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庆民间发明人生存状态全景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16:58 时代信报

  资金难以筹措,成果难以转化。这是游离于政府和企业等创新主体之外的“民间发明人”现实的生存环境。

  他们整日埋头于研究,书呆子气比较重,既不知道外界的信息,又没有经营的头脑,更没有钱。但这些人身上蕴藏着的创新意识甚至偏执,恰是一个城市进步必需的内在动力。谁来给这些聪明人一点支撑?

  65岁的发明大王

  5月10日早晨8时30分,重庆市大渡口区。

  一身工人打扮的李家诚,站在大渡口区一个偏僻的铁轨边对记者说:“如果我的发明广泛的投入使用,可以节约很多社会成本。”旁边有火车风驰般闪过,他脸上的表情没有任何不自然。

  这是个大渡口非常不显眼的地段——从嘈杂的铁轨旁边的幽深小道走进去,一幢上世纪70年代的砖瓦旧楼的地下一层,楼外墙上没有任何招牌。上了楼才会发现,原来这里有一户普通的居民住宅。这是李家诚的一间辗转多处才安定下来的实验室。房间里非常凌乱,各种化学试剂和瓶瓶罐罐堆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有些发霉的“化学味儿”。“我就一个人住,今天没有怎么打理。”李家诚一边给记者倒水一边搽拭桌子,“最近太忙了”。

  65岁的李家诚个子不高但利索,灰色裤子浅蓝毛衣,一幅老顽童式的笑容。他是那种可以在街上忽然停下来,忘我地观察地上一只小虫,或者旁若无人地与一个乞丐拉上半天话的人。

  李家诚从1986年开始搞科技发明,20年过去了,如今他有了“令人振奋”的发明成果,这项发明专利他给自己的价值估计是7000万,但是他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自己的发明无法将其转化。他为了发明,失去了公职,花光了积蓄,但也因此为家人诟病,觉得他不务正业,李家诚自己并不在意。

  李家诚不停的从工作间里拿出各种数据表、化学液体给记者看,来来回回走得很急促,为了搭建自己发明成果的交易平台和获取相应的收益,李家诚用80多平方米的房子10多万元钱做投资,筹办起了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只有他一个人,现在每月能产上万瓶抗磨剂,但是半年多了他的产品只卖出了20多瓶。

  “没有专业的经销商,我自己又卖不来东西。” 

  面对此等尴尬境地,李家诚感言自己“太理想主义了。”

  在被发明搞得家徒四壁之前,李家诚的正式身份是渝中区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所长,因为搞发明,已办理停薪留职多年。他发明的润滑油抗磨添加剂已正式通过相关检测。来自本地媒体的报道说,这是重庆市自1997年将纳米产业确立为科技重点支持产业以来,首个成功开发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纳米产品。李家诚的这种润滑油抗磨添加剂加入到各种机械磨擦传动装置中,可使各种磨擦运动零件的使用寿命延长近100倍;加入小汽车的

发动机后,能节约燃油近20%、发动机功率增大15%,而价格则只有同类产品的1/3左右。

  李家诚不仅拥有这项发明,他还曾经发明三轮汽车等诸多发明,但伴随始终的一个尴尬却是,他的这些发明和专利,有机会做成样品得以生产的却始终寥寥无几。“除了润滑油抗磨添加剂我可以自己配制以外,其他的甚至连标准的样品都没有。比如三轮汽车,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做出一个样品,又没有人来理会,所以这么多年,它就一直躺在图纸上。”李家诚指着手里一沓厚厚发明资料说,没有资金启动商业生产是他最大的悲哀。

  民间发明人的现实悲哀

  即便专利已经申请成功,李家诚想向普通人解释清楚自己的发明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对他总是持怀疑态度。这种尴尬,与他民间发明人的身份不无关系,也正因为这个身份使他面临窘境。

  李家诚因为搞发明,他已经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还欠下一笔笔的外债。这些年,全靠微薄的临时工资,以及几位同学的热心资助才挺过来的。而在搞发明之前,李家诚的经济条件还算不错,因为“当时一根筋”的他走上了发明创造的不归路。回忆起以前的日子,李家诚说:“我的代价,是失去很多赚钱的机会。”他曾经为了找废料,一个月跑遍重庆30多个垃圾场;妻子患病时,一分钱掏不出,只能掉泪;是家人和朋友的不解:“你搞了这么多年,没见搞出什么效益来?”

  “民间发明人整体是弱势的,李家诚只是一个例子。全市数千名民间发明人中大多生活窘迫。他们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手中掌握着致富的专利技术,却过着清苦的日子,有的甚至连基本温饱都成问题,陷入社会边缘。他们的发明换来的只是自己的贫穷。”一直关注专利事业的一位媒体从业者对记者说。

  国家知识产权局重庆代办处一位李姓工作人员对此颇为认同,她说,不少民间发明人来申报材料时,交过来的审核费都是零钱,“看着让人心酸”。这种情况,对占比例很大的民间发明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打击。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