费全部捐给复旦大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 。 他对音乐的普及不遗余力。从2005年开始,他在国内各个高校演讲,告诉中国的年轻学生,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不 能不懂得享受音乐。他甚至用了一个极端的说法:一个现代大学生,如果连肖邦都不知道,不能算高素质的大学生。 有人评价说,他是一个音乐“发烧友”。甚至说,他对音乐价值的传播具有“传教士”精神。 他的演讲足迹遍及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谈论音 乐与人生,有时往往三四个钟头还意犹未尽。 他的讲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而年轻人却经常忘记他曾经是一位政治家,而他也愿意和别人达成新的关系模式 。他和音乐界的很多人是朋友,他说,“他们把我当作朋友、他们中的一员和知音,并不感到我是他们的领导,这一点我很高 兴。” 他像传统的中国士大夫一样,给自己起了一个雅致的名号:江南老童生,这是一个极具中国古典色彩的称呼,他还喜 欢另一种古代文人的爱好——篆刻。 他还将篆刻和音乐结合起来,给心目中的“乐仙”莫扎特刻了一方印。约翰·施特劳斯,被世人称为“圆舞曲之王” ,他也给这个奥地利音乐家刻了一个“王印”:“圆舞曲之王印”。他是这些音乐家的崇拜者。 “据专家考证,我是中国惟一给外国音乐家刻图章的人。”李岚清说。在一次演讲中,他还说,他经常一边“听”《 新闻联播》一边练篆刻,“因为电视里的许多同志我都认识,不用看我也听得出谁在讲话。另外我一边听一边刻,可以起到一 个手脑并用的效果,对健脑是有好处的。” 在高校演讲中,李岚清还会和师生们一起合唱,他经常充任指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讲座中,李岚清用夹有英语单 词的语言和声像,多次将在座师生带入音乐世界,引来阵阵欢笑和掌声。 当谈到经典音乐和通俗音乐比较时,李岚清说,“《猪之歌》,《老鼠爱大米》,这些十分流行的通俗歌曲要表达什 么意思?从逻辑上,我理解不了。”他还学着网络上流行的唱法,即兴哼唱了几句。演讲结束后,李岚清还和北外合唱团一起 演唱了由自己作词作曲的《蓓蕾之歌》。 李岚清说,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可以用8个字概括:健身、健脑、读书、写书。健身排在首位,他说自己有20年网球 球龄,游泳最长纪录是5000米。他说,健身的好处是“自己不受罪,家人不受累。减少医药费,有利全社会”。 《大地》杂志评论说,从国务院副总理的岗位上退下来了之后,他可以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一番。该杂志还披 露了一个细节:早晨,李岚清早早起了床,走进放置着钢琴的琴房里,顺手弹起一首自己作词作曲的《蓓蕾之歌》。琴声,充 满着无限的激情和十分明快的节奏,从窗棂飞迸向屋外的花园里。循着琴声,李岚清的妻子章素贞走进琴房,给他端来一杯刚 刚热过的牛奶。李岚清深情地望了妻子一眼,将一杯牛奶喝得一干二净。 (本专题部分内容参考李雅民、沈亮等人文 章,谨表谢意)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