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我的长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3日22:20 CCTV《焦点访谈》 | |||||||||
央视《焦点访谈》2006年6月3日播出节目《我的长征》,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主持人 敬一丹: 今天有一支队伍行进在湖南省宁远县,而这里是当年红军走过的地方。今天我们看到这些年轻人的旗帜上写着“我的长征”。两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人心里是怎样的记忆?一
队员: 我要跟着队伍走,我要走前面。 队员: 这就叫典型的个人主义。 队员: 那你知不知道你要是落队以后,我会把人全部拖上。 队员: 这人要永远想自己,这玩意儿就没法干。 队员: 你凭什么说,你有什么资格说我落队了。 队员: 是您不服从整个大队的决定。 队员: 我今天不愿意留在这里,又怎么样呢? 队员: 为什么他要走前面?他为什么要走前面?我也要走前面,可不可以?对不对? 解说: 这几个在激烈争论的人都是参加“我的长征”活动的队员。从今年5月1日出发开始,由于他们每天平均要走接近40公里,枯燥而艰苦的行走,让队员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承受了巨大的考验。当队员行走到江西信丰的时候,对于行进途中应该遵照什么样的规定,队员们各有各的想法。 队员: 行进中队员应自觉保持队形和行进的距离,不得擅自离队、变换位置、大声喧哗,改变与前后队友间的距离等影响,妨碍队伍及队友行进的行为。 叶峰队员(28岁)实习研究员: 我想说一点,我听到这么多条款我头都大了,我想让自己走得轻松一点。我可不可以就是说…… 童知微 队员(23岁)国防训练基地教官: 我不想郁闷地走,是吧。 队员: 谁也不想,谁想啊。 队员: 我能不能简单一点。 叶峰: 太复杂了。 童知微: 前面闷着头,排上一队走,26头牛,不说话走,谁也不认得谁,这没意思,这样。精神上首先要崩溃,肯定崩溃。 队员: 我觉得要快乐地走。 童知微: 我觉得说得非常好。 解说: 队员樊朝曦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也是队里最年轻的成员之一,队伍行进不久就出现这样的争执是她一开始没有预料到的。 樊朝曦 队员(24岁)大学生: 当时我就是在那一阵开会的时候,总是发生分歧的时候,我真的是挺失望的。我觉得大家没有像最起码当年红军的那种精神,没有团结到一起,奔着一个目标去使劲。 解说: 慢慢地,队员们本来个性十足的想法开始达成一致了,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目标。 林健 “我的长征”队员: 你到底是不是跟着中央电视台免费组织的一个春游活动,还是你真的是要重走长征路,你去体验一些常人所体验不到的东西。所以这也是,他们也是在看着我们在做。 解说: 正是在这样的讨论中,队伍从江西走到了湖南,而这样的争论让枯燥平淡的行程变得更有意义。5月25日,队伍走到了湖南省郴州市的汝城县,一群志愿者从相隔几十公里的桂东县赶来,送给每位长征队员一双草鞋。 “我的长征”队员: 这怎么穿啊这个? “我的长征”队员: 我就是在想我穿上得像船。 “我的长征”队员: 先研究。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 志愿者: 70年前老区人民是以送草鞋这种方式支持红军革命的。70年后的今天,我们也以这个送草鞋这种朴实的方式,表达对红军精神一种崇高敬意。 解说: 长征途中有不少红军的故事,就像是一个宝藏等待着走在新长征路上的队员们去发掘。桂东县沙田镇就有一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颁布旧址。很多人都知道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是并不清楚这个规定也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比如“三大纪律”中的第二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最初在井冈山颁布的时候是“不拿群众一个红薯”。 肖行和 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原官长: 当时为什么提出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呢?当时井冈山正是收红薯的时候,井冈山那个地理海拔八百多公尺,稻谷还没有收割,红薯可以成熟了。因此当时提出了三项纪律。 解说: 到了1928年4月3日,为了进一步严肃红军军纪,毛泽东同志就在桂东县的这个沙田镇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六项注意”中除了大家熟悉的“说话和气、买卖公平”等条例以外,第一条、第二条是“上门板、捆铺草”。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肖行和: 当时部队到这里没有地方睡觉,把(老百姓)的门板借出来睡觉,上面盖了一些稻草。这样以后部队要走的时候,要把稻草先捆起,再把门板上起,这样东家西家的就不会错乱。 解说: 从最早的不拿群众一个红薯,到1947年形成完整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个变化实际上象征了我们的革命部队一步步走向正规化,夺取胜利的过程。因此,它的颁布地也被定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长征路上,队员们一路踏访当年红军足迹,遵循着红色记忆。