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六九等,各自烦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14:13 青年周末

  先锋路线

  经验证明,我们的眼球常常会被这样名目的文章吸引:“月薪6000,有车有房的悲惨生活”、“月入2000,5年娶妻的北京攻略”、“月薪5000的北京悲惨小资生活”,直到最近在网络上风行一时的“月入3000,年存30000”,总能吸引来大量的关注与争议。

  归根结底,是因为每个人都想看看,就在同一座城市中,别人在过着怎样的生活。那些素不相识,每月比自己多几千少几千收入的男女老少,究竟会比自己多出多少快乐或者烦恼。

  这样的东西看多了,最多的感想就是,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没有谁能有什么暴富指望,没有谁敢给工作装上随时可按的暂停键,没有哪个收入阶层能换来无风无浪的社会保障。大家全都在一步一步向上爬,攥紧辛苦钱的笑脸背后是手停口就停的职场压力。每个月领出几千块薪水,又能让谁比谁幸福多少?

  就像列夫·托尔斯泰说的那样,幸福的人都有一样的幸福,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3000、6000、9000,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焦虑。

  ◎文/本报记者 刘迪

  ◎B封面编辑 刘迪

  ◎B封面设计 左小榕

  ◎B封面责校 今悦

  ◎B封面插图 Jeff

  三六九等,各自烦恼

  每个人都正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养家糊口,却赶上了一个国家的

青春期,所有人都挤在超车道上,一切都尚未定型。这样的未定型,让每个人都对未来怀有向往,但在眼前却又难逃困境。

  关键词: 局外人、憋屈主儿、人肉竞争者

  无可奈何的城内局外人

  

房价在涨,学费在涨,在生活成本不停增长的北京,对于3000元阶层来说,住房、汽车已经是天方夜谭般的事情,根本不敢考虑。在满足了衣食住行这样的基础需求之后,他们的荷包就往往已经所剩无几,像成家立业、安身立命这样的词语,听起来是如此遥不可及。

  霸王条款的最大受害者

  霸王条款每年都被游街示众,可霸王气息却仍然每年照旧。与6000元、9000元相比,3000元阶层的承受能力更低,抵抗能力更差,在权力部门行政垄断、权力寻租、垄断行业高收费或非法行为面前,他们能做的除了坐以待毙,就只有通过“走后门”去换取方便与机会。

  职场如战场的淘汰威胁

  每逢大学生择业潮,他们总是面临最危险的挑战。当找工作找红了眼的大学生,喊出零底薪的时候,老板们最喜欢拿工作可替代性较强的低薪员工开刀。面对这样的压力,“再学习”和“速提高”成为了3000元阶层必然的选择,以便尽快脱离这种低层次的“人肉竞争”。

  关键词: 苦攒钱、乱花钱、还半辈子钱

  小钱无大用的集体尴尬

  每个月省吃俭用能攒下个一两千元,想做点钱生钱的事情。可是比来比去,债券利率实在不高,基金全都叫亏,股票怕赔个精光,房产倒是涨得快,可哪有那么多钞票。就那么点血汗钱哪里敢随便出手,只能干看着它们在日益飞涨的房价、学费、油费、医药费面前无奈贬值。

  勉强之中的奢侈消费

  “我们正活在一个贪婪是福的时代”,6000元收入是一个勉强能承受奢侈消费的临界点。于是一种周而复始的生活展开了——打工、挣钱、拼命消费,吃两个月面条买LV手包,咬牙买车显示自己已经先富了起来。他们勤奋高效工作,然后拿全部薪水去还信用卡到期的欠款。

  假地主面具下的还贷人生

  6000元,是一个容易让人产生错觉的数字。它让人开始对买房买车娶妻生子全都想入非非,但是当你把它们都捣鼓成了现实就会了解,原来房奴、车奴、卡奴们就是这么诞生的。你上涨的工资永远也追不上生活上涨的价格——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呀,是的,这句话确实挺经典。

  关键词: 替罪羊、工作病、赔不起本的创业者

  仇富心理的替罪羊

  只要还有贫富差异,仇富就不可避免。但是当真正的富豪身携保镖,入住豪宅,成为了看不见的顶层。9000元者却因为他们漂亮的白领公寓、干净的日本小车,成为了大众乃至犯罪分子眼中的“富翁”,还要承担起本不应由他们承担的仇富舆论、社会责任、人身财产风险。

  辛苦钱来自于透支的身体

  收入往往与工作压力成正比,拿9000元薪水的人们自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唯有拼命工作,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才能保证楼、车继续供下去,保证孩子在高中之后就能出国留学,保证自己在职场中能飞得更远,规避掉“一天不工作,我就觉得会被世界抛弃”的恐惧。心理枯竭、颈椎腰椎劳损、抑郁症……它们的普及率总是伴着薪水单子上的数字同步提高。

  在小本生意中患得患失

  打工打到9000元的份上,在很多公司都已到头。但无论是想玩股票、地产、商业买卖,还是干脆自己创业,他们都很难申请到贷款或其他投资。依靠自己的原始积累,要么慢慢增值,要么血本无归,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这样拿自己私房钱开涮的玩法,有几个人能玩得起?◎文/本报记者 刘迪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