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台网副主任:重大震情预测结果20分钟内上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10:02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 |||||||||
1970年以来中国2级以上地震分布图(注:图中红点表示地震的位置与强度) 1970年以来唐山及附近地区地震强度图(本版图片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提供) 本报记者 徐彬 5月3日入睡时分,两次晃动让唐山人彻夜难眠。 这一天,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一共发出4个地震报告:早上8时26分,内蒙古牙克石市发生4.2级地震;晚上10 时前后,3.6级和3.8级地震光临唐山;临近午夜,太平洋岛国汤加的
5月3日之后,唐山还接连发生多次小震,临近的宁河县和京津地区均有震感。 所幸的是,这些地震未造成大的破坏和伤亡,但让公众产生了一些疑虑:会不会有大震,以及大震前能不能被及时告知。 就这些问题,5月6日,负责全国地震监测预报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张晓东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大家不必有恐慌心理 记者:我们在今年看到了不少地震消息,实际情况如何? 张晓东:可以给你几个数据。从1月1日至今,全球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是7次。全国共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11次,其中大陆7次,台湾4次。去年全国5级以上的地震一共有22次,其中大陆13次,台湾9次。 至于5级以下的中、小地震就更多了,震级每低1级,次数大约多出一个数量级,平均起来可以说每时每刻都有地震发生。 我们有一个统计数据,从1900年至今,全球平均每年发生8级以上的地震1次,7级以上的地震是18次,6级地震是134次,5级地震是1300次,4级地震是13000次…… 而实际发生的小地震比这还要多,因为有很多地方地震台网覆盖不到,漏记了一些地震,震级越小的地震漏记越多。 记者:5月3日一天之内就发生了多次地震,是否表明目前地震活动有异常? 张晓东:地震是一个自然现象,是地球板块在运动中积蓄和释放能量的一种重要方式。从长时间、大尺度来看,这种能量释放具有一定的均匀性,但短期、小尺度上有差异,有时候差异还比较大。 刚才我说了,3级以上的地震全世界每年要发生十几万次,这些地震中,有感地震并不多。最近这几个地震,离人聚居地近了一些,大家都有感觉,可能产生了恐慌心理,实际上有感地震的多少与未来是否有强震并没有直接关系,大家不必有恐慌心理。 记者: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多大的地震就可能造成伤亡? 张晓东:地震造成伤亡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物倒塌。在专业上,我们用烈度来表示地震的实际破坏力,地震烈度到了4 度或者5度,就会有震感。一般来说,在建筑抗震性能比较差的人口集中地区,5级以上的地震就可能造成伤亡。 重大异常不过夜 记者:这次唐山发生一连串的小震,国内地震台网是否监测到异常信息? 张晓东:3级多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很小,对人和建筑物一般没有危害。地震监测预报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是针对那些能造成灾害的强震。 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难题。我们在不断积累经验,在理论上也不断创新,如目前数字地震和卫星观测技术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至今在地震预报上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有一句话,叫“上天容易入地难”,我们对地下的了解还很有限。如果把地球比喻成一个鸡蛋,我们到目前为止钻探的厚度,还没有钻透那层薄薄的鸡蛋壳。 记者:去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瑞昌地区发生5.7级地震,有17人死亡,这个地震是否属于漏报? 张晓东:九江地震不是一次成功的预报。预报的最后阶段就是发布预报,并疏散居民。没进展到这一步,有可能是时间判断不准,有可能是大小判断不准,也有可能是地点判断不准。 也有成功的例子。1975年2月地震部门成功预报了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避免了数万人的伤亡。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成功预报的大地震,在震前几小时正式发布临震预报,政府做了充分的震前预防工作,及时疏散了大批居民。 我们现在就处于这样一个水平,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是什么都知道。对于地震,我们有一定的监测能力,但是地震预报技术还没有过关。 记者:预报水平不过关会不会成为预报部门的挡箭牌? 张晓东:那绝对不会,科学上的未知和玩忽职守是能分清的,就是说已掌握的预报技术要用上,如果玩忽职守,肯定要追究责任。 举个例子,中国地震局要求出现重大异常情况不过夜,必须立即派出有经验的专家到现场查看。比如某地水位出现重大异常,我们要立即实地查清水位异常的原因,如果你连现场都没去,那就是玩忽职守。 记者:我们了解到有很多个人在从事地震预报的研究,台网中心是否会参考这些个人的意见? 张晓东: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接到这样的电话和信件,他们也熟悉进行探索性地震预测的程序,知道怎么填写预测卡片,这些意见我们都会认真研究,有时候会专题讨论。 “我们的责任心请公众放心” 记者:我们注意到有一种说法,认为唐山的这几次小震是大震的前兆。也有专家认为,自1976年唐山发生7.8 级大地震后,就处于衰减期,近期不会发生大震。对于这些观点,你有何看法? 张晓东:我不作评价。地震预报非常复杂,不能根据一个现象就下结论。 说唐山有大震的,我想知道依据是什么;说处于震后衰减期不会有大震的,也有反例啊,有些强震就是双震,比如说印尼苏门答腊在2004年12月发生8.7级强震后,第二年3月又来了一个8.5级强震。 地震预报有三要素,时间、地点、大小,如果说不清楚,我们不会贸然发布预报。地震预报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鼓励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和实践,但一个错误的预报往往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还不能完全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记者: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网站上,我们看到有美国科学家预测未来5年内海湾地区将发生百年来最严重的地震,也看到国内专家预测年内不排除本土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如何看待这些预测? 张晓东:这是个人预测,不是正式的预报,它属于科学探索的范畴。我们要发布预报,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1998 年12月国家正式颁布实施《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散布地震消息。 几乎所有的媒体在采访我时都会问,今后的地震趋势如何?这个问题我不能回答。凡是涉及到地震预报的,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不是我可以透露的内容。如果我说了,就是违规。 记者:那么一个地震预报如何才能传递给公众呢? 张晓东:我们每周、每月、每半年、每年都有震情会商,遇到特殊情况,还有紧急会商。如果有明确的预测意见,通过各级地震评审委员会审议成为地震预报意见后,会立即报送国务院。 一般来说,重大震情不会超过20分钟;地震发生后,灾情随时报告。 记者:目前台网中心主要在做哪些工作? 张晓东:每个省都有地震台网,我们在日夜监视,并特别关注一些重点危险地区。如果有异常情况,我们会及时研究分析,提出判断意见。 地震局的很多部门都是24小时值班,没有节假日。我们的责任心请公众放心,很多老专家干了一辈子,不就是想地震来临前能给老百姓打个招呼吗?但是目前地震预报的成功率很低,现在还做不到在每个大震来临前都能作出准确的预报。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