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沙河村5000元卖户口黑幕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04:07 中国网
北京沙河村5000元卖户口黑幕调查

溪翁庄镇的师观花(化名)说:“原定3000元办户口却收了俺5000元,还不给收据。”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北京沙河村5000元卖户口黑幕调查

张秀英每天都要整理一遍上访材料


北京沙河村5000元卖户口黑幕调查

原沙河村党总支书记张全林说:“你告诉群众,我问心无愧。”


  核心提示

  近日,一场历时九年的户口“交易”在密云县浮出了水面……进行户口“交易”的是位于县城边的原沙河村。

  密云原沙河村村委会曾以一人5000元的价格出卖本村户口,外村人落户沙河后占用

  沙河征地农转非指标,导致部分本村村民本应在1995年前转非转工,但在2003年转工时,却成了“超转”人员……知情村民一片哗然。

  谁是这一“交易”的幕后策划者?几年间到底有多少外村人迁入原沙河村?有关部门查实的户口收费仅有三笔钱入账,那么,其他的钱去了哪里?本报记者辗转调查30余人,试图揭开这一“交易”的黑幕……

  密云县密云镇原沙河村地处密云县城北部,是个地肥水美的好地方。自1993年开始,因国家、集体单位建设征用土地,该村农民陆续农转非、转工。现在该村行政建制已经撤销,从2003年7月起,该村居民全部划归新成立的云秀花园社区、车站路社区和城后小区社区管辖。

  然而,2006年5月8日,原沙河村一位村民给《华夏时报》深度报道部打来的热线电话,却令记者为之一惊:1993年至2001年,该村个别村干部公然以一人5000元的价格出卖本村户口。

  5月10日,记者驱车来到100公里外的密云县城,对相关问题展开调查。

  群众反映

  近千外村人花钱买户口进俺村

  “俺们的征地转工指标被外村人顶了……”一名群众说。“1993年以来,俺们村卖了近千个户口。”另一名群众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给了记者一份神秘名单,上面记录着77个人的户籍资料,涉及密云县14个乡镇42个村……

  本应“农转工”却在吃“老补”

  5月10日下午,记者在原沙河村的一户民宅里见到了向本报反映问题的群众之一张秀英。张秀英今年53岁,三年零两个月前她还是村某公司清洁队的临时工,之后公司彻底转制,她被迫成了“超转”人员。

  “北京市政府16号令规定,男年满16周岁不满59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49周岁(以市人民政府批准征地之日为准),身体健康就应当农转工,俺们村的征地都是1995年以前批的,当时俺才四十一二岁,到2003年却让俺接受‘超转’待遇,俺想不通。现在俺一个月领300多元的老年人生活补助,生活很困难。向上级部门反映了多少次俺都记不清了,可至今也没解决。”张秀英说。

  王俊兰出生于1951年1月8日,1995年她农转非时44岁,如今她也被打进“超转”人员名单,每月领着300多元的老年人生活补助。

  据知情者说,像张秀英、王俊兰这样遭遇的人,村里还有100多人。

  外村人买户口进俺村

  “俺的饭碗是被人夺走的。”张秀英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俺们村1993年前人口不到2000人,根据市政府和市公安局的批文,1993年到1995年给俺村下拨了2046个征地农转非指标。如果不是让外村人占了指标,俺们为啥要等到2001年才农转非?”

  记者在三份北京市公安局1993年至1995年的“京公户控”通知复印件中看到,关于密云县密云镇原沙河村征地农转非的指标加起来确实是2046人。2001年,北京市发改委又给原沙河村下达了1351人的农转非指标。

  据原沙河村群众反映,外村人大都是通过各种关系迁入原沙河村的,迁入时每人交了3000元到5000元不等的钱,之后占用原沙河村征地农转非、农转工的指标转非、转工。

  一份神秘的外村人名单

  在调查过程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给了记者一份名单。名单上记录着每个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住址、身份证号码等户籍资料,共77人,涉及密云县14个乡镇42个村,除了三个人外,其他74个人的资料都非常具体、详细。

  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这份名单是原沙河村一村民在找原村党总支书记张全林办事时,从张全林办公桌上的一份厚厚的名单中偷抄下来的,原材料前几页记录的都是原沙河村的村民。有人分析认为,这很可能是一份外村人买户口交钱后的底册。

  户口交易

  5000元买户口没给收据

  神秘名单上的外村人到底与原沙河村发生过什么关系?他们是否就是众说纷纭的买户口的人?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按照名单上的住址,记者隐蔽身份随机采访了其中的六个人,有的见到了本人,有的见到了其家人……

  交了5010元却不给收据

  “王小丽(化名)是我女儿。”在密云县穆家峪镇某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记者见到了王小丽的老父亲王中(化名)。

  据王中说,王小丽是通过原沙河村转的户口,为了转户口,原沙河村要了他5010元。“小丽当时是一家招待所的职工,钱交给了招待所,这钱进没进原沙河村集体的账我说不清,反正交了钱也没给收据。我们是1995年交的钱,先给了个沙河村的农民户口簿,直到2003年才办下沙河非农业户口簿。”

  王中对给女儿办“农转非”感慨万千。他说女儿没考上大学,后来找了个北京城里的对象,双方什么都相中了,但小伙子一听姑娘是农村户口,就不愿意了。好不容易有了农转非的机会,他咬了咬牙拿出了5010元,这个过程等了八年。

  原定3000元收俺5000元

  在溪翁庄镇某村,今年43岁的师观花(化名)告诉记者,她是某村的媳妇,原本和原沙河村没有任何关系,1994年她打工的单位说谁愿意转市民就交3000元钱,可不知道后来为啥又变成了5000元,单位领导说把钱交给了原沙河村的书记,但一开始拿到手的是沙河村的农民户口。后来一直见不到市民户口,等得很着急,师观花曾和一起交钱的十几个兄弟姐妹专门找到原沙河村党总支书记张全林家讨说法,但没见到人。

  “交钱没给收据。”师观花说,“其间还找过城关派出所。一直等到2001年,俺们才拿到沙河非农户口簿。去年办第二代身份证,城关派出所说俺是人户分离,不给办,无奈之下,俺又把户口迁回来了。”

  拿到沙河户口太晚了

  田文(化名)一家三口都在那份名单上,但当记者按名单上的地址找到他家时,只见到了田文的父亲。

  几经周折,当晚8点多,记者终于在密云县城一个小区的楼房里见到了田文和他妻子。

  “我们是1996年交的钱,一个人3000元,共交了9000元,不过,后来人家把钱又退回来了,等于办户口我们没花钱。当时是为了让我姑娘在密云县城上学,现在看来啥作用没起,连我去办医保都不行。我们2003年才拿上沙河市民户口簿,太晚了,而且成为沙河市民啥待遇都没有……”田文说话时有气愤也有无奈。(来源:华夏时报)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