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者在厂里获得重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11:17 法制周报-e法网 | |||||||||
“4年前就备好了棺材” “我把吸毒者控制起来,就等于把毒贩的饭碗给砸了。我算过一笔账,每年可有效控制近40公斤毒品,按200元1克算,我至少阻止了800万元流入毒贩手中。他们哪有不恨我的!”李继东一脸豪爽,“接过很多恐吓电话,但从未感到害怕。为此,我4年前就准备好了棺材。”
今年4月份的一天,李继东在澜沧分厂检查工作,晚上在县城吃饭,突然听见有人叫他快跑。回头一看,一群打手气势汹汹地向他冲过来,他立即边跑边打110,幸好不远处就有个派出所,进去躲过了一劫。这伙人便是澜沧县的大毒贩纠集过来的。 整天跟艾滋病毒感染者接触,李继东坦陈自己也有过恐惧心理,“说实话,起先我都不敢坐他们坐过的椅子。但现在,我学会了给他们买药、打针,有时候去护理一些临终病人时,脓疱清疮、输液,我都做。当时不会想太多,回家还是会后怕。” 办厂4年,李继东几乎每天早上5时起床,一直忙碌到深夜,因劳累过度,他不下20次强按住狂跳的心脏到医院就诊。今年3月,为制止一个醉酒的艾滋病患者自杀,李继东的手被抓伤了,是否被感染要3个月后进行HIV检测才知道,这对李继东又将是一场生死考验。 他们在厂里获得“重生” “在家乡受到亲人和社会的歧视,只有东哥这里能给我温暖。我不想回家,想在厂里度过余生。”小吴聊天中三句话不离“东哥”。 “连父母都没像东哥那样为我操过心”。小吴今年22岁,来自澜沧县,在重生工厂已有3年,因吸毒感染了艾滋病。2004年4月,小吴正在山坡下乘凉,突然发生山体滑坡,他整个人被埋入泥石中。大家立即组织抢救,等大家用手把他挖出来时,东哥的双手已血肉模糊。那一天,小吴这个吸过毒又贩过毒的小伙子第一次在人前哭了。 一次,一个姓陈的艾滋病患者躺在医院,因为便秘,肚子胀得老高,亲姐姐过来只看了一眼就走了,李继东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亲手为他抠大便。临终前,小陈说:“不见东哥,我不会闭眼睛。” 最困难的时候,重生工厂的工人们曾饿过肚子、住过草棚,但没有人愿意离开李继东,离开重生工厂。“要不是东哥,我们要么不停地进戒毒所,要么早死了”。 从利润上说,重生工厂或许是不成功的企业,但它却是成功的灵魂修复工厂。它挽救了吸毒者的生命,重铸了179个黑暗中的灵魂,让他们有信心与艾滋病魔抗争。 禁毒新模式获肯定 2006年4月,国家禁毒委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专程到重生工厂视察,“感谢李继东为党和政府做了一件大好事,你的事迹令人敬佩,如果有更多的像李继东这样的人,就能彻底改变云南毒品蔓延的势头。”李继东说,有了张副部长这句话,4年来受的苦和累,都值了! 思茅市强制戒毒所的杨所长对李继东有很高的评价:“传统的强制戒毒模式有很大的弊端,复吸率高。重生工厂‘集中,康复,生产’的禁毒新模式成效显著,弥补了政府在这方面的空白。希望他开创的禁毒模式能不断成熟,向全国推广,发动更多的民间力量参与到禁毒战中来。” 原思茅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包正国说:“李继东的模式肯定是对的!现在只是担心资金问题。要坚持生产自救,向社会公开,做到账目透明,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捐赠。这仅仅是一个试点,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知道这种模式是否成功。” 5月17日,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珮云致信云南省红十字会领导:思茅民营企业家李继东创办重生工厂,收留并组织吸毒戒断人员和艾滋病感染者开展生产自救,是一项难得的义举,应该鼓励提倡。可否由省市领导采取适当方式予以表彰,并采取措施帮助他克服困难,保障他的人身安全。 采访结束时,李继东告诉记者,他现在有个更大的想法,建一个劳动、食宿、休闲于一体的工厂社区,戒毒者和艾滋病感染者在里面“劳动康复,自给自足”,建设他们快乐生活的天堂。 本报特派记者 蒋 伟 /文 伏志勇/图 发自云南思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