住在沙田镇上的这位老人叫郭有兴,今年81岁。在他家的墙壁上至今保留着一面中国工农红军70多年前在他家住宿时所画的一面军旗。不仅是长征队员,有不少孩子也对这面旗帜背后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围着他不停地问各种各样的问题。 小学生: 这面旗帜是谁画的呢? 郭有兴(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沙田镇居民): 是我们红军部队画的。当时我那个时候也只有几岁,也没有追问他什么名字,我还没有太懂事呢。 小学生: 老爷爷,土豪是什么东西? 郭有兴: 土豪就是土豪劣绅,它是封建社会的头儿,他们家里是有钱有势的。我们穷人就是受剥削。 解说: 长征路上一个个红色的故事扣人心弦。“我的长征”组行至江西省信丰县时祭奠了洪超烈士之墓。洪超师长是红军长征途中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将领。1934年,在红军长征第一仗百石圩战争中牺牲,当时年仅25岁。各地在起动“红色旅游”的过程中,有不少红色遗迹被重新修砌,江西省信丰县政府也刚刚为洪超烈士整修了墓园。 “我的长征”队员: 先照这里,先到这里照。 “我的长征”队员: 别笑,表情严肃。 “我的长征”队员: 不用啊。 解说: 在照片中我们发现不同年龄的队员表情各不相同,问起原由,队员们说参观的时候,他们还就这个问题展开了一次讨论。 马存景 “我的长征”队员: 在前两天去的那个村,是烈士牺牲了以后拣了一些骨头,估计是一百多人的烈士骨头埋的一个地方,就立了很简易的石碑。你刚才采访的那个队员,他当时跪在那磕了一个头,可能一般老一点儿同志这方面可能更在意一些。 樊朝曦: 我觉得没事儿的。因为,第一年代不同了。另外一个,我相信这些老红军他们用生命换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他们当然希望我们是开开心心的。我对他们有景仰,我觉得我对他们的那种景仰和他们给我们带来的触动,应该是动力,不应该是一种悲伤。 解说: 辩论到最后,他们发现队员中两代人表现方式不同,但是对于革命先烈的崇敬都是一样的。就这样,他们一路行走,一路拜访老红军,寻找革命遗址,感受祖国今天的变化。这支行进在长征路上的队伍得到了社会的关注。老红军李中权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我的长征”出征仪式上亲自送走了这些队员,并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 李中权(老红军): 我跟他们讲过你们不要去爬那个(雪)山,爬雪山很危险。爬山要做准备,预先(计划好)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爬,然后一座山一整天才下得来。你如果走晚了,爬到山顶上下不来,就只有死。另外一个,山上空气稀薄,千万不要坐下来,坐下来就爬不起来啦。 解说: 李中权将军全家九口人参加红军,有四位亲人牺牲在长征途中,当时八岁的妹妹也跟着他们走到了陕北,而他自己曾经三次翻雪山、过草地。在关爱这些队员的同时,他也认为走长征路并不是一场简单的游戏。 李中权: 你告诉他没有红军长征的精神,他们不要去长征,搞什么长征?你既然要去,你就要学习当年红军那一种爱国的精神,那一种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不怕流血的精神。 解说: 长征路上连接着无数个红军当年战斗的遗迹,等着队员们以及更多的人去参观和学习。重走长征路实际上是重温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方式。除了“我的长征”以外,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不少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并且建立了两百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杨新力(中共中央宣传部副秘书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局长): 它有效地拉近了历史和现实的距离,使教育基地的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帮助人们了解党的历史、学习革命传统、培育爱国情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说: 现在“我的长征”队伍已经行进了一个月,步行距离达到了八百公里。面对徒步行走的巨大挑战,“我的长征”形象代表、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对这支队伍走到最后报有信心。 崔永元(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因为我们老是有车跟着嘛,我说如果你们觉得不行了你就可以上车。上车呢,你的长征就结束了。你可以退出,但现在没有一个人选择退出。我每次跟他们开玩笑,说你们谁要退出啊,我老爱大声喊。我在说的时候,他们都很反感这个词儿,谁都不愿意退出,都在坚持。 主持人: 正像那位老红军说的,纪念红军实际上是要学习长征中的先辈们一心报国、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什么时代,热爱祖国都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思想品格,爱国主义在我们的心中一直有着很强的感召力,而关注和参与“我的长征”这样的形式生动活泼的活动,让我们有机会又一次在品位历史中贴近祖国。 相关专题:央视《焦点访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