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CCTV7致富经专题 > 正文

致富经:品种总是我的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14:41 CCTV-7《致富经》

  今天河北迁安市上庄乡农民韩建的蔬菜大棚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都是来自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及河北农林科学院的蔬菜专家。在这里,农民韩建成了主讲师,而专家却成了不断发问的听讲者。

  村民 韩建:“同样打药,那边双霉病和灰霉病特别多,这边基本就没有。”

  韩建的半亩大棚就是一个赛场,参赛选手是3个黄瓜品种,这些黄瓜同时育种,同样的管理,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争。 今天这些蔬菜专家被迁安市上庄乡请来判卷来了。

  记者:“今年种是同一时间下的秧吗?”

  村民 韩建:“是,都是一天下的。”

  记者:“结瓜一样吗?”

  村民 韩建:“结瓜不一样,这个中农21比那边早摘两棚黄瓜。”

  韩建种植的3个品种的黄瓜,有从国外引进的,有从山东省引种的,还有国家863计划中重点培育的黄瓜新品种。 不过在这里有来头不管用,关键还要看成绩。3种瓜同时栽种,结瓜的时间不一样,抗病性,产量不一样,瓜的形状也不一样。

  记者:“你这个保证你这3个样品挑得最好的瓜吗?”

  村民 韩建:“可以说是最好的瓜了。你看这个瓜长到这个程度还顶着花,这个花就已经干巴了。”

  韩建为什么要一个棚种3个品种,因为他们尝够了黄瓜品种给他们带来的酸甜苦辣。上庄乡是迁安市的设施蔬菜大乡,设施大棚共有3000多个,年产果菜1600万公斤, 品种的好坏决定了全乡农民收入的高低。2003年,上庄乡由政府出面,跟山东的一家公司合作,引进了一个品种,本想帮助农民增收,但结果却出现了意外。

  村民 王月荣:“从建棚以来,那损失可大了,总共没卖上4000元钱。那指导员他就那么说,你听我的,保证这一个棚卖10000元钱。 ”

  村民们一听一棚能卖1万多元,大都动了心。

  王月荣:“说是韩国籽?没有说明书,就一个白纸袋。”

  马功:“说得也挺好,也觉得是个大公司。但是它不耐寒,不适应我们这里的气候,我们这里冬季温度低,结果损失可大了。”

  村民韩至种下了新品种,指着这个大棚出来的钱给孩子交学费呢,这下可好,一年的收入泡汤了。

  韩至:“当时我们也有两个上大学的,没有钱,也弄个大棚吧。结果头一两年没弄好,籽也没弄好。”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以后只要听说要来什么新品种村民都抱观望态度。 2004年,上庄乡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决定跟省农林科学院的专家合作,通过他们筛选出了冬冠2号,清味3尺等4个长季节栽培的黄瓜品种。可是费劲周折弄来的种子到了村里谁也不理会。

  上庄乡农技站技术员 马功:“我们宋老师送种子,老百姓说,不要不要,现在上当,假种子太多了。我们苦口婆心地说。”

  迁安市农业局副局长 高林森:“有人说又来讲课卖种子来了,我得首先打消他们的疑虑,我说我们是省里面的科研单位,在这方面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这个原因,专家和乡技术员一合计,索性让农民自己选择一到两个品种,再从专家推荐的品种中选择一个品种,在同一个大棚里进行对比种植,让农民自己选择。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宋炳炎:“一个是七里坎村,一共3个村,有的是种1个的,有的是种2个的,第一年搞了8个棚。 ”

  村民韩至由于上次引种失败,总觉得不甘心,这次他从专家推荐的品种中选择了中国农科院培育的中农21号,和当地的主栽品种进行对比种植,2004年9份种下去,没多久,比赛的成绩就开始显现了,韩至的妻子周书云高兴地逢人便说,这话传到乡政府那儿去了。

  上庄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郝艳琴:“有一天,我们这农业站的站长找到我告诉我说,韩至媳妇给我打电话了,说咱们那个品种太好了,当时他的品种已经卖了5000元钱了,咱们看看去。”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 刘佳:“我们育种的目的瓜瓣短,胸腔小,一个是这里不要有大肚子,然后这里要直溜。原来这里经常会出现大肚子瓜,这样消费者把头一去,把这儿一去,最后一根瓜长30厘米,就剩下20厘米。 ”

  由于中农21号的产量和瓜型都比较好,所以对比效果明显,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上庄乡的农民都跑来参观。

  马功:“老百姓都自发的到韩至大棚,韩建大棚去看,独木庄有一户老胡,他看到种中农21的老韩在市场卖黄瓜快,他就找着我,说过年说啥我也要种那个品种。”

  2005年秋天,尝到甜头的上庄乡农民不用专家推荐,大部分都种上了中农21号。韩至去年9月份开始种植,现在已经卖了不少钱了。

  记者:“这个棚收多少钱了?”

  韩至:“半亩地的棚收了14000多元钱了。”

  记者:“这个棚还能摘几个月?”

  韩至:“两个多月,两个半月吧。得到麦收。那还能卖多少钱?得到3000元左右。”

  王月荣:“这不还能卖两月,现在就能卖10800元钱。 ”

  韩至种了7年的黄瓜,往年的收入最好的一个棚才7000元钱,如今却能卖到14000多元。

  韩至:“最高峰一次摘250斤,春节前后是最高峰。”

  记者:“那个季节是不是卖得最贵的时候?”

  韩至:“对,最贵。”

  记者:“那阵子一斤卖多少钱?”

  韩至:“批发价还三元三四。”

  虽然已经到了5月,韩至的半亩大棚每天还能摘50多公斤黄瓜。夫妇俩下午摘了黄瓜,凌晨3点赶到附近的集贸市场去卖。

  客商:“多少钱一斤?”

  韩至:“一元二角。”

  韩至刚到集贸市场,黄瓜就被熟悉他的客商买走了,韩至说他的黄瓜到市场上从来不愁卖。

  客商:“就收他们一家的。”

  记者:“他家的黄瓜好吗?”

  客商:“好。”

  记者:“你跟他熟悉吗?”

  客商:“熟悉。有时碰到,有时碰不到。一般碰到的时候就收。”

  2006年,由于上庄乡种植了黄瓜新品种,每亩效益比往年增收了两三千元,总体增收1千多万元。但是尝到了比赛甜头的上庄乡,并不打算长期用一个品种, 比赛还得继续进行下去。 示范户韩建的对比试验大棚里, 连国外的品种都种上了,为的是跟中农21号相较量。

  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研究员 王振庄:“这个方法是不错的,为什么说呢?只要比较才有鉴别,老百姓光看一个品种,如果他才不出好来,他下一步就不认识,只有在一个棚里种几个品种,老百姓才会认识这个品种好,这个品种不好。”

  美国黄瓜王、津绿3号,中农21号,无论哪个品种赢得胜利,最终受益的是上庄乡的农民。2006年上庄乡又准备引进15个名优品种,进行对比种植,争取始终在黄瓜品种上领先一步。

  本文由

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

  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7--22:37

  重播: 每周一至周五12:30—13:00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关注!

  相关专题:CCTV7致富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