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 > 正文

楚天广播电台《小镇风流》: 董永故里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14:59 楚天广播电台《事事关心》

  这是一个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一千五百年前,孝子董永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卖身为奴,玉帝的第七个女儿深为所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为夫妻。七仙女还用巧手金梭一夜织出10匹绵绢赎出董永,于是夫妻双双把家还,我耕田来你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然而,玉帝得知七仙女私到人间,无比震怒,下令七仙女立即返回天上,无赖之中,七仙女只得忍痛与董郎分别,这天
上人间两相隔的故事也就延绵了几百上千年。

  4月中旬,当我来到董永故里,孝感市孝南区毛陈镇时,再次被这千年的美丽传说吸引,更为今天发生在董永故里的敬老爱老的故事所感动。

  在毛陈镇春云村,有两座园型土墓呈东西方向并排而立,两墓大小相同,直径大约10米,半人高,墓的周围为砖石垒砌而成,墓上各立一块石碑,碑文如下:道光十六年十一月,汉孝子董公永之墓,知贵州广顺州事侯补同知邑人王兆俊敬立;另一碑是立给董永的先人的,立碑时间和立碑人相同。从碑文上不难看出,此墓及此碑至少是清道光年间的事情。其实不然,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董永墓被平毁,到了八十年代,为了纪念孝子董永,村民们集资千元,重建董永墓,而当年的墓碑据说建孝感董永公园时搬走,现在的这两块碑是照原样重新刻制而成。每年清明前后前来墓前祭拜的人络绎不绝,除了当地人外,还有周边县市的人,以董姓为多。董永墓何以不在董永村而在春云村呢?相传,古时每当阳春三月,董永墓地上白云低垂,冉冉不散,明英宗正统4年,也就是公元1439年,孝感知县罗勉游董永墓时即兴赋诗一首:佣身葬父孝名存,马鬓犹封汉代坟,冉冉春云长不散,曾迎织女到天门。从此“董墓春云”被誉为孝感古时八景之一,于是后人就将董永墓所在的村叫春云村。

  与春云村相连的就是董永村了,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村头曾经为董永与七仙女做媒的老槐树已经不见了,而三岔路口依然还在,当年七仙女就是在三岔口拉着董永拜天地,定终身的。

  在董永村的田间地头,无论是正在犁田的庄稼汉还是收割油菜籽的农家妇女都能给你指认出三岔口,福寿桥,都能绘声绘色的讲述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然而,作为董永的后人,他们更是继承了与董永一脉相连的孝道。

  在毛陈镇春云村,与董永墓紧挨着的一户人家,主人叫汤明富,其父汤文六,今年已86岁高龄,身患胆结石,膀胱癌等多种疾病,瘫痪在床已有4、5年,病床前边有孝子,如果没有汤明富的悉心照料,这位多病的农村老人恐怕是活不到这把年纪的。每当父亲发病,汤明富都要将父亲送到

医院治疗,住一次院就是10来天,白蛋白可以提高免疫力,打一针要花300元,汤明富每年都要给父亲打两次白蛋白的针。父亲喜欢吃水饺,汤明富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集镇上揣回水饺送到父亲床前,平日里替父亲洗脚擦身,更换衣被,冬天取暖,夏天降温。前年还专门买了一部轮椅,经常推着父亲到村子里转转,透透新鲜空气。当汤明富推着父亲从我身边经过时,我想跟老人说几句话,但老人耳背已无法交流,轮椅中的老人穿得干净整洁,气色也还不错,不难看出家中人对他的生活料理得相当不错。

  汉时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天下,而就在董永墓边的这户人家,就有这么一位孝子,这是一种巧合吗?其实,在毛陈镇采访,会让人处处感受到孝文化的存在,敬老爱老,热爱家乡,建设毛陈的故事会令人激动不已。

  去年底,毛陈镇建福利院,需要资金100万,资金有缺口,几位毛陈籍在外做生意的老板一合计,拿出30万元补上了这个缺口,今年元月7日福利院落成典礼,孝感天紫集团的老板邱刚前来祝贺,现场拿出5万元,捐给了福利院。

  毛陈镇在外做生意的人较多,大小老板上千人,这些人有个共同的情节就是赚钱后不忘家乡,他们有时个人捐款,有时一个地方、一个行业组织起来集中捐款,不断地为家乡的福利事业、公益事业作贡献。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毛陈现象。”“两魏相争”捐款修路就是这种“毛陈现象”的一个缩影。

  毛陈镇双龙村的魏文革,过去曾在镇上当老师,1992年到深圳发展,干着本行,承包学校,现已成为了广州市同心教育集团的董事长。魏红平,毛陈镇魏家坝人,1996年只身到上海滩闯世界,从小型建材生意做起,如今已成为上海砂石料码头的“供货大王”,近年来,魏红平已先后无偿资助了家乡集体和个人的资金达到80万元。去年10月20号,毛陈镇“村村通”公路开工典礼。“两魏”一东一南从千里之外赶回家乡,两人分别捐款3万用于村村通公路建设。当他俩得知公路只通到行政村时,魏红平当场提出,由自己出资将公路修通到自然村,在场的魏文革一听此言,当即表态,如果你魏红平能把公路修到魏家坝,我魏文革照样出资将公路通到双龙村。两魏当庭叫板,成为了一段佳话。

  在毛陈镇演绎的敬老爱老的故事中,董永村的“孝媳妇”周玉兰是远近闻名的。周玉兰的婆婆早年守寡,拉扯三个儿女落下一身的病痛,冬天,婆婆的两腿总是冷冰冰的,一进被窝就冷得缩成一团,周玉兰先是用火盆烤暧被子,但火盆烟大,又不安全,后改用盐水瓶,这个办法又只能管一段时间,后来她改用更直接更体贴的办法,早早陪婆婆上床,用身体温暖婆婆的双腿,直到后来用上电热毯。那是1986年冬天的一个雨夜,婆婆胃痛难忍,丈夫不在身边,两个年幼的儿女吓得哭个不停,周玉兰赶紧借来板车,在邻居们的帮助下,将婆婆抬上板车,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医院赶,上坡了,她咬紧牙关拼命往上拉,车子没把住,一下翻倒在泥水里,她一把扶住滑倒在板车旁的婆婆,脚下一个趔趄,泥水灌进她嘴里,她顾不了那么多,拉起板车在寒风中继续往前走,此时,忍了半天的眼泪终于喷了出来。几天后,婆婆病情加重,医院下了病危通知,周玉兰卖掉家中余粮和值钱的东西,将婆婆转到孝感地区人民医院继续治疗,由于治疗及时,照顾周到,婆婆的病治好了。后来婆婆逢人便夸:“我这条老命多亏了我的孝顺媳妇呀!”在周玉兰家采访她时,首先见到的就是周玉兰年过80的婆婆,老人身体硬朗,一边给重孙喂饭,一边赞不绝口地夸媳妇。

  听着周玉兰的故事,看看这个四代同堂充满温暖的家庭,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要追求和倡导的一种生活境界吧?尊老爱幼,和谐相处。

  故事天天发生,故事各有不同,百善孝为先,董永故里的故事带着他特有的孝道还会继续发生,还会继续往下讲。 (记者 俞良佑)

  相关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