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电台系列广播《小镇风流》:悠然见蔡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13:11 楚天广播电台《事事关心》 | |||||||||
湖北生,湖北长,竟然不知道在湖北的边界、即吴头楚尾之间藏有这样一个了不得的小镇——黄梅蔡山!当我发现她的时候,那份惊喜真有点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进入其间,却又涌上了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感觉:采英黄梅下,悠然见蔡山…… 蔡山镇地处黄梅县的西南部,南临长江,北倚太白湖,。车行一路,一马平川。倏忽,闯进眼帘一座龟背似的山峦。在万木郁郁葱葱之中,一座飞檐翘角的楼宇傲然雄立于山
江心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诗《夜宿江心寺》的江心寺么? “正是!”老高回答得特利落,特自豪。我脱口而诵: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就着这首名诗的“诗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我看着,寻找着,问着:李白不敢惊动此方的“天上人”到底是谁? 长江故道早已变作良田万亩,蔡山于一片绿野中兀自耸立。禅宗发源地、古老的江心寺巍然蔡山之巅,香火仍缭绕不绝。江心寺的一侧,一株年龄已经1600多岁的“二度梅”二度盛开,一树素白的小花芳香四溢,风雅无比。 江心寺,“二度梅”……这是蔡山给我这前来拜谒的异乡人厚重的见面礼么? 可是蔡山知否,这里有李白怕惊扰的“天上人”吗? 进得镇上,但见两三层高的小楼沿街两侧一径排开,且一律的楼上住人楼下经商,车来人往,煞是热闹。隐隐听到锣鼓声和我所熟悉的黄梅调。果然是“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我禁不住寻声来到百多米开外的胡下屋村。胡姓是这村子的大姓,今儿这戏台子就搭在气势威严的胡家祠堂前。 戏台前黑压压人头一片,男女老少挤了大概不下2千人。听说省城记者来采访,一个精明的小伙子赶过来热情地将我迎进台后的胡家祠堂。这个刚刚30岁的乡下后生原来就是这个戏班子的“头儿”——黄梅县华雨黄梅戏剧团团长傅小雨。 华雨剧团的演职员们多来自农村,接了合同就整队出演,闲暇时各自回家务农,松散灵活两不误。可别小看这泥巴腿子组建的小小剧团,一年下来他们每人唱戏的收入总有个一两万元,演出合同光是今年就签到了9、10月份,从湖北直签到安徽、江西!小雨媳妇陈爱华原本不会唱戏,嫁了傅小雨后夫唱妇随也唱上了黄梅戏,如今成了团里的顶梁柱,夫妻俩配合得不亚于《天仙配》里的董永和七仙女!我请陈爱华唱上一段,她清了清嗓子,落落大方地开了腔。 老高告诉我:县黄梅戏剧团团长、当家主演周红年就是从蔡山唱红的。这蔡山镇,怕是没人不会哼哼几段黄梅戏的。恐我不信,他迅即从观众席里拉来一位名唤胡凤山的老汉,一打听今年已经73岁。老汉大概在观众席中憋久了,一说唱戏立马来了精神! 黄梅县文化名人、原县文联主席周濯街先生认真考查了黄梅戏的缘起:黄梅戏首先是蔡山太白湖畔的乡民们在采茶劳动中的自娱自乐。长江两岸早年洪荒频发,蔡山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讨饭度日。靠耕读起家的蔡山人倔强,认准一个死理儿:绝不做鸡鸣狗盗之事,绝不讨“闭口米”!于是,他们带着家乡的黄梅调远走他乡。黄梅戏便因此传唱开去,在江西、安徽等相邻省份扎下了根。 我感叹,原来这唱腔优雅委婉的黄梅戏的传播,竟然与“讨饭”相连!这可真是天下绝唱:即便是讨饭,也要给施主一份艺术享受!蔡山人,他们苦中作乐,将穷日子诗化,将生活艺术化!这令我忽想起一位名作家说过:“廉价的快乐原本是世上最节能的快乐;因其节能,故而最美。”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也曾说,“欢乐的贫困乃是美事。”不是吗?“穷快活”使蔡山人得以繁衍生息;使我辈得以欣赏到既有草根那般贱生又有晋梅那般优雅的黄梅戏。于是,我对黄梅戏在喜爱之上更生出一分由衷的敬重! 哦,“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大诗仙李白,你是否也因了这分敬重而将蔡山人尊为“天上人”呢?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里悬挂着由蔡山姑娘媳妇们的巧手一针一线挑成的窗帘饰品,这是蔡山人引为自豪的一件事儿。 黄梅挑花源起于唐宋。它将五彩丝线挑制在布的经纬网格上,将绘画、摄影等作品再现于针线之间,色泽绚丽,立体感强。如今,黄梅挑花这一古老的手工工艺又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称作“无声的赞美诗,立体的中国画”。 两年前,原蔡山镇妇联主任刘素芬自筹3万元创办黄梅蔡山妇联挑花有限公司,让1000多名农村小姑娘学会了挑花。刘素芬对我说:“我们公司是‘公司加农户’的松散型企业。公司接了订单就向农户派活,依质按量付酬。”好个“公司加农户”,和华雨黄梅戏剧团的“聚散两便”岂不异曲同工?如此灵活机动的经营模式也构成“蔡山特色”么? 与镇政府相邻的胡家墩村也叫“挑花村”。村里总共400多劳力就有100多名妇女会挑花,40岁以上的妇女更个个都是挑花能手。刘素芬总经理领着我到这个村挨家挨户地走访,我便饱赏了这古老而卓绝的手工工艺。 44岁的占艳珍生得眉清目秀,一看就是个心灵手巧的媳妇。她18岁就被选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展厅挑制窗帘。 隔着几户人家,住着2004年遴选出的蔡山镇“挑花女状元”、35岁的陈柳珍。陈的母亲胡德稳早年就是村里有名的挑花能手。这母女俩今天正好聚拢在一起挑花,两代人飞针走线之间,手上的奔马、吼狮也栩栩如生。说起挑花带来的收入,陈柳珍扬起拿绣花针的手,笑咪咪地说:还不少哩,每年至少有个万儿八千的! 无独有偶,据周濯街先生讲:黄梅挑花也是因穷而生的艺术!因为穷,衣服上破个洞什么的,蔡山的姑娘媳妇们就以挑花的方式来补破。穷也要穷得好看,穷得有艺术品位!黄梅人的艺术思维很特别,以抽象为特色,故黄梅挑花形成不同于苏绣、湘绣、粤绣、蜀绣的独特风格:它是抽象的。像戏剧中以鞭喻马一样,黄梅挑花可以空手替酒杯,巧妙地将日常生活艺术化。 又一个“将生活艺术化”的艺术品种!让人惊叹于蔡山人化腐朽为神奇的超凡能耐!超凡的艺术,超凡的人! 蔡山人追求生活艺术化的生活哲学,应是今天处在环境濒危、资源穷竭的人类的最优价值观。呵,终于找到李白诗境中的“天上人”了!超凡的蔡山人,天人和谐仙!你们,不就是李白诗中“恐惊”的“天上人”吗? (记者 江霞) 相关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