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玄奘:真理的朝圣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18:27 央视《玄奘之路》

  公元627年秋,唐贞观元年,28岁的玄奘法师混杂在逃难的灾民中间,悄悄的离开了长安,开始了孤身求法的西行历程。

  十七年中,玄奘备历艰辛,忍饥挨饿,越沙漠,度雪岭,顶风暴,斗盗贼,九死一生,从未考虑过回头。玄奘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去伪经,求真经,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十七年后,玄奘被当时通缉捉拿他的唐太宗李世民以国礼迎回长安,长安百姓人山人海,塞街满巷,互相践踏,争相一睹这位后来被神话成为“唐僧”的智者和勇士。

  玄奘回长安后潜心译经十九载,手不辍笔直至圆寂,身后留下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佛经译本,这些佛经广泛传布到中国、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各国,为促进佛教在东方的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春秋秦汉之后,再也没有哪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会像玄奘一样,变成妇孺皆知的

神话人物,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玄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玄奘留给中国人的,远不止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佛经译本,也远不止广布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的大乘佛教,更是一种不畏艰险、不计得失、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玄奘精神。

  鲁迅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玄奘,一个柔弱的僧人,就是其中的一位。

  为什么重走“玄奘路”?

  玄奘是举世闻名的哲学家、旅行家、翻译家、佛学大师、中外交通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他西行取经,舍身求法的献身精神,孜孜不倦、执着求知的学习精神,百折不挠、励志奋进的进取精神,不慕荣利,心归大唐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早已融进中华民族意识形态中,成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玄奘的行动同时也是对中国人探险精神的有力证明。玄奘在马可波罗几百年之前就单人徒步从中国到达了印度,这不仅仅是玄奘个人的胜利,也是中华文化走向全盛时期的胜利;

  玄奘的行动更加告诉我们如何以开放的目光面对全球化。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特别指出,玄奘西行是世界全球化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笔,它不光是贸易的,同时也更是文化的全球化,玄奘用极其开放的胸怀吸纳异域文化、传播中华文明,造就了亚洲特别是东亚文明的一些重要的文化特质,玄奘西行的历史意义,早已超越了时间、地理和宗教的限制,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2004年是玄奘圆寂1340周年,2004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将孔子、老子、孙子、屈原和玄奘定为第一批对外宣传的我国历史圣贤,玄奘的贡献和价值,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玄奘精神不仅仅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盛唐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如今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但是一千三百多年的风沙、战火与政治动荡逐渐湮灭了玄奘曾经走过的这条探求真理之路,直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被玄奘之路上闪烁的灵光所吸引,背上行囊,体味着玄奘当年无比虔诚的心境,走上了这条伟大的文化探险之旅……

  玄奘热的不断升温不仅仅来自于世界对这一文化交流使者的普遍关注,更来自于中国人文化自省意识以及求真探险精神的不断增强,这无疑是这一东方大国再度崛起的前兆,但是——

  迄今为止,并没有任何有组织的、较大规模的对玄奘之路的文化考察,也没有对这一路线的全方位的考察报道,而以玄奘为代表的取经线路对中华文化甚至东亚文化的贡献绝不亚于丝绸之路,在中国人文化自省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这一考察的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是已是不言自明的。

  这条路,在一千三百年前,是由中国人一步步走出来的,在今天,也应该由中国人去走。

  行程路线及途经国家

  玄奘西行路线

  长安(今陕西西安)——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玉门关——伊吾(今新疆哈密)——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逯迦国(今新疆阿克苏)——凌山(今天山穆苏尔岭)——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素叶城(即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昭武九姓七国(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今阿富汗北境——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今阿富汗贝格拉姆——巴基斯坦白沙瓦城——印度

  玄奘回程路线

  从今巴基斯坦北上——阿富汗——帕米尔高原——塔里木盆地南线——敦煌——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长安;

  途经国家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

  两大文明的碰撞与回响

  盛唐是中华古代文化全盛之顶点,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最为辉煌的时期。玄奘是此时最有成就的中外文化交流之使者,他用自己的双足,开创出了一条从中国经西域、波斯,到印度全境的文化之路。

  马克思曾经感叹,古代印度尽管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亲践了一百一十国,听闻了二十八国,成为此时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最为详尽的记载。在一千三百年后,印度的考古学家根据他的记载,终于发掘出了埋没了几百年的古代印度佛教圣地——那烂陀寺遗址。

  “如果没有玄奘、法显等人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印度历史学家Ali

  “印度历史对玄奘欠下的债是绝不会估价过高的。”

  ————英国印度史学家Smith

  “没有玄奘……,他们(印度人)甚至不知道佛陀是印度人!”

  ————独走玄奘路的旅人 孙淑芸

  由于玄奘西行对亚洲各国大乘佛教发展繁荣的历史性贡献,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国对玄奘之路的探险考察也未曾中断过,日文版的玄奘西行路线图版本极其丰富,各个时期的玄奘画像和图书为中国的玄奘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沿着玄奘的足迹

  玄奘在一千三百四十年前走过的这条取经之路,沿途风光雄伟绮丽,文化异彩纷呈,吸引了无数后人沿着法师的足迹,续写着绵延不绝的玄奘之路。

  不仅仅是中国,由于玄奘取经对整个东亚地区的影响,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始终有敢于探险者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沿着玄奘的路线走向印度。甚至包括著名的西方探险家斯坦因,也曾经考察过这条线路。但由于历史的久远,玄奘之路,特别是玄奘东归的路线,始终未能有一个现代版本的清晰描述与记录。

  从八十年代开始,著名学者、红学家冯其庸用了十六年的时间,先后七次到新疆,多次次登上帕米尔高原,到达海拔四千七百米的冰山明铁盖山口,终于找到了唐代玄奘西天取经归国入境之处。沿着山口古道,一路的景色与汉唐以来的遗迹,都与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的记载吻合。近年,他就此发现撰写出《玄奘取经东归入境古道考实》论文,并举办了专题影展,引起专家们的极大关注,再次掀起了玄奘之路文化科学考察的热潮。

  1980年,美国《时代》周刊派遣首席记者Richard Bernstein到北京开办《时代》周刊驻北京办事处,从此时这位汉学家开始了筹备重走玄奘路的准备工作,由于中国的开放以及边境问题等等各种原因,他的这一愿望直到上个世纪末才得以实现,Richard Bernstein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只身一人重走玄奘路,返回后他出版了专著《Ultimate Journey》,此书在西方引起轰动,2002年中文版在台湾出版,中文名为《究竟之旅——与圣僧玄奘的千年对话》;

  1991年,中央电视台记者张讴利用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草原丝绸之路的机会初步拍摄了玄奘西行的大致线路,其后张讴成为中央电视台驻印度首席记者,他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的记载,用了十年的时间寻访了玄奘当年曾经去过的地方,在央视网站上连载《走读玄奘路》,并将于近日结集出版;

  1999年旅居英国的电视制片人兼导演孙淑芸只身一人重走玄奘路,历时十个月,并把经历结集于2003年在海外出版,中文名为《万里无云》,此书中文版将于今年在国内面世(原版为英文写作);

  2003年8月著名记者唐师曾驾驶切诺基越野车独自一人重走玄奘路,历时三个月,其间中央电视台曾予以报道,唐师曾表示将出版新书《新唐僧取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