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上海文广集团巅峰之旅专题 > 正文

藏原偶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17:27 上海文广集团颠峰之旅

  序: 6月10日上午,在沱沱河兵站休整。早上在部队食堂吃到油条、小甜饼、白粥,幸福。中午吃到与官兵同待遇的6菜一汤。得出总结——青藏线沿线部队的食堂都堪称大师操勺级。菜肴各个色香味俱全,在海拔4千7的厨房里还可以做出地道的虎皮辣子、咸酥烧饼。主要是,当我们私下里讨论为何这样好吃时,一致认为高原上部队做的饭像极了家中的味道,这点令我们一饱口福的同时,也一饱心慰。

  下午,太阳干晒。我们大部队在沱沱河拍摄长江第一源和三座长江第一桥的历史渊源。小分队则开车探访不远处的草原。出发前,刘小汉博士嘱咐大家要多穿衣服,他指着遥远山头处的乌云说:“这里天气变化快,别看现在咱们这天气好,一会云彩过来后很可能下冰雹。”

  他的预警在1个小时后见效,当时我们刚以100米的近距拍摄了8只可爱的藏

羚羊,正越野时,乌云很快扑了上来;随之大粒雨滴打下来,气温骤降;然后只听劈啪声不断——黄豆大的冰雹密集地砸下来。

  我们急寻出路,冲过一段不深的积水区,不经意间,来到一座飘着炊烟的白色房屋前,遇到了藏族阿妈和她的女儿、小孙子。在她温暖的藏房中初品酥油茶,第一次感受到藏民的纯朴与可爱。

  冰雹砸下来的时候,我们正躲在车中瞎撞。抬了头,赶紧朝着忽然出现的一座白色藏房开去。近了,才看到,一位老妇已经顶着漫天的冰雹站在门口,迎我们。

  透过雹幕,看见老人包着粉红头巾,还遮住半边脸,露出上半边黝黑的皮肤和眼。近了,看到她身穿红色棉袄,上面布满油渍。我们摇下车窗问:“老奶奶我们能进去吗?”

  老太太听得懂汉语,点着头,示意我们快下车。

  冲进藏房,顿时一股暖意扑来,深谙藏族风俗的施政指着炉火说:“烧着牛粪呢!暖活啊!”顺手抄起钩子打开炉盖开始捅火苗。看得我们目瞪口呆。

  屋子是一整间,大约15平米。没有电灯,好在光线不暗,于是一派藏式家居便一览无余了——房间中间放着炉灶,灶上放着弯嘴壶;进门靠墙是一排方正的

橱柜,柜子浓漆重彩,每条边框上都绘有不同图案,如莲花等吉祥物。

  曾有人说,因为原来藏族逐水而居,跟着季节变幻来选放牧地点。为了便于迁徙,因此藏式家具都方方正正,很好排布搁放。

  今日一见果然如此。正对门的墙沿也是方正柜子,也是色彩浓重;柜上放了日常的用品,供奉的法物和小孩的玩具;唯一的电器是一台录音机,上面蒙着绣了花的布;墙上有张挂了很久的画,上面画着包括毛主席在内的几代领导人;藏床则围着剩下的半圈,被子堆在墙角,铺着纯羊毛的毛毯。屋内各个角落都挂着传统的藏族饰品,与那些现代的装饰品相互映衬。

  老人摘了遮住半边脸的围巾,微笑着;身旁的女儿也腼腆的看着我们笑。但女儿并不说话,对于我们的问候也只是点点头。她高高瘦瘦,一头乌黑的头发编成两条辫子,一直垂到腰后;耳朵、脖子上带着缀松石的银饰,衬得瘦长的脸庞格外秀气。她跟母亲一样,并没有穿藏族服装,而是穿着深色的裤子,套一件淡粉色的毛衣。

  老人的外孙在一旁瞪着大眼睛。孩子脸蛋红红的,带着小帽子,身上穿着绿色条纹毛衣,用陌生的眼光看着我们。刚要接近,他就躲向老太太,于是老人和女儿都咧开嘴笑。有只一尺长的小绵羊静静地靠在炉子旁站着,不跑也不跳。伸手抱它,也乖乖地不闹,反而靠向你的腿,用舌头添你的手。

  我们如捧明星般捧着小羊左照右照,问小男孩:“平时,你管小羊叫什么呢?”

  孩子红着脸扭捏着不说话。“小羊。”他姥姥代答。

  我们又问老太太:“您多大年纪了?”

  “47。”

  顿时哑口,此前老奶奶几个字是叫冒昧了。但是,单从老人深陷的眼眶,满脸的皱纹来看,真的以为她已经六七十岁了。

  我们雨天冒昧打扰,忙送上身上能拿出手的东西。先翻出4包牛奶,直直的伸手送过去。老人忙用手接了。

  我们刚一出手,就发现送错了。老陈瞪着眼睛看着我们说:他们最不缺的就是牛奶啊。

  老人的女儿笑着接了句:就是。

  我们全晕了。红着脸看老人,她只是呵呵的笑,手里还捧着那4包奶。

  大家忙又翻箱倒包找东西,翻出所有的糖、巧克力派、饼干,统统奉上,而就在我们瞎折腾的时候,酥油茶已经倒在碗中了。

  这是地地道道的藏族酥油茶,我们用双手接过。看它,颜色淡褐;闻它,奶味浓郁;喝在口中带着点点咸,直引得我们大叫好喝。刚把空杯放到桌上,倒茶的壶就到了,又斟满。老人示意我们多喝。

  正品茶,天然藏式

酸奶又上了桌。满满的五大碗,稠稠的白酸奶,上面特意撒了白糖。老人还给每个碗上都放了一把铝勺子。酸味很纯正,感觉没有任何酸味和奶味外的任何杂质。

  看看老人和她的家,想象在这草原的深处,他们平日里都过得怎样?

  老人说,她们现在主要靠放牧生活,家里有1千8百只羊。小孩的爸爸已经在沱沱河乡上班了,家里只有她们娘仨。

  我们不停的给她们拍各种各样表情和姿势的照片。正拍得兴浓,老人忽然一把抓住我的手,盯着我问:这相给我们不?

  我们愣了,从始至终,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和同伴面面相觑后,我说:可以给。但是怎么给您呢?邮寄?寄什么地址?

  老人瞪着眼睛想了想,很快说:可以的。寄给戈噶(音)乡长,给他就可以了。

  “啊?他知道是给你的吗?”我们惊讶的问。

  “知道。”老人肯定的说。

  老陈又插话说:“当然了,你们想想他们村子一共也没有几个人。看着照片就知道是给谁了。”

  恍然大悟,大家都笑。

  雨渐小,我们要离开了。分别时,老人握着我的手说:再来,再来。

  刚要出门,她又拉住我,指着画在门上的一行藏文说:这是扎西德勒。

  车窗中,挥手告别,我想,回北京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照片寄给她。

  附:离开老人家后,遭遇泥潭惊险,想起来路去路都不平坦,真不知道日后还有没有机会重访此地。扎西德勒,可以用于问候,也可以用于祝福,是“吉祥如意”的意思。

  相关专题:上海文广集团巅峰之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