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保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 > 正文

忆草湖--妈妈重温儿时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12:44 兰州晨报

  忆草湖 妈妈重温儿时梦

  小时候就常听妈妈讲起她进草湖的故事,那绿色的草湖,时常在我梦里出现……4月28日,当记者再次踏上母亲记忆中的草湖路时,不见了成片的红柳墩,不见了连片的沙枣林,那原本属于白刺、梭梭、毛条、桦棒的天下,如今除了稀少的梭梭还在坚守外,到处都成了茫茫无际的沙海。

  迎着风,眯着眼,努力寻找“草湖”的身影,可是,眼前的景象让我失望甚至绝望,映入眼帘的除了漫漫黄沙就是枯死的植被残骸。那连片如海的芦草湖,连同母亲进草湖的故事早已被风沙永久地湮没……

  草湖里草长鸟飞

  外婆家在民勤县收成乡珍宝村,位于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处于石羊河流域的下游。自妈妈记事起,村子里的人年年进草湖铲草的情景给当时还年幼的她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妈妈说:“进草湖可热闹了,家家户户套上牲口赶着大木轮车进沙窝到草湖里铲草,一去就是半个多月,吃、住在那里……”

  在妈妈的记忆中,那时候的沙漠不像现在这样可怕,沙漠里的生态也没有遭到破坏,在沙漠里的低洼处,年年都会长出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那就是草湖。草湖里长的主要是芦草,有一人多高,人走进去见不到人影,草湖深处还有湿地,有飞鸟、野鸭、狐子、野兔、刺猬等野生动物。在沙漠边成片的沙枣树、红柳墩、梭梭、毛条、桦棒随处可见。

  铲草是一年中的大事

  每年农历的七月底八月初,当地的小麦刚收割完毕,人们就开始进草湖铲草,以便储备冬、春两季牲畜的草料。在那个年代,牛、马、骡、驴和骆驼是人们开展农业生产和运输的主要工具。因此进草湖铲草可是一年中的大事。家族大的人家每年都派十几个精壮劳力进沙窝铲草,进去后每家都会圈出一大片草湖日夜铲草,人力单薄的人家就只好圈小一点。

  铲草也是十分艰苦的活,人们先是用铲子或镰刀将湿草铲倒,然后将草铺在沙丘上晾晒,晒干后捆起,因为一个木轮车的承载能力有限,晒干就可以多拉些草。白天人们顶着烈日不停地铲草,晚上又要将晒干的草捆堆。有时遇到下雨天,人们就冒雨铲草,雨太大就躲进由草垛临时搭建的“家”里,但雨水还是会不断地从头顶滴下,又湿又冷的,那情景十分凄凉。

  记忆中的“西瓜泡馍”

  在草湖里,妈妈除了铲草外主要就是帮助大人每天做两顿饭。沙漠里没有锅灶,人们都是用三个石头支起一口铁锅,燃起捡来的牛粪,水则就地取(那时水位高,几铁锹下去就可挖出一个水眼),女人们手脚麻利地做起了白水拉条子和揪面片,但一遇到刮风那可就惨了,锅里、碗里、面里都刮进了沙,面吃起来硌牙。除了中午和晚上的两顿饭外,人们最常吃也最爱吃的就是西瓜泡馒,一个大西瓜用指甲在瓜中间掐一条线,然后双手一磕,瓜就分成了两半,一人捧一半,用红柳棒削成筷子,先将瓜瓤吃掉一部分,再将干粮泡在瓜碗里,瓜就成了现成的碗,蘸满瓜汁的干粮吃起来格外香甜。在母亲的记忆中,草湖铲草最好吃的莫过于“西瓜泡馍”了。

  “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人们还是能够快乐地劳动,到了夜色降临,人们就燃起篝火,吹笛子的,大声唱的,开玩笑的,划拳喝酒的,热闹得很,那时候人穷但很欢乐……”在母亲的记忆中,进草湖是艰苦的,更是快乐的。

  草铲完后,人们赶着满载干草捆的木轮车,一个接一个地排成浩浩荡荡的骡马队走出草湖、走出沙漠回到了村庄。妈妈说:“那时候的人们从来没有担心过第二年会没有草可铲,也从来没有担心过风沙会吞噬自己的家园。”

  开荒打井破坏了生态

  民勤县双茨科乡关路5社70多岁的石大爷告诉记者,“从小时候记事起,民勤人每年都进沙窝铲草,到后来大集体时期,也由集体安排平均分配进行铲草。直到上世纪80年代,草湖衰退后人们才停止了铲草,从90年代开始,沙漠里的草湖彻底消失了,野生的沙米也少得多了,好多天然的植被也干死了。”提起草湖消失的原因,按石大爷的话说就是“开荒打井破坏了生态,沙窝被人捣反了(惹怒了),风沙开始报复了……”

  图片:田蹊摄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