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藏铁路:决战唐古拉回眸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0日21:11 新华网 | |||||||||
新华网西宁6月20日电 题:决战唐古拉回眸 新华社记者朱建军、钱荣、拉巴次仁 唐古拉山,令人敬仰而又望而生畏的雪域高山。民谚称:“到了唐古拉,死神把手拉;抬臂能摘云,伸手把天抓。”青藏铁路唐古拉山越岭地段,是全线平均海拔最高的标段
啃下唐古拉山越岭地段这块硬骨头,就意味着世界上最高海拔铁路的诞生。在青藏铁路试通车来临之际,让我们再回眸铁路建设者留在高天厚土之上的一个个创举与感人事迹。 采取多种世界先进施工工艺 在越岭地段施工,青藏铁路不再与青藏公路并行,而是深入唐古拉山腹地远离青藏公路40多公里的无人区,交通、通信极其不便,给生活、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面对复杂的地质状况和恶劣的自然环境,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研究院确立设计为运营服务的指导思想。他们到唐古拉山无人区地带反复勘测,找到了更为科学的越岭方案;围绕解决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修建的关键技术,提出采用以桥代路、片石气冷路基、碎石护道、热棒等降温措施。对冻土工程治理手段采用多管齐下的综合治本模式,有效防止了冻土病害,其“在高原冻土领域的铁路工程勘测设计成套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铁十七局在唐古拉山施工中不断创新和实施新的工艺和工法,路基施工的挖、装、运,检测作业机械化配套工艺,路基中双向土工格栅铺放工艺及工法,永临结合施工道路中金属波纹管涵洞的安装工法等,都极大地提高了施工质量和工效。 他们在多年冻土区采用基础、涵节集中预制,再在涵址处机械吊装组拼新工艺的实施,既减轻了高原工人的劳动强度,又避免了对多年冻土的热扰动。 发扬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高原铺架精神 中铁一局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高原铺架精神,两支铺架劲旅在被喻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顽强拼搏,攻坚克难,使青藏铁路按期开铺。 2004年6月22日以后,中铁一局在确保北口安全有序铺架的前提下,顺利实现了南口正式铺轨,形成了唐古拉山南北同时挺进的局面,并创造了汽车背着火车翻越唐古拉山的伟大壮举,使青藏铁路铺架施工提前30天到达雁石坪。 铺架到达唐古拉山地段时,正是夏季。雨、雪、冰雹、雷电等恶劣天气时有发生,最低气温达零下15摄氏度。高海拔、低温、低压、低氧给机械和人体机能带来极大的考验。机械也经常发生故障,大部分员工天天出现头晕、头痛、四肢无力等高原反应,直接影响到铺架施工的进度。 铺架队住地离施工现场有近50公里的路程,致使一天铺架施工的有效时间只有18-19个小时。这对本就任务很重的铺架施工来说,无疑增加了更大的难度。为此,铺架队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方法:加大设备维修和保养的力度;加强执行员工的吸氧制度;在铺架队与运输队、前方站之间积极做好配合工作,从而确保了铺架施工如期到达会师接轨点。 铁路建设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精神 青藏铁路是一条生态环保之路,建设中提出环境保护“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开发与保护并重”,使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 中铁十八局在唐古拉山施工时,对营区、便道、取土场欲破坏的14万平方米草皮进行了移植,在施工完成后又将这些草皮全部进行了环保恢复。 为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中铁十八局投入500多万元,购买了高压氧舱、制氧机、高性能救护车等救护设备,为每个职工、民工宿舍、帐篷配备氧气瓶,或集中建立“高原氧吧”,保证职工、民工每天能吸一小时氧气。 在唐古拉山施工的每个项目部,医护人员都配到4人以上,在每个人员集中居住地都设有一个卫生室,配备了必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保证有一名医护人员,并且为每个职工、民工建立了健康档案。 在铁路建设沿线,哪里有施工点哪里就有医护人员进行巡诊,使高原病人早发现、早治疗、早后送。铁路建设单位不惜投入,为职工购置红景天、诺迪康等保健药品,定期发放。几年来,仅中铁十八局购置药品的费用就达1000余万元。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保证了参建人员无一例高原病死亡。 回眸青藏铁路建设决战唐古拉的一幕幕,“挑战雪域之巅甘于吃苦奉献,崇尚科学求实打造最高亮点”和“挑战极限、吃苦奉献、科学拼搏、建功高原”的唐古拉精神,正如铁路线本身贯通地球之巅,这不正是我们不畏艰难险阻、敢于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吗?(完) |