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临沂抗震医疗队要来唐探“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10:28 燕赵都市报 | |||||||||
医院废墟挖器械,军用帐篷当病房 刘盛德是30年前赴唐参加抗震救灾的烟台地委医疗小组烟台市小分队队长。1976年7月29日上午,烟台地区卫生局召集烟台市(现芝罘区)市属医院,马上组织人员带好医疗设备,前往唐山抗震救灾。下午4点,时为东方红医院(东方医院)书记的刘盛德作为烟台市医疗小分队队长,带领14人,与烟台地区“援唐”医疗队共70多名队员在毓璜顶宾馆汇合,
出发后的第三天晚上,烟台医疗队到达唐山并被分配到开滦煤矿唐家庄矿区开展救治工作。今年已经77岁的刘盛德含着泪水说,唐山呈现给医疗队的第一印象是:断壁残垣,废墟一片,尸横田野,想象中的城市不复存在。楼被拦腰震成两部分,有的楼房已经倾斜,楼上还挂着自行车、床等物品。 烟台医疗分队搭起军用帐篷当病房,没有自来水,就用高压消毒器处理路边沟里的水喝,药物、医疗器械不够,就去医院的废墟里挖……一个月后,医护人员完成任务陆续撤回。“不知道那些伤员现在生活得怎么样了?”30年了,刘盛德老人还是牵挂着唐山。 公公儿媳同“援唐” 在临沂市人民医院,至今还流传着一段佳话,叫做“公媳共援唐”,讲述的就是该院护士王敏和公公高峰岭共同参加援助唐山灾区的故事。 1976年7月28日上午,临沂地区医院21岁的护士王敏接到了“唐山发生大地震,死伤人数众多”的消息,接着,参加工作刚刚四年,当时才21岁的王敏被通知参加由临沂地委组织的“抗震救灾医疗队”,马上奔赴唐山开展救助。当时她已经与爱人确定了恋爱关系,公公高峰岭是地区医院神经外科的一名医生,凭借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高医生也被选进了救助队。 公媳二人都必须去“援唐”,但是当时时间紧、任务急,根本没有时间跟家里人告别。 “我和我的婆婆同在一个科室,所以当时只有她一人知道。”王敏说,“一家两个人参加援助唐山灾区,在那个年代,觉得特别光荣。”虽然光荣,但王敏的婆婆却也无比担心,“因为听说唐山全平了,余震不断,危险时刻存在。从唐山回来后,婆婆才跟我说,当时心里也是很害怕的,但是为了不影响我们的情绪,只是一个劲地鼓励我们。” “直到8月30日临沂救助队的全体队员安全返回了医院,一直牵肠挂肚的婆婆才放下心来。”“一进家门,婆婆便慈爱地摸着我的头说,回来就好啊!孩子,你瘦了,这些天你们受苦了,可是你们爷俩为咱家争了光。”王敏说,她分明看到了婆婆眼眶里的泪水。 虽然已经离开唐山整整三十年,但是王敏依然挂念着这里的人民和土地,“我想回去,再看看这座城市,”她的眼神充满了向往,“每次看电视,我都不会放过一点有关唐山的信息,看着那里的一草一木,我心里特别亲切。” 当年的一片废墟,如今已经被一座座高楼所取代,“我很自豪,我曾经是唐山重建的一分子。”王敏说她经常会梦到唐山,梦到那个让她魂牵梦绕的地方。有时,会偶尔翻出来那张“援唐”队员们的集体照,孩子们经常会问起她照片的故事,“我总是跟他们讲,这是妈妈最自豪的一段经历。” 30年后我们要回唐山看你们 30年过去了,当年参加医护队的队员们已经白发苍苍,过去了,唐山如今已是高楼林立新月异。而当年给过唐山人温暖动的烟台、临沂医疗队队员的心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唐山,牵挂着人民。 1976年7月底和8月初傍雨天接生的唐红、唐雨两个孩子长大成人了吗?那个曾经一起奋战的当年唐家庄矿医院院长护人员,你们还好吗? 带着这段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唐山的惦念,烟台、临沂两地疗队队员代表将在6月11日抵冶,感受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那段人间挚情,体会30年的沧变。 一场惨烈的大地震给唐山带来了旷世的灾难,也为唐山人增添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深深情感。因为在那些黑色的日子里,有无数双陌生的手伸向了废墟中的唐山人,挽救了绝望中的唐山人。6月11日,当年参加援唐抗震的烟台、临沂两地医疗队部分队员将带着他们30年的牵挂抵达古冶的唐家庄矿和赵各庄矿,开启30年后亲情回访之旅。 (本报记者:刘超、烟台晚报记者:何晓波、沂蒙晚报记者:刘蕾) 相关专题:唐山寻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