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院士光环背后的交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8日00:50 国际在线

  院士光环背后的交易

  法谚云:“权力滋生腐败。”经济贿赂是院士最常遇到的情况。一位工程院院士透露,有人曾请他评点一份材料,材料送来后人就匆匆走了,这位院士发现,材料里竟然夹着几千元钱。还有的人说汇报情况,临走时将钱塞在沙发垫下面。间接的送礼方式则是请院士去考察,然后以鉴定费的形式送钱。通过利益拉拢院士,再利用院士争取利益,院士这个最高
学术称号却成为某些幕后交易的连接点。

  从收入角度上说,我国两院院士大部分享受国家、省市以及院士所在单位的“三重”津贴,但津贴数额并不大。据了解,在北京,科学院内院士津贴每月将近1000元,院士年收入一般在10万元左右。很多院士到外地讲座的出场费就有1000元、2000元,高一点到5000元。有人曾提出改革院士收入制度,沈国舫副院长也曾公开表示,他认为,院士年收入达到10万元应该是正常的,而根据他们作出的贡献,年薪达到20万乃至30万元也可以,但最好不要到100万元。

  经济贿赂还不是唯一让院士感到尴尬的问题,最让那些诚心做事的院士气愤的是,他们的学术价值不被重视。中国工程院谢友柏院士说:“有一次院士团应邀去某省做振兴老工业的咨询,到了当地就有人请我们吃饭,招待非常隆重。但到开座谈会听取我们意见时,省里主要领导却都走了,只留下一个副省长的秘书做记录后汇报。”

  谢友柏院士说:“社会上一些单位邀请院士去考察、咨询,或者重金引进院士,实质上是为了抬高自己。一些高校和政府更将此异化成‘政绩工程’。”重庆某项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就提出,准备一年拿出100万元,为10名正在培养冲击院士的拔尖人才提供资助。院士称号获得不仅成为单位和政府奋斗目标,而且这种目标还被硬性量化出来。

  有所采纳和有所保留的非正常的院士崇拜就这样矛盾地显示着其双重性,一方面表现为高薪邀请院士去当地客串讲座、咨询和引入,但另一方面,邀请人却对院士提出的学术建议极不尊重。事实上,无论是支持院士制度,还是主张废除院士制度,有识之士都已认识到院士制度亟待改革。

  其中被热议的几项完善院士制度的措施包括:控制院士人数,改革推荐方式。当出现自然或其他原因减员的情况后,才增补院士;取消归口初选部门与省市推荐候选人的方式。此外,将院士荣誉与职业生涯分开。如院士到70岁后办理退休手续,转为荣誉退休院士,有参加活动的权利但没有选举权和选举主席团成员的投票权;第三是将科技项目资源的分配与院士脱钩,不在立项申请、鉴定评审时因为院士身份而给予特殊的支持;第四则是规范院士报酬,现在政策范围内的补贴仅数百元,起不到激励效果,而各种潜收入又造成院士收入的不平衡。

  可以注意到,6月8日闭幕的两院院士大会及中国科学院的新章程对于以上建议既有所采纳,也有所保留。两院大会肯定了两院制度的贡献,并就建立更完善合理的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建立对科学道德和行为的监督制度,促进整个科技界诚信体系和优良学风的建设进行了研讨。

  新章程将原“各学部参加投票选举的人数,应超过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获得赞成票超过投票人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次当选,满额为止”,改成“获得赞成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次当选,满额为止。”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许智宏说,希望新章程能在改进和完善院士制度、规范和推进学部工作、加强院士队伍建设、保持和提高院士群体学术活动上,发挥更大作用。(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