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受益还是受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09:51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受益还是受害

  那么,这种竞争对师生的利弊究竟如何?

  2004年高考前,有一个自称陈武谋的学生,拿着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找到邹化智。他自我介绍说“因为想考北大,所以不去南大,要复读,希望学校给他每月200元的补贴,并
且给他租一间房子”。邹化智被生源问题逼得病急乱投医,就答应了。结果是,此人呆了两个月后失踪。剑阁中学得知,此人跑到了剑州中学,后来又跑到了苍溪城郊中学,以同样的手段骗取生活费。

  还有一个“考试专业户”找到张德宁称:“如果学校奖我2.5万元,可以保证考上北大清华。”但张德宁没有答应,他后来得知,此人曾先后考上过中科大,后又考上过清华,并从一些中学获取了高额奖金。

  “由于优等生奇货可居,一些优生根本无法教育,功利主义在其中盛行。对他们,我们也不得不低三下四。”一位教师说。另一位曾在绵阳某中学任教的物理教师回忆说,他教的一个优生与班主任吵架,吵完后“转会”到竞争对手那里。而学校批评的却是老师。“在这样功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不懂宽容,不懂感恩,充满投机意识,我觉得太可怕了……”他说。

  与尖子生享有特权相反的是,差生备受歧视。霍登奇承认,绵阳的高中每年都会劝退一些跟不上学习进度,或无法适应环境的外地人。

  旺苍中学有关人士透露,每年该县都会接收近百名从绵阳回流的学生,“他们中,多数都有心理问题。”该校一名班主任称。还有一个杨姓企业老板告诉本报记者,他把成绩优秀的孩子送到成都与绵阳去读书,前后花费25万元,结果孩子学习变差,而且迷恋上了网吧和名牌。

  广元中学高二学生梁澄(化名),是去年从绵阳某国家级示范中校回流的。他说自己不喜欢那里的教育模式,一个班上百人,上课都要用扩音器。食堂人山人海,去得迟点就没饭吃。他每天在不停地做题,而多数同学一天睡6个小时。两个月后,白发就爬上了少年的后脑。他斩钉截铁地说:“如果我是家长,哪怕给我金山银山,也不会把孩读子送到那种学校读书。 ”

  

  曾在绵阳某国家级示范高中做过三年班主任的一位老师说:“那时我每天就是工作,早上6点起床,晚上12点才能睡觉,也和学生一样睡不够。我感到,整个学校变成了产业

化工厂,老师变成了一个不需要灵魂的工人,他们每天都在忙碌地制造高考产品。所以,我离开了那所学校。”

  对此问题,南山中学的校长邹荣华已经有所意识。2006年11月,他在四川省中学校长联谊会上慷慨陈词:“我们那些夸张的热血冲动,模糊了社会观察、了解教育的视线……学校、学生、教师被歪曲,被妖魔化,被强加了许多非教育的要求,使学校不但尴尬,而且悲壮……拔苗助长、砍尾巴,扼杀学生个性创造力的种种教育行为,还被称为‘创造教育神话’ ,‘演绎教育传奇’……在驯化教育之下,教学目标功利化,学生教师工具化,学生性格共生化,学生心灵沙漠化,学生技能单一化……”所以,“只有反对浮躁,敬畏教育,反对驯化,以人为本,反对盲从,立中校本,和谐学校才会淋浴着神圣的教育阳光”。

  但这种美好的愿望可能很难实现,因为,外地的中学已经开始“反击”……

  “掐尖”现象遍及中国

  “绵阳地区的情况只是一个缩影。”杨东平说。媒体的报道印证了这一点——尖子生争夺战在其他省市同样硝烟四起。

  新华网称:2000年,黑龙江省穆棱市出现了该市第一个被挖走的初中生。2003年,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穆棱一中被某名校一次性挖走了50名多学生。“这对基层教育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穆棱一中有关负责人说。2006年 2月,湖南邵东县振华学校以每名学生5万元的“天价”,从其他学校挖走数名高考尖子生。另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银川市,重点中学对优秀生源的争夺已经产生了连锁反应:市里抢夺县城的生源,县城则去抢夺乡镇的优秀生源。该市一名教师感慨,对基层而言,教育公平是一句空话。

  为求生存,与四川的情况相同,陷入困境的学校展开艰难“保卫战”。除了“供奉”优等生之外,一些地方也出台了相关政策。2006年,湖南省教育厅发布紧急通知,严禁各中学买卖生源。2005年8月,银川市永宁县教育局对中考上线的学生,只公布姓名,不公布成绩。银川贺兰县有意推迟批阅中考试卷,等银川市重点高中录取工作接近尾声才公布。

  “但这些都不能治本,”杨东平认为,“只有取消招收择校生,才能遏止这场混战。”他同时称,2006年,国家发改委曾提出取消择校生的建议,但改革可行性不大——许多学校贷巨资打造品牌,如果中断招择校生,财源被掐断,会导致其破产,给地方造成棘手的教育债务。“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择校制度必须要取消,它破坏了教育公平和教育公益性质。” 这位教育专家说。也有教育界人士指示,迫使基础教育走上赚钱之路,是与中国对基础教育长期投入不足相关。如果这一状况不改变,取消了择校费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何寒静对本文有贡献;相关报道见5月18日头版《高考准状元保送之争》) 来源:南方周末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