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大移民:动迁人口达130多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16:48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5月24日电 “百万大移民”:见证变迁书写历史 新华社记者黄全权、刘诗平 三峡大坝全线到顶的讯息连日来通过电波、图像传遍世界,与此同时,权威部门最新披露的一组数据引起世界侧目:截至目前,围绕三峡建设,中国已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12.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水库建设百万移民,史无前例。从1993年三峡移民工作正式实施至今,中国政府以其非凡的协调组织能力、百万移民以可贵的奉献和自强精神,在世界面前亮出了一个“中国奇迹”。 “百万大移民”牵动举国上下 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建设三峡工程的决议。消息让人振奋,但几乎同时横亘在人们眼前的,就是被称为“世界级难题”的三峡“百万大移民”。 按规划,整个三峡工程淹没涉及重庆、湖北两省市20个区县,移民搬迁将于2009年全面完成。包括就地安置和外迁在内,预计动迁人口将达到130多万。 “世界上百万人口以下的国家有20多个,百万移民,相当于搬迁一个国家!” 一位外国首相感叹。此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移民仅为三峡工程的1/30。 上百万人告别故土重新安置,数千万平方米的房屋被拆毁,上千家工矿企业进行迁建,几十万亩农田被淹……能否完成这一规模空前的行动,考验着三峡工程的成败,更考验着中国。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峡移民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到三峡库区视察工作,深入一线和移民群众家中了解情况,对移民工作给予了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 为了妥善解决移民搬迁安置,国务院颁布《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制定了“统筹使用移民资金,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资源,妥善安置移民,使移民的生产生活达到或者超过原有生活水平”的“开发性移民”方针。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百万大移民”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部署下,全国20多个省市、50多个部委的对口支援行动迅速展开了,建机场、修铁路、架桥梁……国内一些知名企业也来了,投资、援建……不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库区移民职工的就业问题,也为库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数字是最好的注解。统计显示,对口支援已为库区引入资金近244亿元,实施各类合作项目近2900个……全国11个省市先后接收安置外迁移民16万多人:移民安置点被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连锅盆碗盏、燃气灶具都一一齐备。 十余年移民、十余年建设、十余年发展,古老的长江三峡,见证了“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沧桑巨变,也见证了全国上下一心,共同解决“百万大移民”难题的不懈努力。 他们的奉献载入史册 站在离乡的码头,充满深情地回眸……他叫余胜清,是云阳县南溪镇外迁上海崇明岛的移民,怀抱的是他刚满周岁的女儿。 移民,在历史上总是那么沉重,让人们想起走西口、闯关东这些苍凉的语句。听惯了家乡的号子,看惯了江上的白帆,三峡儿女祖祖辈辈生活在长江边,这里有他们的童年,有他们的祖先,有他们的根。 但是,百万三峡儿女却为了支持三峡工程,建设更加美好的三峡,“舍小家,为国家”,做出了移民搬迁的抉择。 为了清库,万州区武陵镇禹安村65岁的董生芬老太太,含泪砍倒了40年前和丈夫亲手栽种的定情树。巫山县培石镇培石村谭成栋的父亲临终前说:“我要葬在江边,听着江水声,才睡得踏实。”但为了库区水质,谭成栋给父亲迁了坟。 熟悉的街道,沧桑的身影,再看一眼石板路,再纳一次千层底。取下家乡的门牌,带到新家…… 在无私奉献的队伍中,人们不会忘记这样一群特殊的身影:在充满艰辛的移民工作岗位上,移民干部默默履行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誓言,不惜用生命担当移民工程的铺路石。 为了给移民找一块平缓的坡地,被誉为移民先锋的冉绍之步行150多公里,10天走烂了一双鞋,最终使43户居民全部同意搬迁。 叶福彩,重庆市云阳县高阳镇牌楼村党支部书记,在得知自己身患晚期胃癌以后,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更加投入地深入到移民工作中。临终前,叶福彩让妻子把自己安葬在三峡水库175米水位线上,让自己“死后也能看着乡亲们踏上移民搬迁的路程”。 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三峡儿女、移民干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破解“百万大移民”的难题做出了默默无闻的奉献,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 自强创出新天地 移民们含着泪水辞别旧家,又用辛勤的汗水建设新家,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开创出生活的新天地。 三峡大移民,绝不是百万人口的简单重组。要真正彻底破解“百万大移民”的世界级难题,必须依靠广大移民群众和移民干部,用奋斗、用创造、用发展,来解决库区产业支撑不足等问题,增强库区发展活力。 重庆市万州区青年农民冉振爱,在三峡库区实施就地后靠安置。他和乡亲们来到一块叫“黑儿梁”的山坡上,硬是用自己的双手,一小块一小块地开拓荒山,建设果园。年逾七旬的老父亲心疼得老泪纵横,但冉振爱最终还是靠着艰苦奋斗,成为当地的种植大户和致富带头人。 涪陵南沱镇连丰村搬入新村后,人均耕地降到0.4亩。他们种植笋用竹、龙眼、榨菜3大经济作物,如今二层小楼房取代了过去的泥墙土坯。 经过10多年的建设,三峡库区以惊人的速度建起了12座崭新的城市。 令人感叹的精神换来了令人欣慰的收获。调查显示,搬迁后的移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变。外迁移民中,60%至70%的家庭至少有一个外出打工。在重庆,农村移民搬迁后,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40平方米,生产、生活条件都有所改善。 “百万大移民”的实践远未终结,要真正实现百万移民安稳致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透露,国家将出台新政策,加大移民搬迁后期的扶持力度,在移民搬迁后的20年内继续进行经济扶持。 老城门、老窗户、老屋子,随着三峡工程分期蓄水和大坝的建成,定格在了逝去的瞬间。但是,三峡百万移民写就的奉献与自强史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完) 相关专题:三峡大坝全面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