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亲两党要求罢免陈水扁专题 > 正文

陈水扁政权保卫战:美国因素最难掌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16:55 青年参考

  本报特约记者 程风 发自台湾

  自陈水扁女婿赵建铭涉嫌股市内线交易案以来,阿扁政权历经“执政”6年来最严厉的考验,若这弊案一路延烧到扁嫂吴淑珍,阿扁想不下台也难。两星期来,台湾民意已经沸腾,连不少泛绿的支持者都感到灰心,蓝绿阵营齐声要求阿扁下台。

  只是长年与国民党进行斗争的阿扁,向来有着不服输的坚韧性格。果不其然,6月8日沉寂已久的阿扁展开强烈反扑,种种迹象显示,经过多日闭门沙盘推演后,无论从权力安排、群众动员、案情发展、甚至到台美关系,扁阵营已架好所有防火墙。

  阿扁就任以来,施政一直遭受批评,但只要遇到权力危机,其操作手法便堪称一流。一位民进党的人士指出,扁深谙 “可以被斗臭、不可以被斗垮”的道理,因此屡次遭逢危机都能过关。

  不过,这次阿扁显然有些慌张,原因在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5月26日公开表态推动“罢免总统案”,虽然阿扁心中明了,罢免案须通过“立法院”三分之二同意的高门槛,并不足惧;但让“总统府”及民进党担心的是,亲民党于6月3日在凯达格兰大道发动罢免大游行后,同时配合宋楚瑜参选台北市长的气势,泛蓝群众显然有准备长期抗战的迹象。

  从街头起家的民进党深知群众运动难以掌控,若再遇到司法机构调查弊案继续升温,民怨势必更加沸腾,即使民众在 “总统府”前抗争几天,形势也很难掌控;这两年来,国际上起码有三个领导人因群众抗争而下台。

  权力下放稳住民进党

  因此,陈水扁在5月31日宣布“权力下放”,由“行政院长”苏贞昌实际负起责任,导致泛蓝6月3日的群众动员失去动能,接下来“总统府”更与民进党串连动员绿营团体,将每周六、日“总统府”前的活动场地抢先登记,“釜底抽薪” 让蓝营无法在“总统府”前抗争。由此可见,阿扁虽宣称不管党务,但与党的关系仍相当密切。

  化解“外患”后,还有“内忧”。就现实利害而言,如果阿扁下台,“副总统”吕秀莲将继任,这将是吕惟一担任“ 总统”的机会,扁吕此时此刻可说是“零和关系”,为了化解吕的力道,扁与过去不同路线的苏贞昌妥协,这一招稳住了自身颓势。一来,苏贞昌知道吕秀莲上台,自己的“行政院长”位子肯定不保,因此从以往对扁的冷淡,转为积极公开支持。

  稳住民进党后,司法才是阿扁面临最棘手的问题。阿扁6月8日特别在“总统府”电子报上表示,“一人犯罪,不应株连九族”,这显然是建筑司法防火墙的手法,无异在暗示检调系统:“案情只能烧到驸马爷赵建铭,可不能再往上了。”

  美国因素最难掌握

  在种种变量中,阿扁最不能掌控的其实是美国态度,尤其今年初“终统风波”、5月“过境风波”后,美国国务院对扁态度已经极不客气,如果华府此时再出重手,扁哪里还受得了?

  新任美国在台协会(AIT)主席薄瑞光(RaymondF.Burghardt)6月8日拜会阿扁时,表达非常关切台湾政局发展,美国显然了解弊案对扁的影响,出言关切其实就是实质警告,也因此,今年初以来一直不肯对美承诺的阿扁,8日终于如美所愿重申四不。

  不过,尽管扁团队机关算尽,认为只要反扑的大动作出来,必可达到止血效果。但从绿营人士不断暗中释放扁的黑资料看来,扁即使控制得了政治形势,却未必能掌控社会上不满的形势。

  与绿营关系良好的人士便私下预言,阿扁撑不过3个月,在中秋节前将会鞠躬下台,不过在其鞠躬下台前,必会与“ 行政院长”苏贞昌达成交易,保障一家人的安全,同时架空“副总统”吕秀莲,替苏贞昌的2008“总统之路”扫除障碍。

  一般认为,泛蓝阵营的罢免案绝对过不了关,真正能让阿扁下台的关键因素,必定还是止不住的弊案发展,导致全民唾弃,加上华府丢出最终一根稻草,表达放弃扁政权立场。

  民进党的内部权力生态,也因阿扁的跛脚,产生巨大的变化,所谓民进党的四大天王:“副总统”吕秀莲、“行政院长”苏贞昌、民进党主席游锡与卸任的前“行政院长”谢长廷,原本是各怀鬼胎,现在则演变为各自结盟。由于阿扁向苏贞昌换取安全承诺,原本亲扁的游锡立即向苏贞昌靠拢,至于被排挤的吕秀莲则和政坛失意的谢长廷相互唱和。

  未来真正的好戏,来自于民进党内部,而不是泛蓝阵营的锣鼓喧天。

  相关专题:国亲两党要求罢免陈水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