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DNA等信息系统在侦破命案中发挥重要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12:10 中国网

  [《燕赵都市报》记者]:

  公安部建立了全国侦破杀人工作系统,也就是说每一起案件都要上网,我想通过这个系统会得到很多数据。在命案的所有发案中,三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哪个发案数最高?哪一类发案数最高?现在公安机关有一些超期积案的现象,请问,对这样的一些案件,如果无法破获,是不是永远积压下去?

  [何挺]:

  第一个问题是杀人案件哪些地方比较多,现在我们研究犯罪有一个规律,就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案件相对多,所以命案也离不开这个规律。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命案发生率是比较高的。

  第二个问题是哪一类比较高,实际上在命案当中杀人是最高的,70%是杀人案件。

  第三,在侦破命案过程当中,无论是什么案件,强制措施到了期限,如果没有证据,就依法办理,不能超期积案。

  [《燕赵都市报》记者]:

  承德有一个很知名的案件,就是四个犯罪嫌疑人杀出租车司机,这是十年前发生的案件,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果。河北省高院已经发回五次重审,现在这些人已经羁押了十多年,现在这个案件怎么解决?

  [何挺]:

  对公安机关来说,只要批捕以后,案件就不在公安机关内,这种案件涉及到检察机关和法院,可以向他们了解一下情况。这个案件是一个特例,这种情况也是极其特殊的。对公安机关来说,检察机关批捕了,就去起诉,公安机关如果破不了,绝对不能超期,如果有个别超期的,那就是违法的。

  [法新社记者]:

  全国未破命案有多少?刚才给出的数字,2005年这类案件是包括当年发生的案件?还是累积的?有没有很多案件不在这些数字中,还没有破的?为什么2005年破的案件会比2004年破的案件低那么多呢?办错的案件全国累积有多少?如何处理这些案件?有没有考虑赔偿冤假错案的家属?

  [何挺]:

  全国有多少案件没有破,因为这个系统建立之后,我们录的是2000年以后统计的数字,数字我记得不太清楚了,可以到网上了解一下。

  你说到材料中2005年破案数字比2004年的数字少那么多,那是破积案,而不是当年的案件。积案是什么意思呢?2005年破2004年以前未破的案件,如果开展积案斗争,开始的时候破的是比较多的,剩下的都是啃骨头的案件。比如说好破的案件,搞一个专项斗争,好破的几乎都拿下来了,剩下的都是啃骨头的案件。在2004年破了那么多积案的情况下,2004年比2003年还高9.6个百分点。这是以往没有破的案件,而这些案件破得越多,剩下的就是越难的。剩下的是一些几年前、十几年前的案件,我掌握的情况也和媒体差不多。

  现在有冤假错案的,都向外部通报了。至于如何处理,其中问题很复杂,因为涉及到公检法三家,而不仅仅是公安机关如何善后,还涉及到党委、政府、政法委如何妥善处理。作为我们公安机关业务部门,一个对有关当事人追究相关责任。第二要认真吸取教训,这个案件为什么会办错?是我们水平不行、素质不够、还是责任心不够?我们把问题搞清楚,才能加强措施,提高力度整改。

  [记者]:

  有没有一个时间限制?

  [何挺]:

  我们对发现的错案是有错必究的,不会因为时间问题不追究。

  [武和平]:

  近年来,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一方面要运用我们的法律资源,保护受侵害人的权益,这是一个方面,同时也要依法保护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权利,达到不枉不纵,从而实现罪刑相适应。公安机关还建立了一项制度,就是错案追究制,一旦形成错案,按照国家赔偿法和公安机关的有关规定,会做出相关的赔偿结果。

  [《中国改革报》记者]:

  提出“命案必破”的方向只是一个目标,有没有一些具体的目标?比如说在某一个县、某一个省今年要达到百分之多少。另外有没有相应的奖惩制度?如果没有奖惩制度目标就很难落实。谢谢。

  [何挺]:

  我们提出“两降一升”,实际上还有一句话,这是我们公安机关对自己提出来的,每个省要争取平均的破案率达到85%,如果提硬性的目标也是不科学的,至于各个区县没有硬性目标,都是按照“命案必破”的方向要求,1000多个县市区都是全破的。“命案必破”每三个月通报一次,根据破案率和协助外地破案、协助外地抓获杀人犯的,因为案件的破获上查明事实不叫做破案,把主要的犯罪嫌疑人抓获才叫做破案,所以抓命案逃犯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我们有几个项目,可以利用分值统计出来,我们每三个月都要统计一次,各省都是参与排名的。2004年、2005年全国各省的命案侦破都有一个排行榜,我们有一部分的案件补贴费,按照名次的先后、多少给予适当的补贴。这也是一种奖励性质。如果搞一起假案被查出的,破50起案件才能抵破1起假案的分值。

  [记者]:

  4月底,我了解到,从2004年开始“侦破命案专项行动”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公安民警在“命案必破”行动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另一方面是否也增加了公安干警的工作强度、工作压力?我经常接触一些干警,他们在没有提出“命案必破”之前,工作强度和压力也是很大的,现在有了这个口号和目标,上级部门对基层公安干警在福利待遇、资金的投入、设备上有没有一些支持?谢谢。

  [何挺]:

  从2004年搞了“侦破命案”专项行动以来,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又有排行榜,各地压力也比较大。大家也明白,如果没有这么大的压力,也很难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在侦破命案专项行动中,我们的初衷是想,命案是最难破的,也是刑事犯罪案件中后果最严重的案件,公安机关必须破这类案件。从执法文明的角度看,这类案件也是公安机关必须破的,如果说哪家有人死了,却没有破案,我说活着的人死不瞑目。我们想通过侦破命案,整合警力资源,形成一整套攻坚克难的机制。要加强科技的投入,要加强设备的投入,加强经费的保障。如果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机制之后,会提升打击犯罪的水平,提升队伍的素质,从这个角度提出了“命案必破”方向。这位记者说到基层的压力也很大,部里也针对这个考虑从优待警。

  [香港《文华早报》记者]:

  何局长刚才讲到新的目标,每个省平均破案率达到85%,但材料中提到2005年八类破案率已经达到了89.6%,已经接近了90%。14个省份命案破案率超过了90%,破案率靠后的省份是哪些?错案率比较高的省份是哪一些?

  [何挺]:

  首先是“两降一升”,“两降一升”之外各地省这级不能低于85%,这是一个最低线的要求,不是要达到85%。“两降一升”就是说到2007年“全国命案发案数下降、命案逃犯数下降、命案破案率上升”。2004年是开展专项行动的第一年,如果那年达到了90%,你明年必须要达到90%以上,这才达到了“两降一升”。85%是一个最低限,卡的是谁呢?2004年达到了83%,2005年达到了83.5%,行不行?不行,这不是达到了一升了嘛。但最后还有一个最低线,是不低于85%,85%是这样要求的。现在没有什么错案率?发现个案的话,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靠后的也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靠后的基本上西部地区,我就不用点名了,按照经济发展的状况,靠后的七八个基本上全是西部地区的,特别是西北地区。

  [香港《东方日报》记者]:

  2004年、2005年的命案都有3万多起,有没有一个犯罪类型趋势,看哪一类命案比较多?像涉及团伙犯罪,还有一些因为仇视社会富人的心态而造成的犯罪?哪一类的命案发案数比较多?

  [何挺]:

  我们分析研究命案,有60%多都是因为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杀人案件,比如说婚姻问题、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酒桌上吵架捅起刀子的。我们不仅提出“命案必破”,还提出“命案必防”。命案必防一个是排查调解民众纠纷,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比如说酒桌上打起来了,保安出场,把双方隔开了,就可以防止命案发生。还有抢劫杀人比较多,恶性案件多数是抢劫杀人。有杀出租车司机,抢车的;路上杀人抢劫的,还有的入室杀人抢劫,在家里把人杀了,把东西抢走了。

  [《中国日报》记者]:

  材料中提供了2004、2005年的数字,我们看到是下降的。我想问一下,开展“命案必破”之前,2002、2003年呈现的是上升趋势还是下降趋势?

  [何挺]:

  我给各位说一下八类命案,是2004年搞专项行动才开始提出这个概念的,其他手段致死的都放在其他案件中统计,以前只统计杀人案件。杀人案件2000年到2003年,基本上属于波动很小、持平的状态。

  [《新京报》记者]:

  材料中提到地方公安机关对命案嫌疑人的询问实行了全程录音录像,我想问,哪些地方已经开展了这项工作?公安部是否有计划在全国推行全程录音的制度?

  [何挺]:

  随着国家司法进程的发展,我们现在要求严格依法办案,不但要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对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也要采取措施同等保护。录音录像的问题,和我们公安机关推行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也是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因为国家很大,现在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我们的警力资源是有限的。我们的万人警力比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很多,现在又是刑事案件的高发期;我们基层办案经费是很少的,有时候打个长途电话都要算计算计,所以现在实行全程录音录像还无法考虑,各地发展不平衡,但这是下一步的方向。现在上海、浙江、广东、江苏、包括北京,我们都知道河南的“宋如春(音)”的案件,涉及那么多犯罪嫌疑人,主要的嫌疑人我们都是全程录音录像的,说有刑讯逼供的,我们有录音录像的材料。我们的提法是全力推动,对命案和涉黑案件全程录音录像。今年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我们明确要求涉黑案件,主要的犯罪嫌疑人都要全程录音录像。总之,这是一个发展的方向,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实行了。

  [武和平]:

  本次公安部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